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Z Fold6摺疊螢幕手機評測,Galaxy AI強化使用體驗、更輕更好握也更可靠

2024.07.29 09:00AM
照片中提到了nde 3、5:28 ✶✶ ✶、32°,跟Google Play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三星 Galaxy Z Fold 6、三星銀河z翻轉、三星、三星電子

三星的Galaxy Z系列摺疊機已經發展至第六世代,雖然乍看下設計的變動幅度不大,不過隨著材料科學、機構設計等的持續提升,先自可靠度著手逐步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到近期能夠兼具強度並減輕整體重量,如今最新的大螢幕摺疊機Galaxy Z Fold6無論是摺疊後的厚度或重量都越來越趨近Galaxy S24 Ultra;此次針對Galaxy Z Fold6進行簡短的使用體驗。

更成熟、值感更佳的外型設計

▲原本一側的圓角設計已經消失,Galaxy Z Fold6由兩塊方磚構成

雖然第一眼看到Galaxy Z Fold6的外觀,會有一種彷彿以不變應萬變的熟悉感,不過實際上Galaxy Z Fold6是在延續家族風的設計為前提於細節進行不少的更動;首先Galaxy Z Fold6的四個邊角更趨方正俐落,與Galaxy Z Fold5較為圓潤的設計有明顯不同,此外相機模組透過在三個鏡頭添加具有明顯對比的黑框,使鏡頭模組更具特色。

▲折疊後的厚度較前一代減少1.3mm,快要逼近旗艦機加上鏡頭模組的厚度

▲Galaxy Z Fold6終於具備防塵認證,達到IP48防塵防水

但最重要的還是Galaxy Z Fold6相對Galaxy Z Fold5變得更薄且更輕了,闔起的厚度自前一代的13.4mm減少為12.1mm,展開後的厚度則是自6.1mm減少至5.6mm,這也意味著闔起的Galaxy Z Fold6的厚度更趨近Galaxy S24 Ultra的8.6mm,同時重量也自253克減少至239克,僅比Galaxy S24 Ultra多了7克。

▲摺疊時封面螢幕的體驗與一般手機幾乎無異

▲仍採用側邊指紋辨識設計

▲Galaxy Z Fold6與前一代的主要規格比較

雖然Galaxy Z Fold6並未如中國品牌的摺疊機進一步將機身厚度減少與搭載更大容量電池,不過Galaxy Z Fold6在電池容量維持4,400mAh的同時,還較前一代機型新增防塵認證,使Galaxy Z Fold6具備IP48等級的防塵防水;能夠減重但有更佳的強固,則有賴採用改良的Armor鋁合金材質,以及使用強度更高、更耐刮的康寧Gorilla Victus 2玻璃。

封面螢幕更大、兩個螢幕皆具更高峰值亮度

▲封面螢幕的佔比更高,並自6.2吋提升到6.3吋

從基本外觀視覺比較,Galaxy Z Fold6與Galaxy Z Fold5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封面螢幕的尺寸;Galaxy Z Fold6的封面螢幕自原本6.2吋增加至6.3吋,解析度則自2,316x904提高至2,376x968,並自前一代48Hz至120Hz的可變更新率提升至1Hz-120Hz的可變更新率,機身的長寬則較前一代機型高度略為減少,但寬度稍稍增加,也顯示封面螢幕的占比更勝前一代。

▲主螢幕雖然尺寸不變,不過比例卻變寬些許

▲主螢幕仍使用4MP UDC相機,筆者是覺得其實可以不用這麼堅持UDC技術...

至於主螢幕雖然維持7.6吋大小與1-120Hz可變更新率的Dynamic AMOLED 2X規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解析度自2,176x1,812調整為2,160x1,856,顯示螢幕的比例稍稍變寬些許,並非完全沿用前一代螢幕的規格,不過視訊鏡頭仍沿用4MP UDC規格,故主螢幕仍會有個若隱若現的模糊圓圈;而Galaxy Z Fold6的封面螢幕與主螢幕對於體感最明顯的提升是峰值亮度自前一代1,750nits大舉提升到2,600nits,在戶外使用具備更好的可視性。

基本硬體規格合理提升且帶來Galaxy AI體驗,加大VC散熱板面積提高穩定

▲性能測試表現

▲受限纖薄的機身,峰值性能的維持性仍多少受到影響

▲40度的最高發熱顯示溫度設定趨向保守

Galaxy Z Fold6的基本規格是合理性的世代更迭,搭載高通特別版Snapdragon 8 Gen 3 for Galaxy處理器,不過VC均溫板面積進一步增加,使機身變薄之餘仍維持相可靠性;儲存配置與前一代產品相同,提供256GB、512GB與1TB三種儲存配置,記憶體一率為12GB RAM。至於性能評測表現如上,大致上受到機身實質比Galaxy S24 Ultra纖薄的影響,最大性能的維持性相對較弱,但也在合理範圍。

