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17半格底片相機評測外觀解密篇,充滿PENTAX經典相機彩蛋的全新作品

2024.06.18 09:00AM
照片中提到了IC-01、PENTAX、PENTAX 17,跟賓得、賓得有關,包含了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傻瓜相機、單反相機、鏡頭、相機

雖然當時TKO的訪談影片拿出PENTAX Espio Mini與RICOH Auto Half兩款半格相機,不過真正看到PENTAX 17的外型時應該會大感意外,因為PENTAX 17比起兩個品牌的半格相機,反而更像是PENTAX早期的機械式相機外型,其外型設計彷彿來自上個世紀,與ASAHI PENTAX經典相機擺放在一起也不突兀;雖然PENTAX 17並未沿用任何一款相機的機構,但是從外型細節、選擇的字型、顏色等對於ASAHI PENTAX粉絲都是四處充滿彩蛋。

PENTAX 17預計於7月中旬在指定通路開放預購,售價未定,北美售價為499.95美金,約新台幣1.6萬元;此外台灣總代理富堃將在2024年7月11日起至9月10日於台北市三創數位3樓RICOH PENTAX藝廊舉辦PENTAX 17 台日聯合底片攝影展 「It’s Time for Film!」。

與社群的共識就是要採用經典外型

▲一開始TKO與菲林計畫團隊就決定要採用經典外型為設計方針

在TKO最新的訪談影片,PENTAX 17一開始就是決定使用經典相機外型而非當時偏向玩樂性質的半格相機風格,畢竟團隊都已經決定使用機械式過片系統,採用經典機械式相機的外型設計風格也更合情合理;不過畢竟PENTAX 17並非單眼相機結構,故外型設計又呈現一種似是而非的似曾相似卻又陌生的外型。PENTAX 17的外型由TKO親自操刀,將精悍、細緻、懷舊、可愛等要素與經典相機結合。

▲機頂正反面的一字螺絲是使用高級鐘錶與樂器的的設計

▲越南是PENTAX相機的主要生產地,鏡頭蓋來自Pentax Q

▲上下的八角設計與倒角也是與PENTAX經典機種致敬

PENTAX 17採用上下鎂合金、中間工業級強固塑料結構,且頂部前後的四根平頭螺絲也是在菲林計畫團隊的堅持下採用一字螺絲,因為目前最廣泛採用的螺絲為十字螺絲,但團隊認為如同鐘錶、樂器使用的一字平頭螺絲更不容易累積汙垢,同時造型也更為美觀,最終是拜託加工廠專為PENTAX 17生產專用的一字平頭螺絲。同時機身上下的鎂合金部件使用的八角形不僅是傳統相機的經典設計,且也依循PENTAX傳統使用能貼合手持的Holding Cut倒角;雖然看似厚重,但透過輕盈的鎂合金與塑料機構,整機不含底片電池僅約290克。

自然、無違和的融合多款經典相機元素

▲對Pentax死忠粉絲應該會留意到17的7的字型是PENTAX 67的7相同的字型

PENTAX 17在每個細節都添加來自ASAHI PENTAX經典相機的要素,就連機身正面的17的7,都是採用PENTAX 67相機的字型,而鎂合金施加的銀色則是在PENTAX歡慶70周年的PENTAX LX鈦金屬的色澤,這個銀色也同樣使用在PENTAX K-1 Mark II與PENTAX 645Z上;中央的塑料被塗上象徵PENTAX數位單眼的黑色,兼作為CR2電池盒蓋的拇指握柄與機身不同的稜格紋,則是取自PENTAX Super A(或稱PENTAX Super Program)的擴充握柄紋路。

▲握柄的菱格紋與PENTAX Super A底片機的擴充握柄類似

▲握柄裡面是CR2電池槽

▲過片撥桿造型來自auto110,快門開關鍵是來自PENTAX KP的組件

▲回捲桿的造型取自PENTAX LX,底下的箭頭則是PENTAX SP

▲後方底片蓋的備忘夾也是象徵機械相機的經典設計

▲機頂的圖案都是來自PENTAX經典時期的各項圖騰

頂部的操作部分也別有洞天,過片用的捲片桿的造型是來自ASAHI PENTAX auto110的造型,雖然整體組件經過重新設計,不過尺寸保留與原本的auto110相同;另一側的回捲尺柄造型是參考PENTAX LX,同時還搭配ASAHI PENTAX SP時期的箭頭圖案;而快門底下的電源撥桿造型是來自PENTAX KP,且還是當時相同的零件進行再生產。同時模式轉盤、曝光補償轉盤皆為凹雕,並在觀景窗頂部加入底片時代的PENTAX標誌與菲林面指標。機背的底片蓋還具備機械相機的備忘夾,也是當時攝影師將底片盒剪下提醒自己當前使用底片或進行註記的設計。

