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在2024年公布全新音訊產品線ULT Power Sound系列,定位承襲以往的Extra Bass系列,但進一步透過數位聲學技術強化低音的表現方式,其中也包括全新重低音無線耳機ULT Wear(WH-ULT900N);ULT Wear作為WH-XB910N的後繼產品有著類似的設計理念,但借助全新的ULT技術與使用旗艦級V1晶片,ULT Wear到底會與原本的XB系列耳機有甚麼不同?ULT功能到底聽起來如何?Sony在發售前提供ULT Wear的樣機進行體驗。
融合WH-1000XM5外型與WH-XB910H機構的新外型
▲WH-1000XM5的包裝盒設計
▲支援360RA技術,30小時預估續航力是開啟主動降噪的情況
▲ULT POWER SOUND系列產品皆有ULT按鍵
▲ULT Wear收納包仍沿用WH-XB910N的款式
▲ULT Wear配件包括3.5mm類比線與充電線
▲ULT Wear可摺疊收納於收納包,線材亦可放置在收納包內
ULT Wear的設計風格結合WH-1000XM5的風格與WH-XB910N的機構設計,頭帶外側改為較渾圓的設計,但保有可摺疊收納的機構,可放進盒裝的耳機收納盒(註:設計與WH-XB910N相同),另外耳殼的設計稍作調整,在與支架銜接的位置加入一圈刻線,使耳機自自側面看過去如同三個同心的橢圓一般。頭帶上的Sony字樣與Ult按鈕皆採用帶有雷射反射的銀色字體,使原本較為單調的耳機主體有些視覺變化。
▲ULT Wear側面的金屬網罩開孔是其設計的特色
▲不過實際上金屬網罩延伸到殼體側面,配戴到頭上會露出些許
另外可看到ULT Wear側殼上方有一塊半圓形的金屬網罩,但實際上金屬網罩的面積是自半圓形延伸到殼體側邊上緣,這兩個位置是作為Ult Wear外側降噪麥克風與調音孔的位置,不過理論上開孔面積並不會這麼大,筆者認為僅有一部分是帶有抗風切作用,主要則是作為造型點綴的效果,尤其是內側側邊的金屬網孔在收納時看不太到,但配戴時則會自正面透出金屬網孔,可視為造型設計師為ULT Wear添加的視覺小彩蛋。
▲ULT Wear的耳罩使用熱壓成型,較WH-XB910N摺痕少了許多
▲耳罩採用扣具固定,右側單體正中央為反饋麥克風、黃色弧形據說是電容式趨近感測器
Ult Wear的耳罩表面並未使用質感酷似矽膠的Soft fit leather材質,但使用熱壓工藝減少耳罩的摺痕,筆者認為特性比較接近WH-1000XM4,不過耳罩內側的蛋白質合成皮材質仍令筆者擔心長時間使用後剝落的問題。另外耳罩採用快拆扣具安裝,日後要自行替換難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ULT Wear導入靜音轉軸機構,對比前一代產品在配戴時更不易因為頭部擺動等原因產生轉軸的摩擦聲。
採用新開發40mm單體、搭載旗艦級V1晶片
▲頭戴拉伸機構由塑料包覆補強的金屬構成
雖然ULT Wear定位在WH-XB910N的後繼產品,不過根據國外已經解禁開箱的媒體報導,ULT Wear並未沿用先前WH-1XB910N的單體,而是搭載全新開發、專為結合ULT功能呈現獨特低頻的40mm單體,但頻響規格並未達Hi-Res Audio認證也算是延續XB系列藍牙耳罩耳機的特色,但畢竟具備Hi-Res標章也僅代表規格達標,與音色調校無關。
▲ULT Wear的主功能選單
▲ULT是一個獨立按鈕,開啟ULT增強仍可調整EQ
▲支援頭部追蹤空間音訊、DSEE等
▲支援裝置雙連接
同時ULT Wear採用與高階耳機同級的V1音訊平台,可預期具備媲美WH-1000XM4的降噪處理性能,另外ULT Wear雖然單體並未具備Hi-Res認證,但仍支援LDAC編碼,提供較AAC、SBC更多的音樂細節,同時內建感測器,具備360 Reality Audio空間音訊認證產品。另外,ULT Wear也從善如流加入方便的配戴感知功能,根據美國FCC拆解顯示使用的是WH-1000XM5相同電容感應結構的簡化版,可感知配戴情況暫停與開始音樂播放。
