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第2代)搭配MagSafe充電盒(USB-Type-C)是支援LC3編碼的LE Audio耳機,低延遲保真壓縮音訊是為Vision Pro沉浸體驗開發的專屬協定

2023.12.08 12:19PM

蘋果Apple在台灣開賣AirPods Pro(第2代)搭配MagSafe充電盒(USB-Type-C)後舉辦一場線上媒體問答活動,不過一如預期蘋果對於偏向未來性的問題仍三緘其口,諸如是否導入5GHz頻段、是否開放更多裝置使用低延遲保真壓縮格式等都無法得到正面的答案;但在問答的其中筆者還是留意到蘋果透露兩項與音訊格式關聯較大的資訊,從結果來說包括AirPods Pro(第2代)搭配MagSafe充電盒(USB-Type-C)在內使用H2晶片的蘋果無線耳機等同是LE Audio Ready的產品,另一個是低延遲保真壓縮格式的優先應用是為了結合空間音訊強化Vision Pro的沉浸感,並非以更高音質為目標。

蘋果H2晶片是符合藍牙5.3標準並支援LC3編碼的平台

▲LC3編碼是LE Audio的關鍵要素,不過目前仍可限制特定裝置搭配特定耳機才能啟用LC3編碼

在蘋果官方代表的回答中提到,蘋果的H2晶片是基於藍牙5.3規範的晶片,除了AAC編碼以外也支援LC3編碼,而LC3編碼即是LE Audio技術的關鍵基礎,但要留意的是LC3編碼並非只能使用在藍牙LE(藍牙低功耗)技術,經典藍牙也能使用這項新編碼;LC3編碼的價值在於提供比過往藍牙通用編碼SBC更出色的音響心理學壓縮方式,能使用更低的數據量實現比SBC更優異的音質。

然而可在新款iOS裝置使用LC3編碼不代表蘋果已經向第三方LE Audio耳機敞開大門,因為目前LE Audio技術仍處在萌芽期,仍有許多穩定性與相容性的問題待解決,尤其部分收發裝置(手機)是透過韌體更新方式開通LC3編碼與LE Audio的支援,像是Sony雖然為旗下多款採用V2晶片的耳機提供LE Audio測試版韌體,但僅限搭配通過認證的少數幾款Xperia手機才能選用,蘋果目前似乎也傾向只開通iOS與搭載H2晶片的AirPods系列耳機的支援,其它LE Audio耳機恐怕短時間還無法在iOS使用LC3編碼。

希冀因應Vision Pro沉浸體驗兼顧低延遲與高品質的低延遲保真壓縮協定

▲低延遲保真壓縮音訊的首要目的是確保10ms的低延遲,使結合頭部定位的空間音訊Vision Pro有較高的音訊同步率

另外,蘋果官方代表雖然沒有完整回答為什麼低延遲保真壓縮技術僅限AirPods Pro(第2代)搭配MagSafe充電盒(USB-Type-C)與Vision Pro的組合,不過卻提到此項技術旨在結合空間音訊技術(結合頭部定位)提供低延遲的沉浸式音訊,並考慮到通用編碼的延遲往往較高(部分號稱電競耳機用的低延遲技術仍有20ms),故自行開發能兼具低延遲與音質的編碼格式,並將延遲降至10ms。

以筆者的解釋,低延遲保真技術採用的20bit 48kHz格式的主因仍是考慮到在真實環境中藍牙傳輸較為穩定的前提所設定,畢竟若提高到24bit與更高取樣率恐怕會有較高的機率因干擾而中斷,同時這項編碼又需要能將延遲縮減為10ms。也由於低延遲保真技術採用的格式限於20bit 48kHz,也代表這項無線技術仍未達日本音響協會Hi-Res Audio認證所需的24bit 96kHz。

如果從規格格式設定,20bit 48kHz相較CD級格式(16bit 44.1kHz/16bit 48kHz)的優勢在於更高的細節密度,對於沉浸式音訊有助提供較為活潑且具空間層次的聽感,至於為何不提升取樣率的原因,除了考慮頻寬以外,應該也是顧及多數沉浸應用不太會使用48Hz以上的取樣率,畢竟傳統理論人耳較難聽到超過48kHz以上的聲音。另一個是採用與市場主流不同的格式,或許也是為日後第三方品牌耳機的MFI認證計畫留後路,藉由專利編碼技術向第三方收取額外權利金。

但有趣的是蘋果代表以有些迂迴的方式回答蘋果對於Hi-Res Audio聆聽的態度,蘋果代表提到目前蘋果所有的裝置都能夠直接針對CD級音質(16bit 44.1kHz/16bit 48kHz)解碼,但若要進一步享受Apple Music的保真壓縮格式音樂,僅須搭配外接USB DAC,筆者認為這也是變相說明蘋果目前對於Hi-Res Audio的聆聽仍傾向使用有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