▲Galaxy旗艦機必備的Galaxy AI當然也不會缺席

▲台灣用語還要等等,台灣三星在地化團隊已經在努力中了

▲可以選擇哪些應用程式可在闔蓋時無縫轉換

此外畢竟處理器與Galaxy S24系列屬同一世代,Galaxy Z Fold6當然也支援Galaxy AI的各項功能,此外也活用具備主螢幕、封面螢幕的特色支援雙螢幕AI翻譯功能,不過當前仍未支援繁體中文語系,但台灣三星強調目前已經投入在地化語系開發,後續也將針對台灣語言使用習慣提供台灣在地的繁體中文更新。

▲主螢幕約80%亮度的續航力測試

▲封面螢幕約80%亮度的續航力測試

電池容量維持與前一代相同的4,400mAh,大概是優先考慮將設計纖薄與輕盈化,導致難以再加大電池容量,不過受惠新一代處理器、螢幕與電力管理技術,日常續航力倒是有不錯的提升;筆者在未開啟螢幕亮度增加的前提,將亮度拉至警告線(約80%)以PCMark進行續航力模擬測試,主螢幕約可提供9小時的續航力,封面螢幕則近13小時續航力,考慮到電池容量相較Galaxy S24 Ultra略低,能有如此的續航表現也算相當出色了。

相機規格延續前一代,但新增2倍光學品質變焦

▲相機模組與前一代相同,但設計更有個性

可能是考慮到維持機身的纖薄,也可能是若使用更高階鏡頭模組勢必要進一步犧牲原本就相對少的電池容量,Galaxy Z Fold5的鏡頭規格仍與前一代相同,大致上與標準板Galaxy S24相當,主鏡頭為50MP,搭配12MP超廣角鏡頭與10MP的三倍光學長焦鏡頭,不過Galaxy Z Fold6新增稱為「2倍光學品質變焦」,筆者推測應該是屬畫素原生裁切與增強功能,可實現媲美原生2倍鏡頭的畫質,但可惜的是在相機介面並未提供獨立的2倍焦段按鍵。

▲在光線條件相對良好的情況下的實拍

▲昏暗環境的照片,超廣角在逆光的人造點光源有些容易產生光班...

▲混合數位長焦的極限大致上仍在20倍,30倍的畫質還是有點勉強

雖說Galaxy Z Fold6鏡頭規格與Galaxy Z Fold5差不多,不過實際主鏡頭拍攝的品質受到新處理器影像引擎與AI演算法的增強下仍有相當的提升,至於數位清晰變焦的極限仍落在以長焦焦段推算約5倍的20倍焦段內,增強至10倍的30倍清晰變焦的影像品質雖較如Galaxy Z Fold4世代提升,但筆者認為畫質仍僅止於「有拍到」的表現,至於主螢幕的4MP UDC視訊鏡頭的表現大概就那樣了,真有視訊需求還是使用封面螢幕的10MP鏡頭比較實際。

更合理更成熟的設計

▲不是轉軸不能攤平而是鏡頭模組導致手機展開無法平放,若搭配更大的模組狀況會更明顯

從筆者個人的感覺,像是Galaxy Z Fold6這樣的左右對折式摺疊手機的使用模式偏向以封面螢幕佔絕多數、在娛樂與特定使用需求才會掀開主螢幕使用;隨著Galaxy Z Fold6的封面螢幕配置與一般智慧手機越來越接近,尺寸與重量也趨近旗艦智慧手機,當前大尺寸摺疊機扣除價格外,旗艦手機的抉擇仍在於對於大尺寸螢幕的需求以及是否追求高階的攝影體驗。

▲相較於進一步提高續航力與相機模組,三星傾向優先使Fold系列更輕更薄

雖說摺疊手機受限機構設計電池容量仍略遜於旗艦機,但一方面新一代螢幕技術與處理器已經進一步提高日常使用的續航力,而對於重度使用者即便電池容量提升到6,000mAh恐怕仍不夠他們日常使用,故在已經達到4,400mAh電池容量的前提下,續航力顧慮對於摺疊機而言恐怕已是假議題。

▲直至六個世代的演進,可撓式玻璃的強度、絞鏈的耐用度、防水、防塵等也漸漸改善

Galaxy Z Fold6在體積、重量與Galaxy S24 Ultra相當的前提,等同是以搭載Galaxy S24同級的相機模組但具備7.6吋的主螢幕設計。當然摺疊手機的另一個常被探討的問題仍在於可靠性,不過畢竟至今已歷經6世代,包括轉軸耐用度、防水等問題也一一被克服,同時Galaxy Z Fold6也具備基礎的IPX4防塵,早期摺疊螢幕玻璃基板受損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價格仍是大尺寸摺疊機銷售難以突破的關鍵,不過可靠度與體驗歷經多世代已有顯著的提升

不過畢竟大尺寸摺疊機的價格始終是阻礙消費者最大的因素,光是256GB基礎機型就將近6萬元的前提下,等同超越兩支256GB的Galaxy S24,也是導致相較Galaxy Z Flip系列不易被消費者接受的主因;但三星確實一步一步的自各方面強化Galaxy Z Fold6的可靠度與輕盈化,將Galaxy Z Fold6與兩代前的Galaxy Z Fold4並列,就會感受到兩年的時間有如此顯著的變化,差異程度遠比Galaxy S系列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