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手機曾一度成為市場熱門話題,不過隨著市場需求變化與各種複雜原因,華碩ROG Phone系列已經成為全球Android市場碩果僅存以電競為主打的旗艦手機;過往在高通旗艦平台發表後隔年才登場的ROG Phone系列卻在ROG Phone 9系列提前報到,成為2024年內二度更新世代的情況,也是台灣市場第一款搭載高通Snapdragon 8 Elite的旗艦手機;此次華碩在第一時間提供當中頂規與大全配的ROG Phone 9 Pro Edition供體驗,另外還提供ROG瞬水冷凝殼供搭配。
▲ROG Phone 9提供三系列,此次測試的是頂配搭配空氣動力風扇 Pro X的ROG Phone 9 Pro Edition
ROG Phone 9系列提供三種版本,包括提供極光白、幻影黑二色的標準ROG Phone 9,提供16GB RAM搭配512GB的ROG Phone 9 Pro,以及此次評測、除了配有24GB RAM搭配1TB儲存以外還包括空氣動力風扇配件的ROG Phone 9 Pro Edition。
大全套配件的ROG Phone 9 Pro Edition
▲ROG Phone 9系列延續ROG Phone 8的纖薄設計
▲ROG Phone 9 Pro Edition並未採用過往浮誇造型的盒裝,不過還是有著電競元素
今年所推出的ROG Phone 8系列一改過往優先著重電力、散熱的偏厚重設計與一眼就感受電競的浮誇設計,以更為低調、簡約的方式重新修飾機身的電競語彙,並以纖薄設計作為產品特色,雖然推出後引起以往愛好者譁然,不過從華碩的數據顯示ROG Phone 8系列的前六個月銷售優於ROG Phone 7,其中高階版本更有顯著的銷售成長,使華碩堅信ROG Phone 8的重新定位策略正確。
▲打開上蓋後的樣子,不過手機在盒內是有保護但為了拍攝美觀而取下
▲盒裝手機改用無塑料的保護套,不過兩個保護殼與空氣動力封裝仍用塑料包裝
也因此ROG Phone 9系列的設計概念也延續ROG Phone 8將大眾旗艦機主流的纖薄設計與電競元素相互結合的概念,不過相較ROG Phone 8也並非單純照搬設計,而是在「/Slash」語彙進行延伸,同時也將逗趣的ANIME VISION機背點陣螢幕擴大到標準機型,不過華碩還是很明確的讓標準版與高規的Pro版有所區別,除了機背設計元素與記憶體配置不同以外,ROG Phone 9 Pro機型的相機配置也有所差異,不過除此之外與遊戲體驗相關的配置則大致相同。
▲上蓋裡面收納兩組不同的保護殼
▲裝有保護殼的盒子包括退卡針
▲盒裝底下為配件
▲ROG Phone 9 Pro Edition盒裝配件一覽
▲空氣動力風扇平常可收納在收納包內
▲搭配空氣動力風扇與保護邊框
此次評測的ROG Phone 9 Pro Edition盒裝相較過往獨特的多邊形設計回歸簡約低調的方正盒裝,不過除了側面透出象徵ROG的紅色斜紋以外,頂部也繪上視為機背特徵的ANNIME VISION點陣螢幕意象;作為頂配組合,ROG Phone 9 Pro Edition盒裝除了ROG Phone 9 Pro以外,還有65W充電器、傳輸線、透明保護殼,空氣動力風扇 X Pro,搭配空氣動力風扇專用的Aero保護殼等。
輕盈纖薄且ANIME VISION更大更有趣
▲ROG Phone 9 Pro採用比前一代更大的ANIME VISION點陣螢幕,還具白紅雙色
▲於高通Snapdragon高峰會搶先曝光的ROG Phone 9為95點的條狀ANIMATE VISION螢幕
ROG Phone 9 Pro Edition的機背保有/Slash斜紋元素,除了機背中央偌大的「/」以外,相機模組外框也帶有相同角度的斜紋,然而作為Pro系列特色的Anime Vision也再度進化,從原本341個單色Mini-LED提高到總共648個Mini-LED,同時也加入一列的紅色Mini-LED,使動畫能夠更有特色且提供更豐富的顯示內容。至於在高通Snapdragon高峰會搶先曝光的ROG Phone 9普通版則是搭載長條狀的5x19共95點的ANIME VISION。
