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I教父」之稱的辛頓今天與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因為對類神經網路的奠基性發現與發明,使機器學習獲得巨大進展而獲此殊榮。
根據諾貝爾獎網站,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與辛頓(Geoffrey E. Hinton)使用物理學來訓練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他們運用物理學工具,開發出為當今強大機器學習奠定基礎的方法。
霍普菲爾德在1982年創造出聯想神經網路,現在通稱為霍普菲爾德網路(Hopfield network),可以儲存和重建圖像以及資料中其他類型的模式。
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是電腦科學家及認知心理學家,因為在類神經網路方面的貢獻聞名,被譽為「深度學習教父」或「人工智慧(AI)教父」。他發明了一種方法,可以自動尋找資料中的性質,從而執行識別圖片中特定元素等任務。
霍普菲爾德的研究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進行,辛頓目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服務。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穆恩斯(Ellen Moons)表示:「獲獎者的成果帶來了最大好處。在物理學中,我們在廣泛領域中使用類神經網路,例如開發具有特定性質的新材料。」
Did you know that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designed to mimic the brain?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8, 2024
Inspired by biological neurons in the brai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re large collections of “neurons”, or nodes, connected by “synapses”, or weighted couplings, which are trained to perform… pic.twitter.com/KgHpQzhdW1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8, 2024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2024 #NobelPrize in Physics to John J. Hopfield and Geoffrey E. Hinton “for foundational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that enable machine learning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ic.twitter.com/94LT8opG79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由法國學者亞谷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奧地利學者克勞斯(Ferenc Krausz)、法國-瑞典學者呂利耶(Anne L'Huillier)共享殊榮,3人因研究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部電子的工具而獲得表彰。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7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接著於8日頒發物理學獎,9日揭曉化學獎,10日公布文學獎。
備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獎項,將於11日揭曉;經濟學獎將於14日公布。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414萬元)。若有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他們將分享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