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InZone Buds電競真無線耳機評測,集Sony聲學技術專為電競需求而生的獨特產品

2023.12.11 04:53PM
照片中提到了P55/、MOBILE、000,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設計、字形、產品

也許是受到近年電競遊戲相關周邊廣受市場歡迎,Sony在2022年宣布推出電競周邊子品牌InZone,並聚焦在電競耳機與電競螢幕兩大產品線;而在2023年東京電玩展,Sony預告將推出與知名電競戰隊Fnatic共同開發的入耳式電競耳機,這款產品最後以InZone Buds的名稱問世,並強調除了針對電競需求所開發以外,更在聲學技術結合Sony在音響技術的軟硬體大成,並且還是採用獨特的2.4GHz搭配藍牙LC3編碼的無線雙模技術。

Sony InZone Buds(WF-G700N)是InZone第一款真無線耳機產品,雖然只看耳機本身的設計會令人聯想到WF-1000XM3,不過也只有線條設計相似,InZone Buds的機構設計為全新開發,尺寸更小且更為俐落,外型與觸感也令人聯想到宛如PlayStation 5(雖然SIE另起爐灶找了Audeze搞出PULSE Explore無線遊戲耳機)的風格。

以電競使用為前提的設計

▲有著品牌識別漸層色細的彩盒

InZone Buds的充電盒設計也不同於WF-1000XM5,使用較為方正的造型,左右耳機則是以直向擺放在充電盒內,同時中間的位置還能收納USB收發器;黑色的USB收發器採用USB Type-C介面,同時使用比較少見的不等邊鰭片造型,上面還有用於切換PC以及手機+遊戲機模式的撥桿(推測應該是功率組合不同);除了無塑料包裝以外,InZone Buds的主體、收發器與充電盒也有一部分使用再生塑料。

▲盒裝為無塑料

不同於Sony音樂用真無線耳機自WF-1000XM3、WF-1000XM4、WF-1000XM5逐漸微縮且貼耳的設計,InZone Buds雖然尺寸不算大,但造型卻向外延伸並藉此使麥克風盡可能靠近,考慮到遊戲情境多處在室內環境,不像一般真無線耳機需因應室外使用由於造型影發的風噪影響,但內側線條仍是考慮到人體工學盡可能兼顧縮減投影面積與配戴的穩定,重心仍偏向耳內位置,只要耳塞尺寸正確不會因為一般擺頭產生的離心力使耳機向外噴出。

▲耳塞採用矽膠而非1000X系列的發泡材質

不過也許是考慮到產品定位與使用情況,InZone Buds並未採用新一代1000X系列真無線耳機的發泡材質耳塞,僅提供Sony的矽膠耳塞;發泡耳塞有隔音較佳的優點,但同時耐用度則是一大隱憂,而矽膠耳塞則除了隔音仍有一定水準外,也有能使用酒精擦拭也不必擔心材料變質的優點。不過畢竟InZone Buds的耳管為主流尺寸,若有個人偏好也與市場多數的第三方耳塞有不錯的相容性。

▲雖然矽膠耳塞隔音能力稍遜於發泡材質,但能安心使用酒精消毒是優點

若有關注電競耳機產品,不難發現高階無線電競耳機幾乎都是耳罩耳機的天下,鮮少有真無線耳機產品,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得回到真無線耳機設計上的限制;其一是真無線耳機由於尺寸較小,無論是電池大小、天線設計等條件都比起耳罩耳機嚴苛,另一個即是真無線耳機難以如耳罩耳機透過搭載吊桿式麥克風強化通話收音,種種原因導致市場上鮮少有真無線設計的電競耳機,不過InZone Buds當然式做好準備才能過的了電競戰隊Fnatic的考驗。

透過低功耗處理器L1提供低延遲、長續航的連線體驗

▲InZone Buds採用的是專為遊戲開發的低功耗處理器L1

真無線耳機由於尺寸限制往往不能搭載大容量的電池,故InZone Buds的解決辦法是採用稱為「低功耗處理器L1」的平台,藉由低功耗處理器L1帶來兩項好處,其一是在關閉主動降噪並以2.4GHz收發器連接的情境可提供長達12小時的續航力,在啟用降噪功能的情況借助低功耗的降噪演算仍具備長達11小時的續航力;另一個好處是具備比標準藍牙更低的延遲,官方數據聲稱可實現僅30ms的延遲,遠低於一般藍牙低延遲模式的45ms。