▲可以設定幾項點陣螢幕的顯示情境
▲也可作為拍照時的提示功能
▲搭配空氣動力風扇的保護邊框仍可透出點陣螢幕
▲標準保護殼為霧黑色,同樣可透出點陣螢幕
▲系統內建四款使用點陣螢幕與AirTrigger的小遊戲,也可上傳分數與他人比較
▲迷航艦隊應該算是類太空侵略者的遊戲
▲跑酷競速是以右鍵跳起、左鍵趴下的方式遊玩,底下紅色為小遊戲的計分板
且除了呈現各式的動畫效果,華碩也發揮設計巧思,結合機身邊框的AirTrigger肩鍵功能打造「Anime Play」好玩專區,啟動後將手機翻轉至機背,即可透過ANIME VISION螢幕遊玩四款點陣遊戲,分別是致敬打磚塊的磚塊碰碰,致敬貪食蛇的蛇蛇探險,致敬大黃蜂的迷航艦隊,以及跑酷競速,以白色點陣區域顯示遊戲內容,下方紅色則用以計分,呈現懷舊遊戲機的風格,也是屬於玩家一看就懂的樂趣。
▲圓場保護殼利用腔室將底部的喇叭傳導為正面
▲安裝後手機底部會出現傳導腔室
▲原廠保護殼無法安裝空氣動力風扇X Pro使用
至於對玩家相當重視的功能當然也仍一刀不剪,如AirTrigger肩鍵設計,可用於連接空氣動力風扇或是使傳輸線不影響遊玩的側邊複合式USB Type-C,還有幾乎可說是旗艦機碩果僅存的3.5mm耳機孔;至於前一代取消的前置雙揚聲器配置ROG Phone 9則透過不同的方法,華碩利用在原廠保護殼添加導聲腔室,使原本位於底部的揚聲器能轉向正面,包括盒裝的保護殼、搭配空氣動力風扇的Aero保護殼與瞬水冷凝保護殼都有添加這樣的設計,不過第三方品牌的保護殼就不確定了。
內外頂規電競級配置
▲螢幕為三星E6等級,雖然規格與ROG Phoen 8差不多但在遊戲模式可開啟185Hz更新率
▲盒裝充電器同樣為65W
▲同樣保有3.5mm耳機孔與偏置的底部USB Type-C
▲側邊的USB Type-C也具備充電及連接空氣動力風扇配件的功能
▲一部分的設定功能
ROG Phone 9 Pro Edition延續6.78吋中央開孔螢幕、最高峰值達2,500nits亮度的三星E6級LTPO AMOLED面板,具備720Hz的觸控取樣、1-120Hz的自動可變更新率,此外除了165Hz模式外,進入遊戲時可額外啟用185Hz模式;電池較ROG Phone 8提升至5,800mAh電量,除支援65W快速充電、無線充電外,支援旁路充電模式,所謂的旁路充電就是在進行遊戲時連接充電器會將供電分別提供給電池與系統,避免電池邊充邊放造成異常發熱。
▲華碩強調ROG Phone 9系列加大石墨烯散熱片的面積
ROG Phone 9 Pro Edition延續ROG Phone內外硬體為遊戲優先而生的配置,除了搭載高通Snapdragon 8 Elite平台與頂規的24GB RAM、1TB儲存外,也延續相對一般旗艦手機更複雜的六層360度散射系統與中置處理器設計,包括ROG Phone 8導入的速冷導熱棒與航太級低雷諾數散熱層,石墨片也進一步加大57%,官方的說法是相對前一代減少約12%的發熱。
▲ROG瞬水冷凝保護殼有輔助散熱的作用,不過會蓋掉後方的點陣螢幕
▲與手機背蓋接觸的部分為液態均溫板,並非抗摔的緩衝材質
▲標準模式的測試成績
▲安裝瞬水冷凝殼雖然溫度還是來到53度但性能卻幾乎維持在峰值
筆者以幾個情境進行測試,基本情境是搭配華碩額外提供的ROG瞬水冷凝殼,此保護殼於與ROG Phone 9接觸的機背使用液態均溫板材質輔助傳導,號稱能有效減少17%的發熱;在啟用X模式下以3DMark的持續性能測試雖然手機溫度仍達到安全防護約53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性能幾乎沒有因此下降,表示Snapdragon X Elite在本身的能耗管理、華碩的性能設定與散熱系統能夠於未搭配空氣動力風扇 X Pro仍保有相當完整的持續性能。
