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如何改善「拖拉症」

by Twelve
2024.06.29 12:00AM
照片中包含了女孩、坐著

你是否曾經在開學前一天才開始趕暑假作業?下午3:29分在銀行門口跟警衛魯小小?就算有充足的時間也不會提前準備,這種拖拉行為被稱為學生症候群(Student Syndrome),不只是學生有這毛病,也常見於職場與生活中。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動機問題,難以將任務與結果聯繫;二是心理障礙,例如對任務有負面回饋的焦慮。行為經濟學的「雙曲貼現」理論解釋了為何截止日期臨近時人們更易行動。

雙曲貼現指的是投資者會選擇相對較少的眼前收入,也不願等待數額更多的日後報酬,套用在「學生症候群」就是傾向於高估近期時間差異,低估遠期時間差異。簡單來說就是拖延症的人對時間的感知會扭曲:

  • 近期時間差異被高估。例如:"今天寫報告和明天寫差別很大,今天先玩吧。"
  • 遠期時間差異被低估。例如:"報告29天後交和30天後交,差不多,再等等吧。"


為克服學生症候群,專家建議設定具體、短期目標、根據個人生產力週期安排工作、改變任務處理方式,如使用番茄工作法、使用清單和獎勵系統。關鍵是了解自己拖延的根源,並採取相應策略。利用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擺脫最後一刻趕工的惡習,提高效率和生活品質。這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