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測試驗證,以Ryzen 7 9700X搭配GeForce RTX 4070 Ti進行簡單驗證

2025.02.05 03:53PM

即將在2025年2月28日發行的CAPCOM魔物獵人系列最新作品Monster Hunter Wilds(魔物獵人:荒野)甫在2025年2月5日釋出效能測試軟體,以包括即時過場動畫、遊戲場景環境與畫質設定項目,讓玩家可透過測試軟體評估當前的電腦硬體能以怎樣的效果執行,同時也透過簡單的6個評測分數層級使玩家能理解系統大致的遊玩情況,筆者也將辦公室暫時閒置的硬體湊成一套中偏高規格的平台進行測試。

▲由於筆者是手邊有甚麼資源就先拿甚麼才會使用到X870等級的主機板,一般情況建議選擇B850晶片組就綽綽有餘了

▲建議考慮到效能最大化還是開啟105W cTDP吧

筆者使用AMD Ryzen 7 9700X處理器,搭配華碩ROG Strix X870-I GAMING WIFI主機板,美光Crucial Pro DDR5 6000MT/s 16GB x 2記憶體套組,金士頓2TB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PNY RTX 4070 Ti 12GB XLR8 VERTO OC ARGB Triple Fan顯示卡建構平台,並開啟CPU的105W cTDP模式進一步解放效能,另外解析度一率設定為2,560x1,440。

▲總之把所有設定都條最低但連5,000分都不到的系統還是乖乖洗洗睡吧...

▲筆者是以最高畫質設定為基礎更動DLSS與幀生成進行比較

▲三大主流影像增強技術皆支援,不過XeSS不支援幀生成故Intel顯示卡用戶可能要考慮改用FSR

▲可以將即時動畫與遊戲的特效分開設定,對於玩家也更有彈性(畢竟即時動畫幀率低一些影響不大)

▲預設的最高畫質也不會開啟光線追蹤

首次開啟需要一段相當漫長的著色器編譯,從系統設定可看到Monster Hunter Wilds已經可支援三大主流的影像增強技術,包括NVIDIA的DLSS、AMD的FSR與Intel的XeSS,其中DLSS與FSR皆可開啟畫格生成,而XeSS則不包括畫格生成功能;另外可看到硬體規格顯示當中也包括DirectStorage的功能,但筆者找不到開啟的位置,僅能以傳統透過CPU的方式執行。

遊戲的測試項包括先前體驗版所看到的開場即時運算動畫、自大營地出發後的遊戲場景移動與另一段包括用餐的即時運算動畫,若以筆者建構的這套系統,大致會在第二個情境開場的環境劇烈變化時出現比較明顯的幀數下降。

▲不啟用DLSS、幀生成與光線追蹤,這套組合可達75fps

▲開啟DLSS畫質進一步達90fps

▲DLSS平衡則約略為93幀

▲開啟最高光線追蹤、DLSS平衡、關閉幀生成為87幀

▲開啟DLSS平衡、幀生成與最高光線追蹤為130幀

筆者先將遊戲畫質改為預設的最高之後進行微調,值得注意的是預設的最高畫質並未開啟光線追蹤,故若要測試光線追蹤項目需要另行手動啟用;筆者在開啟光線追蹤前,分別先關閉DLSS、畫格生成兩個項目進行測試,約略達平均75fps的表現;後續先開啟DLSS畫質進行測試,則可達平均90fps,改為DLSS平衡後稍稍提高至平均93fps;以DLSS平衡搭配光線追蹤高品質則為87fps左右,同樣條件開啟畫格生成則提升至130fps,但是啟用幀生成後的總得分不升反降。

▲筆者另一台電腦主機,預設最高畫質、開啟光追最高與DLSS高畫質

▲預設最高畫質、開啟光追中等與DLSS幀數優先,但得到的幀率卻與高設定差異不大

▲關掉了幀生成雖然平均幀率變低了,但分數反而更高

▲關閉光線追蹤、沒有畫格生成進一步提高至2.4萬分

筆者以家中的系統進行測試,採用Core i9-12900(非K版本),搭配GeForce RTX 4070顯示卡,簡單的比對幾種設定,筆者發現在開啟光線追蹤之後,高設定與中等設定對幀數的影響不太明顯,此外也同樣遇到啟用幀生成雖然FPS提高、但得分反而較原生低,到底為何開啟幀生成幀率增加、得分不升反降還是個謎,而且進入測試前還會建議用戶開啟幀生成,沒道理啊。

簡單的說,如果目標是2,560x1440解析度,以筆者簡單配置出的AMD Ryzen 7 9700X搭配GeForce RTX 4070 Ti的效能算是達標了(筆者預估搭配B850晶片M-ATX主機板、2TB SSD、750W金牌電源供應器與M-ATX機殼約5萬元前後),不過會依據玩家對於視覺效果的要求不同而異,倘若要同時在最高畫質與光線追蹤開啟達到90fps以上,以這樣的需求則DLSS與幀生成功能則勢必需要啟用,大概可以給近期有打算組裝新電腦的玩家參考。筆者預估這樣的組合應該是比起PS5 Pro有更好的穩定幀率與遊戲畫質。

▲MSI Claw在開頭即時動畫與環境變化的掉幀相當明顯,但以720p最低畫質進入戰鬥似乎勉強可玩

此外筆者嘗試以手邊的微星MSI Claw(第一世代)執行測試,即便手動改為720p與最低特效、開啟FSR與補幀,得到難以執行的結果與平均不到30fps(但不支援幀生成的XeSS平均更僅15fps),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卡頓的場景為開場的即時動畫與第二幕開場的氣候變化,第二個場景模擬玩家實際遊玩的狀態雖然會有瞬間掉幀到15fps左右,但多半會在15fps至40fps之間徘徊,筆者推測扣除過場動畫算是勉強可玩,但也可能後續能透過更新顯示卡驅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