舒適的配戴感與不遜於舊旗艦的降噪表現
▲物理按鍵、連接埠集中於左耳殼下方
ULT Wear雖然乍看下會有一種小一號WH-1000XM5的視覺錯覺,頭樑的支撐面積仍相對寬扁,此外耳罩也相對WH-1000XM5來的蓬鬆,實際上配戴感仍較接近WH-XB910N,若以筆者個人感覺,ULT Wear雖然頭樑的支撐感不及WH-1000XM5,但由於耳罩較厚的關係,對於耳朵的壓迫感也較WH-1000XM5來的小,尤其配戴眼鏡的使用者感受會更為明顯。
▲ULT Wear的降噪為全自動,也沒有額外抗風切的選項
▲環境音有20階的透明度
▲ULT Wear配戴的樣子,粗鏡腳的板材眼鏡可能會影響密閉
由於ULT Wear搭載與高階耳機同級的V1晶片與四前饋、二反饋麥克風,筆者同樣期待ULT Wear能夠帶來較前一代更出的降噪表現;根據筆者三月份海外差旅在飛機上的長時間體驗,Ult Wear的降噪表現雖不及搭載V1、QN1雙晶片的WH-1000XM5,不過降噪處理已經不遜於WH-1000XM3世代;不過要注意的是Ult Wear的耳罩特性不適合配戴粗鏡腳眼鏡(如復古膠框眼鏡)使用,可能會因為鏡腳與耳機之間的間隙導致無法封閉、進而影響降噪。
ULT低頻強化一鍵化身低頻猛獸
▲位於左耳殼外側的ULT按鈕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神祕按鈕
以往XB系列耳機的調音著重猛烈的低頻呈現感,不過ULT卻並非只是將XB系列改名,在對於低頻的呈現方式也邁入截然不同的階段;不同於WH-XB910N開聲就有渾厚的低頻,在未啟用ULT強化前的ULT Wear反而給人一種類似WH-1000XM3、WH-1000XM4般的相對平衡聽感,有些令人回憶起Sony MDR-1系列的流行樂均衡調音,不過仍不及新世代無線旗艦耳機WH-1000XM5的細膩感。
說到這裡,恐怕對過往喜歡XB系列猛烈低頻的Sony耳機粉絲會有些失望,不過別忘了ULT Wear側面還有一顆ULT鍵,這顆按鈕才是ULT系列的精髓所在,按下ULT按鈕的一瞬間,會先聽到宛若啟動NOS加速(賽車氮氣加速)般的音效,這時ULT Wear的低頻潛力才會被徹底的是放,前後的差異,就如同日本漫畫作品「重金屬搖滾雙面人」的主角根岸崇一一樣,一旦化身克勞薩二世後完全判若兩人。
▲與傳統透過EQ調整往往會影響整體細節,ULT增強低頻的同時不會影響細節
當開啟ULT1增強後,ULT Wear的低頻能量感明顯被強化,風格更類似WH-XB910H的調音方式,低頻的表達方式是使原本較不凸顯的低頻能量加以增強,此時整體耳機的表現令筆者想起Sony舊款高階耳機MDR-Z7類似家庭劇院般的影院感,低頻偏多的同時也有更佳的包圍感,不過大致上低頻的表現還是在一般認知耳機可呈現的範圍。
但進一步切換到ULT2後,低頻霎那間變的更為瘋狂,已不像是耳機所能呈現的聽感,更像是在Live House聆聽搖滾樂一般,有著如同大型演唱會喇叭所發出的低頻咆哮,然而低頻雖仍更多、更沉重,但聲音的細節仍能辨識,不會像透過EQ調多低頻方式後影響聲音的清晰度,在ULT2模式就像身處一場喇叭設置得宜的搖滾演唱會,只是對非重度沉迷於低頻的樂迷,這樣的瘋狂低頻有些沉重。
透過數位聲學挑戰耳機低頻聽感
▲ULT Wear結合物理條音與數位聲學,將無線耳罩耳機的低頻引領到全新境界
不同於以往利用類比調音為主、數位聲學為輔的方式,ULT Wear利用新一代數位聲學的方式重新賦予低頻耳機新樣貌;Sony的做法也許會令一批反對數位聲學的鑑賞級耳機玩家嗤之以鼻,然而無論是過去的XB系列無線耳機或現在的ULT系列無線耳機,其目標客群原本就不是發燒耳機玩家,而是喜歡沉浸在低頻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這些玩家追求的並不見得是真實的低頻,也不排斥透過播放器、播放軟體與app的EQ功能進一步增加低頻。
