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Apple Silicon當中,自研基頻數據機應該算是相對走的坎坷的,蘋果為了增加在晶片的主導權,也曾不惜與高通對簿公堂但落得敗訴下場,後續亦不得不與高通簽署長期基頻晶片供應協議,同時也因為進展不順遂不得不與高通再加簽基頻晶片供應合約;近期傳聞蘋果可能利用價格相對低廉的第4代iPhone SE做為自研基頻數據機的試水溫平台,不過根據韓國媒體爆料,蘋果首款自研基頻數據機的性能不及iPhone 16系列的高通Snapdragon X75,也不支援mmWave,不過性能落差對於iPhone SE的客群恐怕不會那麼在乎。
韓國媒體指稱蘋果首款商用化的自研基頻數據晶片不支援mmWave,此外也支援比Snapdrgaon X75較少的載波聚合,因此反應在5G傳輸性能上;不過mmWave目前在全球的服務開通狀況並不熱絡,此外會選擇中價位機型也不見得會選擇提供較高速的5G服務,或許這兩項看似缺點的性能落差不會真正對iPhone SE的用戶造成影響。
▲將基頻數據機整合至應用處理器是當前行動平台的主流方向,蘋果藉由實現基頻數據機自研也將慢慢走向此方針
以筆者個人觀點,相較於性能,對於使用者體應更為直接的應該是連接的穩定性,例如Google開始採用Tensor處理器與三星數據機的組合的Pixel 6系列,在上市初期就遇到許多連接穩定性問題,後續才逐步利用軟體修正,此外還有數據機的能源管理效率問題,尤其iPhone SE系列預期電池容量也不會特別大的情況,倘若數據晶片能源管理不佳,也會影響待機與整體續航力。
不過對於早已自研處理器的蘋果而言,自研基頻數據機之路有其必要性,因為除了握有更多的規格、技術與成本主導權以外,當前多數高階手機平台早已將基頻數據架構整合,藉此提升能源效率與更直接的管理,未來蘋果A系列行動平台勢必朝向這樣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