雖然現行藍牙技術不斷設法改善延遲,不過考慮到與裝置端搭配的不確定性因素以及標準藍牙在進行通話功能時會限制音訊品質,針對PC、遊戲機的無線耳機都會選擇使用非通用的低延遲2.4GHz連接技術並搭配專用的收發器,InZone Buds也同樣不例外,在多數的使用情境需要搭配專用的2.4GHz收發器使用,但較特殊的是InZone Buds雖然也支援藍牙通訊,卻僅支援新一代LC3編碼通訊,並且目前僅開放少數Xperia認證手機啟用。

▲InZone Buds的充電盒可在中央收納收發器

InZone Buds的做法可說是相當大膽,因為當前藍牙最通用的通訊編碼仍是SBC與AAC,但InZone Buds卻僅支援新世代的LC3編碼,同時當前還需要搭配通過相容測試的手機,意味著僅有少數裝置能透過藍牙技術使用InZone Buds;筆者認為很有可能是InZone Buds搭載的「低功耗處理器L1」是建立在不支援經典藍牙的純藍牙LE(藍牙低功耗)的技術基礎上,Sony可能想增加些許附加價值,才開通透過LC3編碼的藍牙連線模式。

此外InZone Buds也能同時與2.4GHz與支援LC3編碼的指定手機進行同步連線的模式,透過將耳機放入充電盒長按後方的功能鍵,待充電盒的指示燈閃爍即可進行藍牙LE模式配對;在完成配對時會聽見耳朵傳出更改為藍牙模式的提示;另外要在2.4GHz收發器與藍牙LE模式切換,僅需同時按住左、右耳機觸控板約一秒即可聽到模式切換的提示。

活用Sony 1000X系列耳機的音訊、降噪與硬體技術

▲透過向前延伸的側板,使收音麥克風更貼近嘴巴

由於InZone Buds是由Sony消費電子團隊而非PlayStation團隊主導的產品,也受惠於Sony消費電子部門在音響技術的專業,導入大量來自Sony 1000X系列降噪耳機的技術;其中InZone Buds所採用的單體即是來自目前Sony旗艦入耳式耳機WF-1000XM5的8.4mm Dynamic Driver X單體,雖說單體相同不見得代表聲音相同,但至少能為優異的音質作為基礎。

InZone Buds也強調在降噪與通話收音技術應用來自1000X系列的技術,尤其一般真無線耳機相較電競耳機最大的問題在於麥克風無法透過吊桿設計延伸至嘴邊,故InZone Buds除了透過耳機外側向前延伸的側板拉近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以外,還使用Sony高階降噪耳機的AI DNN演算法進行拾音與背景噪音消除,在硬體難以解決的地方利用成熟且經過市場考驗的軟體技術方式強化,是倚賴Sony聲學技術為後盾的InZone Buds相較其它傳統電競品牌的優勢。

▲除了預設的調音以外也能自行調整EQ,且有10個頻段可供調整

▲可切換降噪、環境音與關閉降噪功能,即便啟用降噪對續航力的影響也不大

▲能夠針對遊戲聲音、語音與麥克風進行細部設定是一般真無線耳機鎖不具備的功能

▲按鍵功能可自訂

另外InZone Buds還結合Sony於空間音訊的專業,能夠透過在手機安裝360 Spitial Soud Personalizer拍攝耳型後,將資料透過Sony帳號同步到PC的專用軟體INZONE Hub,藉此啟用360 Spitial Sound for Gaming功能,使遊戲的音訊能有更精確的定位與空間感;同時INZONE Hub也提供包括電力、聲音定義的個人化、按鍵功能、遊戲與語音通話的音量比重、麥克風音量、降噪模式等設定。

要注意的是雖然InZone Buds能夠搭配智慧手機使用,不過Sony並未針對InZone Buds提供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也無法利用Headphone Connect進行設定,只能使用耳機側面觸控板的功能進行操作,此外InZone Buds的觸控板功能無論是使用2.4收發器或是藍牙模式都為同一組功能配置,故若打算搭配手機的藍牙LE模式作為通話接聽或聆聽音樂時,也可能需要考慮觸控板的功能配置,或是僅以手機作為功能操作端。

