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過後,媒體就會呼籲家庭中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防災包,但實務上真的準備防災包的家庭並不多。這次花蓮外海強震、再度喚醒人們對防災包的需求,這次就拿起家中沒在用的包包,將逃難所需要的物品全部都放進去吧!
糧食:保存期限愈久愈好
防災包首重糧食,在日常的印象中,泡麵罐頭等食品的保存期限都很久,但實際跑一趟全聯之後,發現就算是罐頭,也只有一年保存期限。
看完所有的罐頭期限後,發現新東陽鮪魚片和大茂土豆麵筋這兩款罐頭,有效期限可以到2027年將近三年最久。
午餐肉看起來很適合當防災糧食,但保存期限其實也普通,只有一年。另外記得要買易拉環的罐頭,不然有罐頭卻沒有開關器就尷尬了。
▲新東陽鮪魚片的保存期限將近三年,非常適合放進防災包。
麵食的部分一般的印象是泡麵,但泡麵的有效期限其實都在一年之內,所以要記得每年定期更換。
我選的這款媽媽拉麵有個優點,可用煮的也可直接熱水沖泡很方便,如果準備的是一般麵條,可能會發生只能沖泡但不能煮麵的窘境。
因為袋裝泡麵裝入包包比較方便,但建議還要多放一個碗裝泡麵,這樣你才有碗可以吃麵。當然也別忘了放餐具喔。
除了麵條以外,慈濟有推出一個香積飯更厲害,不只熱水沖泡就可吃,冷水泡50分鐘就可以吃了簡直無敵,不過香積飯有效期限僅有10個月,也是得每年更換才行。
▲媽媽拉麵可沖可泡雙用非常方便。
▲備有一個碗裝拉麵,因為吃麵還是需要一個「碗」。
▲慈濟香積飯最厲害的地方是冷水也能沖泡,簡直是最強的防災食品。
乾糧和水的部分,掬水軒營養口糧是首選,1包只要12元,可以多買幾包。麗滋原味餅乾也可以選擇,但使用期限只有一年半要注意。水就買一瓶1.8公升的就行,3公升的太大太重了,一個包包裝不進去。
換洗衣物和毛毯
準備一個洗衣袋,至少放入一套換洗衣服和毛巾,再放上一塊香皂。薄的毛毯或外套也要擇一放入,毛毯會比較好用,毛毯除了過夜避寒以外,如果地面有凸出物也可以墊在地上保護自己。因為包包空間的關係,睡袋還是比較難塞進去,這裡就不推薦了。
▲毛毯比睡袋還要容易收進包包中。
衛生和醫療用品:別忘了慢性病藥
要準備的醫療用品,衛生紙和濕紙巾當然先放上一包,接著是OK蹦、紗布和溫度計,有慢性病的朋友,一定要備有自己的藥品。除了以上的備品以外,我建議再帶上剪刀和防熱貼片,萬一遇到發燒的時候,可以舒緩症狀,這個很好用喔!
▲家中有小孩的話準備一下溫度計,要確認發燒時很好用。
▲有慢性病的話藥也要準備一下,不然跑診所結果遇到災難沒開門就麻煩了。
工具設備:以救命為主
首先是手電筒、電池,行動電源和充電線也不可少,哨子也要帶上一個,剛剛先準備了剪刀了,可以再補上一把美工刀,另外紙筆也要帶著,總是用得到的。
▲手電筒當然要帶,電池的話可以多帶幾顆備用。
證件影本和現金
如果遇到地震導致住家損毀,身上有些現金還是比較方便的,錢包來不及帶出門的話,包包裡至少有二個身分證件的影本,要到公務機關或銀行補辦都比較方便。
準備防災包沒有唯一標準
防災包的準備其實見仁見智,衣物的部分,也可用夾鏈袋包起來,好處是一來防水二來可以壓縮體積,再者夾鏈袋打開後也可以拿來裝東西。食物部分,可以買專門用於存放的野戰口糧,保存期限都是10-20年,至少不用每年更換。同時包包內最好補幾件輕便雨衣,不占空間卻很實用。但防災包有做比沒做好,就是看怎麼能做得更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