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談過輪胎和安全的關係,也寫過胎紋磨耗如何檢測,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時時管理胎壓。然而,騎公路車出門獨推的你,不管是騎Open胎,或是有框唇的無內胎,若是不幸破胎了,真的不需要靠55688就可以想辦法騎下山。本文教你如何自己更換內胎DIY,比你想的要簡單很多,真的。
判斷是否可以換內胎繼續騎
如果是Open胎,常見破胎的情況主要是扎到釘子或是尖銳物,即使裝的是防穿刺的外胎,也有一定的風險,如果說外胎沒有太大的傷口,讓內胎擠出來,都算是安全。即使是傷口略大,若是有帶補胎片,將外胎的內側貼好也可以低壓騎回車店換外胎。
至於無內胎系統,則是因為補胎液存在的情況下,應該一般的扎釘子或是尖銳物刺穿,都可以在氣壓損失不多的情況下全身而退,真的碰到大開口的情況,只要胎體形狀還好,也能塞進一條內胎進去,在外胎的內側貼上補胎片或是塞進去一個紙鈔,以低壓騎回車店更換外胎。
或是說只要是Open胎或是一般有框唇的無內胎系統公路車輪胎,只要有備胎和補胎片,幾乎99%的情況下都可以不叫55688騎回車店。
注意:本文說明只適用於一般彎把、平把公路車中最常見的700C法嘴公路車胎當中的開放胎,也就是有內胎的有框唇胎以及無內胎系統的有框唇胎。管胎、無框唇胎、實心胎等其他類型的特殊胎並不在本文說明之列。
▲傷痕這麼大,就算是有補胎液也補不起來,只能在外胎與內胎之間塞進一張紙鈔,或是用補胎片將內側貼起來,才有辦法低壓騎回車店維修。
工具材料清單
這裡列出一些更換內胎必備的工具和材料,筆者比較喜歡打氣筒,因為沒有額外的耗材,不會忘記帶出門。反正目標只是騎回車店維修。但是如果讀者喜歡用鋼瓶的話也很好,只不過請千萬在家中先浪費幾顆鋼瓶測試過。第一次使用鋼瓶的人,很常因為被鋼瓶凍住手、或是轉接頭安裝失誤等等原因,浪費了前幾顆鋼瓶。如果身上跟背彈藥帶一樣裝滿鋼瓶的人就算了,只有1到2瓶的普通人,如果失誤,就是55688了。
注意:DIY 都有一定的風險,若非熟悉車輛維修操作,有可能造成事故,建議需具備相關知識或執照。
▲喜歡用鋼瓶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筆者更喜歡old school的高壓打氣筒。
車輛倒放前製作業
雖然說起來很好笑,但是大多數人更換內胎的第一個卡關點居然是前後輪拆不下來。
首先,請先將車輛倒放時會刮傷或漏水的物品取下來,如水壺、座墊袋等等。也請先把工具準備好放旁邊。路邊風大,如果有物品被吹走的風險,得先找到避風處再來處理。否則更換零件當中邊追零件邊修車是真的一點都不好笑。
接下來,你需要把煞車鬆開,這樣才能允許輪胎離開煞車夾器。如果是V型煞車,就把煞車線防塵套拿下來之後,整個煞車線往上提,C夾的話則是轉一下旁邊的旋鈕。若是碟煞車,請將防夾片拿出來,等輪胎拿下來之後就立刻插進煞車來令片中間,免得不小心在修車過程中壓到就GG了。
▲因為車輛會倒放,車表、水壺、工具包或是座墊下可能會壓到的東西請都拿下來。務必注意要在避風處,不然修車到一半車就被吹倒,也是頭很大。
▲車表務必要拆,否則刮傷就會很傷心了。
▲水壺也要拿下來才是,否則倒放應該會漏水。
▲C夾鬆開煞車的位置在煞車線正下方。往上旋轉就可以鬆開煞車了。這是前輪。
▲C夾後煞車比照辦理鬆開煞車,記得換好胎要旋緊不然會沒煞車。
輪胎怎麼拿下來?
