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台灣電腦界最火熱的議題就是「誰會去光華商場買一顆CPU」,對於台灣的5年級到7年級生、尤其是男性而言,多半歷經過台灣DIY組裝電腦最輝煌的年代,雖然現在筆電盛行,以及包含保固在內的整機系統的便利性,自選組件DIY電腦主機已經不那麼熱門,不過至少2024年COMPUTEX期間國外知名電腦PC網紅還特地拍一支在台灣委由店家組裝電腦最後送給粉絲的短片;也許看過電腦盒裝CPU的人不算少,不過還有多少人記得約莫在十年前筆電市場還曾有安裝桌上型處理器的行動工作站過?
時間回到2011年前後,當時筆電CPU有雙核心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年代,也不像現在AMD與Intel將桌上型處理器的DIE重新封裝為筆電處理器格式提供HX系列高性能處理器,在當時的行動工作站產品與高效能電競筆電就是採用桌上型電腦平台搭配特製的散熱器,筆者在翻網站的歷史資料時就找到曾採訪過藍天電腦與他們的CLEVO X7200行動工作站。
▲當時採用桌上型處理器的筆電拔掉電源大概只能維持10分鐘,現在回想起來當年Model拿得起這類筆電拍照相當了不起...
當年CLEVO X7200是一款以現在的角度會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的系統,因為CLEVO X7200不僅相當巨大,其內部使用的是桌上型系統的Intel X58晶片組,並搭配標準的LGA 1366插槽,在當時可選配最高i7-990X Extreme 6核心處理器(TDP 130W),但由於筆電機構需求的原因,散熱器的固定方式與桌上型處理器不同,為筆電常見的鼓風扇結構,不過搭配的顯示卡仍為當時的行動版顯示卡,但卻可選擇採用SLI配置。
▲2011年是甚麼年代?就是NVIDIA顯示卡盒裝還有蝴蝶仙子造型的年代
可想而知,這樣的一台等同可移動的桌上型電腦的系統會相當驚人,但具體來說有多驚人?光是厚度就比羅技G1(大概與現在的G903差不多等級)還厚,而且為了滿足桌上型高性能處理器、SLI顯示卡的供電,需要搭配2顆300W外接變壓器,至於拔掉變壓器後的續航力...基本上沒有人會說是內建電池,更接近內建UPS,大概只能支撐10分鐘(甚至更少)的時間。而且當年如Allienware、Voodoo筆電(現在品牌已被HP收購並轉化為OMEN)都有類似的產品。
▲現在除了特規產品很難在一般通路看到採用桌上型處理器的行動工作站
回到現在進行對比,不難發現現在PC硬體在10年之間的驚人發展,當年被喻為頂級規格i7 980X Extreme處理器的6核心配置,已經是現在Intel主流級i5處理器的P核配置,現在Intel最頂規的筆電處理器Core i9 14900HX已經是具備8+16核心、最高時脈5.8GHz、但TDP僅55W的處理器,同時即便搭配NVIDIA RTX 4090行動版的整機系統僅需搭配330W的變壓器,更不用說後度還不到3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