英國聽力專家指稱長期使用主動降噪耳機可能產生難以理解語言的聽覺處理障礙

2025.02.19 05:14PM

由於噪音不僅對人產生不舒適,也會造成聽力受損,現在許多藍牙無線耳機都會搭載主動降噪技術,用戶也經常在通勤、辦公室、公眾場合等環境啟用主動降噪減少不舒適感;但根據英國BBC報導指稱,英國聽力學學家推測時間暴露在主動降噪卻可能帶來稱為APD的聽覺處理障礙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影響大腦處理口述語言的神經系統疾病。

BBC引述一位名為蘇菲的25歲行政助理的故事,她經常被罵不專心聽話、心不在焉,她指稱儘管她聽得到口述聲音的形體,卻無法清楚且快速判斷對方口述的內容;經過聽力學家診斷後,蘇菲即是具有APD問題的患者;根據蘇菲的說法,她是在大學期間才留意到自己聽力發生問題,具體來說是無法判斷聲音的方向。

蘇菲的說法是她較少前往學校上課,多數是透過線上觀看具有字幕的課程影片,然而當她前往學校上課時卻發現她無法清晰聽見台上的老師在說甚麼,這也困擾她的個人生活,尤其是在酒吧與餐廳時,一切對蘇菲聽起來都像是巨量的噪音,她索性選擇提早離開;聽力學家從蘇菲的生活習慣,發現蘇菲每天使用主動降噪耳機長達5小時,很可能因此導致蘇菲產生APD現象。

▲雖然專家還未完全釐清主動降噪是否引發APD,但呼籲減少對主動降噪的依賴或選擇非完全密閉的耳機

根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說法,他們近期收到越來越多年輕人患有聽力問題,但具體來說他們的聽力並未受損,而是大腦無法正確的處理如談話聲的細節;以往APD多半由於在孩童時期發生腦受損或中耳感染,但這些APD患者並沒有類似的情況,使聽力專家開始質疑主動降噪耳機等外在因素是否導致APD的發生。

BBC引述英國聽力學會的說法,主動降噪耳機確實對聽力保健有幫助,但由於主動降噪耳機會抑制生活日常的過大噪音,長久下來可能會誘使大腦忽略過濾這些噪音,不過目前也仍在釐清主動降噪功能是否是明確的APD成因。在無法完全釐清但有可能的情況,學者建議減少使用耳機的時間,或切換到通透模式以及非完全封閉設計的耳機。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