▲明亮的直式旁軸觀景窗

▲觀景窗口看到內、外框還有鏡頭上方的估焦圖案

此外,雖然PENTAX 17並非單眼相機結構,光景窗則是採用與鏡頭上下平衡的旁軸配置,不過仍有著PENTAX單眼相機明亮觀景窗的特質,相對一般半格相機不僅更大,也透過塗層提供構圖參考範圍與近距離拍攝的參考範圍,下方還可透出鏡頭上方的估焦對應圖案,肉眼部須離開觀景窗也能知道目前鏡頭設定的估焦距離。

充滿巧思的鏡頭與鏡頭環設計

▲鏡頭焦距切換環的造型來自TAKUMA鏡頭

▲鏡頭圖案對應的各焦段清晰景深(註:AUTO模式將自動於1公尺至無限遠進行拍攝)

PENTAX 17的鏡頭並未沿用既有的半格相機,而是以現代技術重新設計的三片三群光學,雖然簡單卻也嚴謹,不僅用上PENTAX最新的HD鍍膜與SP鍍膜,還考慮到給予初學者類似對焦的操作體驗,提供共6段的估焦範圍(在Auto模式下無效);用於轉動鏡頭的鏡頭環也在下半截導入來自TAKUMA鏡頭的巧克力紋路,不僅向經典的TAKUMA鏡頭致敬,也具備良好的轉動手感。

▲鏡頭上方為電子測光器

對於曾使用過手動鏡頭或PENTAX經典鏡頭的玩家,另一個鏡頭彩蛋是在鏡頭下方兩側的測距尺;雖然PENTAX 17並未如純手動鏡頭除了焦距尺以外還有景深尺,但分別在鏡頭左右兩側下方提供公制與英制的估焦距離,對攝影老手也更容易理解上方圖案所代表的大概焦距範圍,在對照後即可透過肉眼估焦更換拍攝的焦距。

貼心的細節

▲觀景窗兩側的燈號為閃光燈指示與警告

▲燈號有對應的功能

PENTAX 17透過兩個位在觀景窗右側的燈號提供提示,上方的橘燈是閃光燈相關的提示,如閃光燈充電時會快速閃爍,位在曝光不足需要啟動閃光燈的情況,半按快門也會亮起告知閃光燈會啟動;而下方的藍色燈主要代表警告,其中未完成過片時(例如完全未過片,或過片後未壓到底),藍光燈也會跳出警告,避免用戶使出大力金剛指壓壞過片桿。

▲未過片或過片不確實半按快門燈號會交錯閃爍

如同一開始所說,PENTAX 17是一款在理念上盡可能減少新手失敗受挫機率的相機,不僅搭載電子測光系統,同時位於鏡頭模組上方的電子測光系統也能一併在未取下鏡頭蓋時給予警告,否則像是PENTAX這類旁軸觀景窗設計的機型,使用者很可能只看到明亮的觀景窗就忽略未取下鏡頭,若未打開鏡頭蓋半按快門觀景窗的燈號也會交錯閃爍進行警告。

▲兩側帶有標準松葉帶型相機背袋孔

此外,PENTAX 17不僅結合電池蓋設計小握柄提升拍攝的手感,另外也提供兩個肩帶扣環,可搭配通用的松葉帶型相機背帶使用,或是使用位於握柄底下的小扣環搭配腕帶使用;值得注意的是PENTAX 17盒裝的腕帶的長度也剛好是PENTAX 17微距模式的焦距範圍,故在不確定主體是否位於微距模式的範圍(24cm-26cm)內,只要把腕帶朝向主體就可取代全肉眼估焦。

▲雖然不具熱靴座,但有內建閃燈

PENTAX 17或許是優先考慮到機身的緊湊化,並未具備熱靴座,座為取代則是具備內建閃光燈,筆者推測可能以考慮維持機頂與帶有五稜鏡的單眼相機相近的按鍵配置,觀景窗頂部若要再設置熱靴座會使體積更大且結構更為複雜,故在這部分相對嚴謹的功能稍為可惜,不過筆者認為即便如此也相當足夠了。

在經典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PENTAX 17大膽的將經典相機元素打散重構,成為一款兼具情懷但又帶有創新的產物

PENTAX 17的設計是一種將經典現代化的轉化,一方面採用經典相機的元素,不過卻是將其轉化在半格相機,故PENTAX 17對於PENTAX底片相機用戶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格,但對於資深玩家可以在PENTAX尋找來自多款經典相機的影子,而對於未曾接觸過底片相機的用戶,又能從中感受來自PENTAX的相機文化與理念。

筆者認為PENTAX 17大膽的利用經典元素的打散與再構成,實現一台獨一無二的全新相機產品,符合菲林計畫團隊希望能散播底片相機文化的精神,且在機械手感與電子化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一方面底片攝影新手可從中感受機械相機的人機互動,另一方面也不須具備完整的相機操作技巧即可放心大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