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在COMPUTEX 2024的攤位放置許多有趣但不見得是有在新聞稿重點介紹的新產品,其中一款代號ROG MINIMAL TUBING AIO COOLER的水冷散熱器的水冷頭不僅有的6.67吋的大螢幕,而且還是一張搭配轉動機構的可撓式OLED螢幕,另外ROG Sstrix的新一代電源供應器將換上GaN元件,同時還具備可針對GPU能耗狀態感測並調節供電權重的設計,當然華碩也適度的展示Intel下一代晶片的概念主機板,還有TUF系列的AMD X870主機板。
ROG MINIMAL TUBING AIO COOLER
▲ROG MINIMAL TUBING AIO COOLER帶有一張6.67吋的OLED柔性面板螢幕
▲ROG MINIMAL TUBING AIO COOLER的螢幕可透過底下的電動機構呈現平面或弧面
ROG MINIMAL TUBING AIO COOLER是一款概念階段的高階AIO水冷,三風扇的部分是使用當前ROG水冷所使用的磁吸串聯風扇,不過賣點在於水冷頭上方帶有一塊6.67吋的可撓式OLED螢幕,底下帶有電動摺疊機構,能使螢幕呈現平面或沿著AIO的角度呈現曲面(該不會是先前ZenFone翻轉鏡頭的機構啟發的大膽想法吧...?)。
ROG與ROG Strix電源皆換上GaN元件,ROG電源標誌改用磁吸可換面、支援顯示卡能耗監測
▲ROG THOR 1600W TITANIUM III具備1,600W功率
▲標誌改為磁吸
▲可換面安裝維持標誌方向
▲在16 Pin顯卡母座旁的粉紅色介面為連接至顯示卡偵測功率變化的排線
▲ROG與ROG Strix電源皆採用轉換效率更好、更低發熱的GaN MOSFET
華碩新款的ROG THOR 1600W TITANIUM III與ROG Strix 1000W PLANTIUM電源主打使用GaN MOSFET元件,華碩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目前的電源已有出色的轉換效率,不過改用效率更高的GaN MOSFET能進一步減少電源內部的元件結構,同時也進一步降低發熱,使電源更為穩定且低發熱,並有助於減少高負載時的電源風扇噪音;此外ROG THOR 1600W TITANIUM III還將側邊的RGB銘板改用磁吸方式,並於反面配有磁吸座,如此一來無論電源朝上朝下都可維持RGB銘板文字正向,此外也附有橡膠護蓋可屏蔽另一側的接點避免灰塵、水氣干擾。
另外華碩ROG電源供應器還搭載專利的顯示卡功率感知接點,將原本用於感測主機板CPU功率變化的感測器定義與顯示卡的16 Pin連接器結合,結合電源供應器內部的輸出管理實現更好的能源管理;華碩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功率感知已經是在CPU相當成熟且列為標準的技術,但由於現代遊戲PC的顯示卡的功率變化遠大於CPU,透過額外為顯示卡的供電加入功率監測,能使電源供應器更有效率分配CPU與GPU的供電負載,由於此設計為華碩專利,故其它品牌電源供應器暫時不會看到類似的設計。
AMD X870主機板、背插式主機板與CAMM2概念主機板
▲左為TUF X870主機板,右為已經上市的TUF Z790 BTF背插式主機板
▲華碩表示其TUF X870主機板的USB4具備影像輸出功能
▲同步於金士頓展示的CAMM2概念主機板
華碩也不免俗的展示AMD X870晶片組的新主機板TUF X890,這張主機板的USB4將具備數據傳輸與影像傳輸的功能,不過更細部的資訊還待正式上市前解禁;此外於金士頓展區展示的CAMM2概念主機板也同樣在展區展示,華碩表示雖然目前還不確定CAMM2何時會量產,但他們看好平面設計的CAMM2帶來的散熱器設計彈性、對CPU散熱器更少的阻礙還有單條即可雙通道且答最大128GB等優勢。
此外華碩也剛好與負責ROG ITX主機板的工程師閒聊,他們暗示將會在下一代的ITX主機板具備令人驚豔的設計,其中也暗示在SSD的散熱將比現行產品更進化,即便是搭配難以為被動元件散熱的AIO水冷也能穩定使用PCIe Gen 5 SSD,筆者暗示性的問了一下是兩條PCIe Gen 5插槽或一條PCIe Gen 5插槽能穩定,工程師則思索了一下表示會顧好使用一條PCIe Gen 5高負載的使用情境,兩條都是PCIe Gen 5以ITX還是較難招架。
▲華碩與一些MOD機殼廠商合作的專用設計
▲也有這種為LP的ProArt顯示卡量身訂製的超緊湊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