高音質的音訊與遊戲內通話體驗

▲InZone Buds的聲音中性而平直,相當重視空間、分離度與聲音的速度感

作為Sony第一款由消費電子部門主導、針對專業電競的真無線耳機,InZone Buds的待遇甚至比起其它耳罩耳機更好,光是用上為WF-1000XM5開發的8.6mm Dynamic Driver X新式單體就可見開發團隊對這款產品的重視;不過使用相同的單體不代表InZone Buds的聲音表現就等同於WF-1000XM5,更應該說InZone Buds並非WF-1000XM5的電競版,而是一款嚴謹的電競用真無線耳機。

首先InZone Buds相較以聆聽音樂為主的WF-1000XM5,基本設定的聲音更重視中性、清晰與平直,不像WF-1000XM5在高低頻較為突出、中頻帶有溫潤感,InZone Buds更重視空間的定位感與不拖泥帶水的收放感,單就表現空間特質與明晰與快速的部分,筆者反而覺得較為貼近以做為空間音樂後製的MDR-MV1半開放式監聽耳機。但筆者比較納悶的是相較WF-1000XM5,InZone Buds在偏安靜的環境會有比較明顯的底噪感。

▲雖然僅有低於30ms延遲的保守數字,不過在遊戲中並未出現影、音不對齊的現象

在遊戲中,InZone Buds對於遊戲內的物件互動、聲響的位置表現相當良好,不會有錯認聲響位置的情況,尤其是進一步開啟360 Spitial Sound for Gaming後,更進一步使聲音有更明晰的3D立體定位;另外InZone Buds的延遲雖僅保守表示低於30ms,但確實並未在遊戲遇到影、音不同步的情形。

同時受惠使用專用2.4GHz收發器,也許甫以機構外型可能相較一般音樂用真無線耳機有更大的天線面積,即便是真無線耳機的形式,左右耳的連接仍相當穩定,不會如一般真無線耳機在真實環境出現偶斷的情況,就連筆者轉換到藍牙LE模式搭配手機使用時,在相同的環境也相較同樣切換到藍牙LE模式的WF-1000XM5更穩定。

▲收音相當清晰,不過背景降噪演算法會使對方聽到的人聲稍悶

收音部分,筆者則根據與平時遊玩遊戲的朋友的反應作為基準,朋友的說法是其聲音的清晰度與筆者使用某品牌帶有吊桿麥克風的頂級無線電競耳機的品質相當,不過可能由於消噪演算法的影響,收音的人聲相對比較不通透。另外相較一般音樂用真無線耳機,由於可自INZONE Hub進行遊戲聲音、通訊軟體、通話的音量權重,更容易依據個人偏好的比重與需求調整合適的音量,此外相對一般真無線耳機也多了可透過觸控板關閉麥克風功能。

真正為專業電競開發的頂級真無線耳機

▲雖然共享WF-1000XM5的資源與部分技術,但InZone Buds僅專注在電競相關

雖然市場上不乏強調適合用於遊戲的藍牙真無線耳機,但當前藍牙技術仍受限傳統協定影響,即便支援低延遲模式,仍僅能用於聆聽遊戲內的音訊,一旦需要使用聊天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故當前市場上真正能適用於遊戲與通訊軟體或遊戲內通話的真無線耳機寥寥可數,Sony InZone Buds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InZone Buds若在戶外使用會有顯著的風切聲,畢竟其外型設計並不考慮戶外使用的情境

InZone Buds不僅採用穩定、低延遲的2.4GHz技術,同時也結合Sony音響相關技術,在包括發聲、收音與環境降噪至人體工學都有出色的表現,此外還具備完整功能的PC用設定軟體,以及支援Sony 360沉浸音訊技術,使PC玩家可在真無線耳機獲得如同真無線耳罩耳機般的完整設定項目與低延遲的連接體驗,且續航力也有著10小時以上的表現。

▲要聽音樂還是選WF-1000XM5,但對於偏好真無線耳機型態的遊戲玩家InZone Buds則是一時之選

要說比較可惜的可能是InZone Buds的汎用性比較受限,僅具備還需要符合裝置認證才能使用的LC3模式,並不提供經典藍牙供廣泛裝置連線,筆者可理解這是考慮到InZone Buds的主要目標是電競需求,故搭配2.4GHz收發器使用才是它的優先使用模式,也藉此避免與WF-1000XM5在產品定位出現矛盾;不過作為偏好真無線耳機形式的電競玩家,InZone Buds已是現行市場上表現最佳的電競真無線耳機。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