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已經31歲了...不免思考買房這件事情,不過心裡實在有些掙扎,以下有買房或租房的優缺點:
買房
優點:
- 父母輩會安心,覺得你長大了
- 如果要結婚的話,對方家長會安心
- 可以任意玩弄自己的房子
缺點:
- 沈重的房貸,如果沒有工作會付不起
- 心理壓力重,會無法割捨工作,無法面對自己的人生
租房
優點:
- 可以一直換喜歡的地方,甚至離開台北市/出國都沒什麼壓力
- 屋子的問題房東來扛
- 節稅
缺點:
- 和社會價值觀不符合
- 會遇到房租到期被趕問題
- 心理叫不踏實
與其用條列式的方式來解決,用數據或許比較對,我排了一個實驗組(買房)和對照組(租房),實驗假設:
擁有自備款100萬(大概是2010年底自己動產的80%)
買房:
- 買要價900萬的房子(20年屋齡,不算裝潢)
- 貸款900-100=800萬
- 房貸利率第一年1.6%,第二年以後2.5%
- 貸款期數240期(20年)
依上述試算貸款金額如下(可連此網址下載試算表):
- 第一年(1-12期)每個月繳38,973元
- 第2-20年(13-240期)每個月繳42,227元
- 20年總共繳出10,095,432元
- 擁有一棟房子,房子屋齡變為40年(說不定遇到都更)
租房:
- 900萬的房子,一個月的租金計25,000元
- 第一年租房相較於繳房貸省了(38,973-25,000)x12=167,676
- 第2-10年,每年租房相較於繳房貸省了(42,227-25,000)x12=206,724
- 從100萬自備款,加上每年因為租房省下的金額,投入最安全的股票(中鋼、中華電、台塑四寶),計最保守每年6%利率(以純股息的方式計算),得到的收入金額如下-
5. 20年後,得到10,693,456的存款。
有趣的是,兩相比較下來是差不多的!不過這裡又有兩個想法出來:
- 一棟40年屋齡的房子,那時候賣出的價格是多少錢呢?
- 20年後的一千萬元,經過通貨膨脹後,真正的價值又剩多少價值了呢?
好,那依照上面的推測,我又有以下的想法:
- 900萬的房子,在台北市可以買到哪裡,可能哪裡都沒有,但如果不買台北市,那一棟40歲的房子,將不會有任何價值...
- 25,000元的房租我可以租到那個地方,中正區絕對沒問題,或許連大安國的青田街都租的到都不一定...
那如果我又加上新的策略進來:
不論如何都以「租房子」作起點,除非房子落到非常低點,否則絕對不入場,反正最後正反價值都是一樣的...
但這個想法又有點弔詭,因為如果我透過股票的方式作為定利投資的話,那會照理說房市最低點的時候,股價也會遇到最低點,那個時候贖回來買,我手上能得到的現金也不多,其實意義是一樣的(這部份還是需要精算)。
頭腦快爆了...先寫到這裡,大家有想法也可以給我一點意見~~
4 則回應
最近在找新的租屋,幾天蒐集的資訊電話打過去後幾乎馬上被租走呢!代表現在租屋市場很熱呢!
你的想法邏輯正確但觀念錯誤!! 像是一般沒有接觸過房地產的
外行人想法買房子精神上就要和買股票一樣!!逢低進場,逢高賣出!!
所以購買時最基本的前提要件,就是你必須假設你能盡快的"賣掉"
你會把你的股票持有20年嗎? 想必不會
同理可證,在"房地產"也不會有人把房產持有20年,除非土地持份夠大。(經營出租生意者不在此列)
買屋和租屋最大的差別在於
買屋進出場3次以上,你當初的資本可能變成120%以上,這算是比較保守的類型。
而租屋進出場300次,你的資本只會隨著通膨貶值。沒有增值的空間!!
房地產最重要的3大原則
地點、地點、還是地點
但為什麼地點最重要呢? 因為你買屋是為了賣屋,而不是為了住一輩子。
所以宜蘭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透天厝新屋
在投資客的眼裡永遠比不過台北車水馬龍高樓大廈遮蔽陽光陰暗破爛的25年老公寓...就算死過人也無妨
當然我不是叫你炒樓炒地皮,但你應該持有有"價值"的產品,而不僅是比較市值而已。
所有對房地產略有觀念的投資人,都會跟你說買屋比租屋好(以目前在台灣的增值率)
租屋賺的比買屋多的唯一機會,除非你是那個房東。
(當然進場時機以及個別標的須要專業去評估,只有你可以為自己的虧損負責)
貸款的話,,平均每個月要有 4萬以上的閒錢 ,,,結婚小孩出來後 ,
,至少要算每個月6萬的閒錢(假設老婆專心照顧小孩)
總之,是複雜的變動計算題,,,,沒有標準答案
果然日光底下無新鮮事,下面這篇文章已經完美試算了我的比較,找時間再來精算一下
http://www.masterhsiao.com.tw/BuyOrRent/BuyOrRen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