補胎不難,真的。但是挖胎有點技巧,否則挖30分鐘下不來也是欲哭無淚。
把車倒放之後第一重要的事,是鏈條調整到前小盤後小盤的最寬鬆位置。這樣鏈條最寬鬆,等等拆後輪比較好操作。如果破胎是在前輪可以不做這事,不過建議養成習慣,比較不會忘記。
如果是前輪還是很好拆,快拆拔開,轉鬆就拿下來了。如果快拆鎖的太緊,可以用挖胎棒幫忙增加力矩。但如果是後輪,您需要處理後變速器,只要抓住最後那個撥鏈器的末端,往前旋轉,就可以讓出足夠的空間拿下後輪了。
▲車子倒過來第一件事要將鏈條調整到前後都是小盤的位置,這樣鏈條最寬鬆,等等拆後輪比較好操作。如果破胎是在前輪可以不做這事,不過建議養成習慣,比較不會忘記。
▲快拆很簡單,扳開把手之後旋轉就下來了。
▲記得固定另外一邊才能轉的動。
▲撥鏈器往上方旋轉,就可以更進一步鬆開鏈條。
▲然後把已經放鬆快拆的後輪拿起來即可。
▲如果是在家裡有抹布可用,您可以放在這個位置避免鏈條弄髒車架。
▲雖然沒有必要,但是若是讀者把快拆軸取下,記得鎖好另外一端,免得彈簧弄丟。
剝開外胎
輪胎拿下來之後,就可以把外胎剝開,要注意的是,必須在挖胎之前先確認傷痕在哪裡,一般來說,在外騎車,手都不是很乾淨。若是有些砂石跑進去襯帶和內胎之中,久了以後有可能會造成內胎異常磨損。所以先確認弄破胎的兇手是很重要的。不要等到整組拆開之後,用髒手來回檢查,弄髒內胎、外胎和襯帶。
接下來,我們要決定是否拆下整組外胎。判斷基準是外胎的傷痕嚴重程度。如果不嚴重,大約在2mm以下,只需要將外胎剝開半邊,就可以把破損的內胎拆下,換上新的內胎。但是如果傷痕大於這個尺寸,建議把外胎拆下在內側貼上補胎片或是塞進去一個折好的百元鈔。
挖胎棒第一次用的讀者應該也不太能抓到訣竅,其實相對容易。第一步是往襯帶方向鏟起外胎的一端,然後用挖胎棒的另外一端勾住輪圈的鋼絲。確實勾好之後,就拿出第二根挖胎棒,往隔壁那一格再挖,以此類推,大約挖開2格或3格的時候,外胎就很容易剝開半邊了。
最後要拿出內胎前,記得先把內胎上的迫緊螺母給取下來。用拇指往內壓,就可以把內胎拿出來了。
▲第一步是往襯帶方向鏟起外胎的一端。
▲然後用挖胎棒的另外一端勾住輪圈的鋼絲。
▲確實勾好之後,就拿出第二根挖胎棒,往隔壁那一格再挖。
▲明顯挖開到第二格,就可以用挖胎棒沿路將單邊外胎剝開了。
▲拿下內胎之前記得轉鬆這顆內胎迫緊螺母。
更換新內胎
如果您剛好要更換外胎,而且身上帶著折疊外胎,記得要注意一些外胎有方向性,記得箭頭是指向行進方向。
接下來,安裝新內胎之前,請先記得拿下迫緊螺母,然後轉鬆內胎,用嘴巴吹點氣或是用打氣筒打一點進去內胎裡,不用太多,只要剛好吹出一個圈圈的狀態即可。然後,將輪胎的寫字那一面放在氣嘴正上方,接著將內胎放進外胎內,順著轉圈圈慢慢用大拇指下的大魚際慢慢將內胎壓入外胎內。
▲記得外胎有字部份放在氣嘴正上方,比較容易找到氣嘴位置。記得也要注意輪胎的方向性。
▲雖然簡單到很好笑,但是內胎安裝之前記得先將迫緊螺帽取下。
▲轉鬆氣嘴用嘴巴吹點氣或是用打氣筒打一點。
▲只要把內胎打到變成一個圈即可,不需要太高壓反而很難安裝。
▲接下來由氣嘴開始,一步步用手掌上的大魚際將內胎塞進去外胎內。
▲慢慢塞,最後塞完剛好一圈。
補胎膠條上膠及塞進破口
接著就是將外胎安裝完成。第一步是先用拇指將氣嘴往下確實壓入外胎內,然後逐步把外胎用大魚際往輪框方向旋轉裝入外胎。
如果外胎都有正確的裝到溝槽裡,用大魚際慢慢往上旋轉的方式,可以確實的把外胎給完整安裝進輪框內。如果最後有一段外胎要用很大力都還”旋轉”不進去,那麼請回到氣嘴附近同時將兩邊外胎捏一捏,然後沿路捏過去您裝不進外胎的那一邊。通常這樣做完再旋轉一下就可以成功安裝外胎了。
還是不行,就請在非常注意內胎位置的狀況下用挖胎棒協助安裝吧。
最後,請記得將迫緊螺母鎖緊,在打氣之前將外胎沿路捏一捏,確保外胎沒有把內胎夾在外胎與輪框之間,就可以把氣打飽、氣嘴鎖緊,並且裝回車上了。
至於拆下來的法式氣嘴蓋,沒有什麼功能,並不需要安裝回去。也可以收進口袋作為收納內胎之用。
▲第一步是先用拇指將氣嘴往下確實壓入外胎內
▲逐步把外胎用大魚際往輪框方向旋轉裝入外胎。
▲在打氣之前將外胎沿路捏一捏,確保外胎沒有把內胎夾在外胎與輪框之間。
▲差不多了,拿出打氣筒打到手軟吧!
▲記得將迫緊螺母鎖緊,氣嘴鎖緊,就可以裝回車上了。
▲如果新的外胎還是很難裝,可以像這樣用力拉一下。就會變好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