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生多起麻疹疫情,疾病管制署(CDC)公布確診病例達16例,匡列相關接觸者多達3123人,創下近5年匡列人數新高。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藉由飛沫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感染後初期症狀和感冒相似,包含發燒、流鼻水、結膜炎、咳嗽等症狀,3至4天後會發現紅疹,但也有極少數個案不出疹或沒有典型出疹型態。被匡列為接觸者需要自主健康管理18天,每日早晚量體溫,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以及疑似症狀,不可自行就醫,也應該要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出入需配戴口罩,才不會成為傳播者。
3類人應施打疫苗 出國前也能請醫師評估
疾管署表示有3類對於麻疹的抵抗力較弱,應該重點施打疫苗,包含未滿周歲的嬰兒、未接種過疫苗者以及1981年後出生的民眾。由於1981年前出生的人可能已得過麻疹,體內已有終生抗體,而1981年後的成人則是疫苗世代,幼時接種的疫苗可能隨著年齡增長效果減弱而成為高危險族群。
在1981年後出生的人中,特別需要自費補打MMR疫苗的包含不具有5年內麻疹抗體陽性證明的醫護人員,且上一劑疫苗接種時間超過15年者,以及需前往越南、印度、柬埔寨等麻疹流行區的航空人員與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如果要未來要前往日本、韓國等非麻疹流行區旅行者,也能在行前先請醫師評估再進行接種。
麻疹在台灣發生過幾次案例,但都沒有大規模擴散,主要是因為台灣疫苗接種率高,兒童接種率高達98%,不像其他國家容易造成大規模流行,所以其實也不太需要驚慌,民眾可以自己評估或是詢問醫師是否要施打MMR疫苗。
▲麻疹爆發群聚感染,相關接觸者全台匡列超過3000人,但其實台灣的麻疹疫苗覆蓋率高,不需要太擔憂,依照醫師評估後再考慮要不要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