▲空氣動力風扇 X Pro能增強散熱
▲兩側還多了兩個實體按鍵
▲畢竟會蓋住手機電源,空氣動力風扇X Pro也有電源延伸鍵
▲空氣動力風扇X Pro可利用後方支架站立,同時內建重低音可增強影片欣賞與遊戲聽感體驗
▲搭配空氣動力風扇與標準X模式雖然分數沒有明顯提高,不過溫度則相當緩和
▲進行壓力測試僅提高至42度(風扇為動態)
至於搭配空氣動力風扇後,以安兔兔的性能與標準模式開啟X模式進行對比,發現ROG Phone 9 Pro執行安兔兔的性能略低於筆者於高通Snapdragon高峰會工程機表現,但仍有290萬分水準;筆者認為應該是華碩在系統性能的調整優先考慮到持續性能而非瞬間性能,畢竟高通工程機進行壓力負載測試後的成績就如一般旗艦機般的直線滑落至7成以下,雖帳面成績沒有超越高通給出的數據,但對於標榜遊戲體驗的電競手機則是實際體驗大於數據的設定。
▲將螢幕開到80%亮度的動態模式約14.5小時續航力
▲亮度50%關閉X模式為21小時
▲螢幕亮度50%開啟X模式還有7小時續航力,仍勝過許多遊戲掌機
續航力部分以三種方式進行測試,分別為螢幕80%亮度關閉X模式,螢幕50%關閉X模式,以及50%亮度連接空氣動力風扇並開啟X模式;其中當螢幕達80%亮度時,即便未開啟X模式,續航力仍僅有15小時,但將亮度調降至50%後則一舉提升到21小時,顯示此螢幕在偏高亮度的續航力會友顯著的下滑;搭配空氣動力風扇與開啟X模式的續航力則為,雖然以旗艦機的日常使用檢視有些弱,但別忘了此情境是模擬極限遊戲遊玩,對比遊戲掌機算是相當出色了。
來不及測試的遊戲AI增強功能
▲ROG Phone 9主打的AI遊戲增強功能
華碩在今年公布與ROG Phone 8相似度極高的Zenfone 11時曾被問及如何將兩款產品差異化,除了像是散熱結構、側邊USB Type-C與機背設計外,華碩提到將設法於AI應用進行差異化;由於評測期間適逢許多產品同步進行測試,加上筆者也不擅長手機遊戲,故筆者略過實際體驗僅就官方提供的資訊進行介紹。另外當然也包括當前Android旗艦機主流具備的AI功能,其中也有Google的搜尋圈功能。
▲其它非遊戲的系統AI功能
▲設定內有介紹多項AI功能,使用者可快速挖掘相關的AI功能
總之華碩ROG Phone 9系列為遊戲提供包括針對特定遊戲的AI遊戲幫手,包括擊殺動畫效果、BUFF生成提示、自動撿寶、自動劇情加速、自動跑步、自動解控與自動技能升級,目前支援包括原神、崩壞:星穹鐵道、傳說對決、無盡對決、英雄聯盟:激鬥峽谷等遊戲;此外也支援針對遊戲精彩時刻的AI精華錄影,還有進行遊戲攻掠食可複製遊戲畫面文字搜尋的AI辨識快搜,以及遊戲中語音的AI語音降噪。
相機主鏡頭較前身提升,利用AI提升拍攝體驗
▲主鏡頭升級到Sony Lytia 700並提升雲台抗傾斜角度,另兩個鏡頭與ROG Phone 8 Pro相同
▲最近開始流行實體相機鍵,ROG Phone系列也能夠透過AirTrigger作為快門
雖然ROG Phone系列的重點一向不在拍照,不過在使用上也多少會使用到拍照功能;相較ROG Phone 8 Pro,此次ROG Phone 9 Pro主要提升主鏡頭模組以及結合來自Snapdragon X Elite的AI功能;ROG Phone 9系列把主鏡頭改為Sony 50MP的Lytia T700元件,並且導入6軸混合雲台4.0技術,長焦鏡頭沿用支援畫素合併的32MP ⅓吋鏡頭,搭配13MP 22mm超廣角鏡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ROG Phone 9標準版則不具長焦鏡頭,以5MP微距鏡取而代之。
▲一些隨手拍攝的照片
▲3倍焦段夜間的白平衡實在有點古怪
▲上面兩組分別為一倍與兩倍焦段,我有點不懂理論上都是主鏡頭為何自動曝光跟白平衡會不太一樣...