然而從過去的經驗,利用EQ調整耳機的調性,在極端的設定難免對音質造成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將低頻曲線大幅增加後,通常會導致聲音整體模糊,也會影響聲音的分離度與細節;然而ULT低頻增益技術卻是透過非常精巧的方式增強低頻,在提升低頻聽感的同時,也能保有聲音應有的細節,使耳機「乍聽下」有著相當猛烈的低頻。
▲若透過純物理方式是不可能在無線耳罩耳機發出演唱會喇叭的低頻,ULT Wear利用全新的方式實現獨特的低頻能量
其中ULT2的低頻增強更是將耳機的低頻呈現方式引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因為類似UL2般的低頻能量感過往僅能在大型喇叭才能感受,但ULT Wear卻可透過耳機提供相當接近的低頻表現,同時保有其它的聲音細節,與身處Live House聆聽大型落地PA喇叭的體驗相當類似,呈現出帶有炸裂感的震撼低頻。
對於筆者而言,ULT Wear的價值是可以決定甚麼時候需要強化低頻,因為以往的XB系列耳機開啟的瞬間就是會籠罩在較低的低頻,倘若筆者當前只是聆聽輕音樂,或是在相當疲倦的長途旅行想要好好休息,較多的低頻仍容易造成聽覺的疲倦;但ULT Wear則可依照心情決定是否增強低音,只想把音樂當背景音時關閉ULT,當想好好欣賞音樂節奏時開啟ULT1,觀看電影或想回味喜歡的樂團在Live House的表演時打開ULT2,低頻的多寡都可自行控制。
為流行樂的低頻狂熱者量身打造的終極低頻無線耳機
▲相較以往XB系列耳機無論何時都是低音強化的情況,ULT Wear在平時溫馴、需要低頻再一鍵強化表現
ULT Wear是Sony重新思索如何結合自身在物理聲學與數位聲學技術呈現獨特低頻聽感的新一代耳機,跳脫以往數位平台與類比設計各自擔負不同工作的做法,以兩者並行的方式進行調音實現獨一無二的低頻表現;對比過往標榜重低音的藍牙無線耳機,ULT Wear有更高的可塑性與可能性,一方面在關閉低頻強化下ULT Wear仍顯中性,ULT1則使ULT Wear如同過往XB系列的表現,ULT2則帶來以往XB系列所不可及的超量震撼低頻。
更重要的是ULT1與ULT2不會如傳統EQ導致細節與分離度被明顯耗損,即便使用ULT2的細節表現依舊不會因為超量的低頻淹沒,也是負責調音的工程團隊的獨到之處;對筆者而言,不同於過往XB系列只能滿足任何時刻都希望能有豐沛低頻的族群,ULT Wear再未開啟ULT增強前的聲音仍屬主流的日系流行調音,聽到較為激昂的音樂或是看電影則可適度搭配ULT1,想回味上一場電音派對或搖滾演唱會再啟用ULT2,這是以往XB系列所不能及的多元樣貌。
▲ULT Wear不僅有著劃時代的耳機低頻表現,基本功能也相當豐富
同時ULT Wear在基本功能也獲得相當程度的提升,除了外觀的質感提升,加入減少轉軸摩擦噪音的靜音轉軸,還有更舒適的耳罩設計外,主動降噪性能也獲得一定的提升,雖然日本官方網站是與WH-XB910N列為三星同級(註:WH-1000XM4為四星、WH-CH720N為兩星),不過筆者個人使用的體驗是更出色一些,但除了演算處理外,也不排除與新式耳罩具備更加的氣密貼合有關。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ULT技術會增強低頻聽感,但卻不會如一些音效增強技術影響續航力,即便結合主動降噪使用續航力也同樣達30小時。
ULT Wear已於台灣上市,建議售價5,9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