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未聽完產品簡報的情況下完成Pentax 17的第一卷底片拍攝,雖然當時因為不知道在Auto模式下僅具備1公尺到無限遠的合焦導致幾張以近物為題材的照片拍攝失敗,不過由於Pentax 17透過電子測光系統解決底片相機新手常不知所措的光圈與快門設定,多半的照片都是成功可用的,在聽完產品簡報後,筆者也換上與第一卷底片KODAK Gold 200風格不同的KODAK ColorPlus 200進行拍攝。
▲拍攝第一卷時對於功能還有許多未知,第二捲就比較放膽拍攝了
雖然KODAK Gold 200與KODAK ColorPlus 200都是屬於基本型的底片,也有著類似的暖色系拍攝特質,價位也相當接近,但根據資訊顯示,KODAK ColorPlus 200相對的穩定度較差、易有明顯的黃色偏與顆粒感,在如今底片攝影玩家其中一派追求較具變化的成像,不穩定、色偏與顆粒感似乎也成為另一種彰顯特色的方式。
▲多了額外的2.5幀照片,不過畢竟沒有預期所以也談不上有簡單構圖
▲一些使用小花或是美食焦段拍攝的照片
▲室內人像建議搭配閃光燈,曝光的狀況相當可靠
有了第一卷底片拍攝經驗與沖洗結果,雖然筆者不敢說因此已經熟悉Pentax 17的操作,但至少知道在近拍不能使用自動模式,同時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也更具信心;從紫羅蘭數位中心收到照片後,一開始還以為是前幾張照片拍攝失敗,但在計算張數後才得知是紫羅蘭多掃描了正式過片前三張有成像的照片,表示即使是依據底片盒內部的指示安裝底片,還是可能會得到額外兩格(一張)的照片。
▲在光線不到超強烈的環境,可感受ColorPlus比較明顯的黃色色偏
▲在戶外環境拍攝的色調算是濃郁
從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KODAK ColorPlus 200在光線略顯不足的情況、例如在華西街夜市或咖啡廳內,都會呈現明顯的黃色色偏,但若在有閃光燈或是光線充裕的戶外,舊又可得到稍微偏黃大致正確且鮮豔的色調;此外也由於確認Pentax 17的大致操作設定,此次也嘗試在拍攝近物使用散景優先模式拍攝,可看到背景並無明顯的二線性現象,而是較為現代化的柔和散景效果。此外若是室內人像,筆者也建議依賴內建閃燈補光,避免產生顯著的色偏。
▲右下角又出現手指了...
▲筆者習慣會把左手食指與拇指握住鏡頭外緣,但微翹的食指指節恐怕是遮蔽成像右下角的元兇
▲保險起見筆者日後可能要這樣握持Pentax 17才可避免右下角出現手指的問題
此次還是有幾張照片的右下角被手指遮到,看起來筆者握持Pentax 17的方式還有待調整,感覺應該是筆者過去操作數位單眼相機習慣以左手拇指與食指繞在鏡頭下方的握持姿勢有關,推測遮到右下角的可能是由於使指向前曲時的指節部分造成,考慮到Pentax 17為定焦的類區域估焦鏡頭,比較保險的握持姿勢應該是將左手拇指與食指展開為L型後,拇指扣住機身左側、食指支撐在相機底部。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Pentax 17,至少它成功帶動底片相機討論熱度
隨著產品解禁,筆者也與幾位對底片相機有興趣的朋友閒聊,大致上仍是認同TKO團隊從無到有開發Pentax 17的理念,但對於採用半格設定與定價策略仍有比較明顯的糾結,另外也有幾位朋友對於Pentax 17較輕的重量與黑色工業塑料的質感較有微詞,或是認為做為一款半格相機Pentax 17的尺寸已明顯偏大等;但無論如何,Pentax 17的出現確實是帶動不少底片相機用戶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