實際拍攝的結果如上面的照片,平心而論有些尷尬,確實主鏡頭的表現還不錯,不過在昏暗處比較切換到2倍焦段與原生焦段的白平衡容易出現明顯的差異,此外長焦鏡頭夜晚的表現也有些一般;以筆者平常拍攝習慣由於經常會拍攝食物一類,故ROG Phone 9 Pro比較尷尬的是三個鏡頭的微距拍攝以筆者需求都略顯不足,故多半只能以主鏡頭搭配2倍裁切焦段的方式拍攝才能達到筆者想要的效果。
▲大致上要拍類似這樣距離的近物特寫請使用2倍焦段,原生光學焦段的近拍能力實在不太夠
包括感光元件、光學設計的物理設計是先天的,但由於現在的智慧手機相機早已步入軟體定義相機時代,同時筆者在測試期間也收到兩次的軟體更新,也希望華碩後續能夠透過OTA的方式增強相機表現;不過可理解華碩團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又需推出全新的ROG電競手機,還要適應新處理器與新主元件的特性,上市前確實有可能還未能調整至最佳表現。
遊戲玩家首選,日常使用也不遜色
▲華碩自ROG Phone 8系列改採更符合主流市場的薄型設計,不過仍在散熱設計與系統調教進行區隔
ROG Phone 9 Pro Edition仍是台灣市場碩果僅存的電競手機,與其它旗艦機相較之下花了更多的資源與心力於性能及遊戲體驗相關的領域,包括頂規的記憶體與儲存配置,還有更複雜的散熱以及高效能持續峰值的調整,若單純以相近價位的產品為比較基準,多數旗艦機消費者較重視的相機部分就相對普通一些,不過也還有頂規處理器中價位機型的表現,只要修復白平衡穩定性問題應該還能有所提升。
▲ROG Phone將提供2次主要升級與5年安全維護升級
▲ROG Phone 9系列台版與日版支援eSIM
對比ROG Phone 8 Pro,ROG Phone 9 Pro藉由替換處理器獲得更好的峰值性能與持續性能,另外還有更具樂趣的ANIME VISION螢幕小遊戲功能,此外對筆者而言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硬體規格,即是華碩首次於ROG Phone配置eSIM卡槽(暫定台灣版與日本版),對於有海外旅遊的用戶能夠更便利的使用eSIM;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華碩對於軟體維護週期仍相對保守,雖然提供5年的安全維護,但系統升級則僅確保至少2次,也出此策略也許與電競手機消費族群換機週期相對頻繁,不過兩次的系統升級大致上也與市調平均三年起的手機輪替週期相符就是。
▲作為台灣市場碩果僅存正式推出的電競手機,還是值得重度手遊玩家考慮
補充一下,雖然已經每次發表都想說一次、也跟華碩反映過,但到底何時X模式才會在關閉遊戲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閉,否則每次遊玩後還要手動關掉否則會影響性能實在有點麻煩;此外華碩ROG Phone 9的下拉選單改為類似小米的左上側下拉為通知、右上側下拉為設定實在有點不習慣;還有就是這篇文章發出去前再次看到手機跳出OTA更新通知,但已經來不及看到底又更新甚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