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睿能在2023年11月公布全新車型Gogoro CrossOver,在名稱曝光前引發許多討論,畢竟Gogoro曾以Gogoro 2為基礎推出過偏向粗曠越野多功能車風格的Gogoro Adventure,在Gogoro Adventure停產後也許Gogoro CrossOver將會成為正統後繼車型,不過最後公布外型則引發更多熱議,因為Gogoro CrossOver與其說是多功能車型,更像是商用車的設計;此次也藉由大約三小時的試乘體驗介紹這款產品。
▲Gogoro CrossOver的延長頭燈、平坦型後座都有些向Honda Benly商用車致敬的味道
雖然對台灣消費者而言,看到Gogoro CrossOver的第一印象可能會致敬光陽Kymco載貨高手、三陽SYM金牌、4Mica的商用車型,不過嚴格來說這些車型的雛型應該是本田Honda在日本銷售的商用專屬車款Benly,無論是藉由頭燈向前延伸營造前置物架安裝空間或後方大面積的平整設計,Gogoro CrossOver都有那麼些向Honda Benly致敬的味道,且比起保持原本速可達型車頭的兩陽商用車款更為明顯。
▲雖然稱為CrossOver,不過Gogoro Crossover並非多功能車風格
只不過這些車款由於台灣一直都沒有明確的商用機車規範,這些車款雖強調商用,但在設計上仍保有能夠雙載乘坐的餘裕,提供可商用、可自用的雙重使用情境,Gogoro CrossOver也有著「類分離雙座」的設計,但在設計上與兩陽商用車結構不同,後面會提到Gogoro CrossOver略顯尷尬的機構設計。
▲雖是偏向商用特性的車型,不過造型仍非那麼的商用感
此外,Gogoro CrossOver就如同4Mica採用新穎的外型包裝偏向商用車的本質,其中的目的也是看準現在台灣不少機車露營的使用需求,希望除了純商用車的需求以外,也能藉由預留大容量載貨空間作為機車露營者攜帶器材的空間。
▲筆者試乘的車型加裝了多功能側架,可用於防撞與掛載側包
Gogoro CrossOver分為兩個版本,其一是顏色較為搶眼、可選配TCS、定速巡航且動力達7.6kW的Gogoro CrossOver S,此次試乘的版本則是標準版的Gogoro CrossOver,扣除上述的選配項目差異以外,動力為較保守的7kW,但兩個版本都可支援Apple錢包鑰匙功能(不過Gogoro CrossOver標準版不支援Apple「尋找」功能),其它如避震、煞車配置都是大同小異。
▲後方採用12吋車胎,標配為MAXXIS EV胎
▲前胎也為12吋胎
或許是考慮到貨架安裝的干涉問題,或是顧及商用客群可能會偏好使用主流尺寸的輪胎,或是在當前車系當中略重的126公斤的車重,Gogoro CrossOver並未使用前14、後13吋的大輪徑設定,而是採用較為保守的前後12吋車胎,同時預設搭配的是偏向道路使用的MAXXIS EV胎,並非當年Gogoro Adventure的多功能胎。
▲比起一般Gogoro的軸距延長許多
Gogoro CrossOver的尺寸在Gogoro家族成員裡是相當長的,有著1,949mm的車長與1,374mm的軸距,做為參考、同為12吋前後胎的Gogoro Premium車長為1,880mm、軸距為1,306mm,從數據比較就可感受到Gogoro CrossOver的特殊之處;相較標準的Gogoro 2/Gogoro 3車系的結構,Gogoro CrossOver在車架設計延長了電池槽之後的副車架,成就後座位置更長的空間,相對三輪設計與後方方正載貨空間的宏佳騰Ai-2,Gogoro CrossOver還保有能載人的後座設計。
▲前座下方仍為電池,後方置物空間則因應可拆卸的後座採用護板
▲護板底下為蜂巢式機構
▲車廂空間除了僅18公升以外,深度也比一般Gogoro的25公升車廂更淺
不過由於較為商用載貨的特性,Gogoro CroosOver的電池後方置物空間也相對受限,或許是為了使後座不至於過高便於配置後箱,Gogoro CrossOver的置物空間從一般車型的18公升減少為25公升,其高度也僅能放置較扁平的3/4安全帽型,但至少還算是有聊勝於無的置物空間可活用。
▲後座並非固定於底板,而是透過扣具掛在前座後方
▲前座後方有一條金屬橫槓
▲後座拆掉可換取最大的後箱配置空間
▲不過標準的後座底板並未包括後箱固定設計、需自行鑽孔,也許會有第三方開發可安裝後箱快拆底板的套件
另外,Gogoro CrossOver為了後方的平整空間,坐椅的設計採用「類分離座」的設計;為什麼說Gogoro CrossOver的座墊是「類分離座」,主因是不同於兩陽商用車的後座是直接鎖在後方的底板上,Gogoro CrossOver則是透過前座後方加入掛勾後,使用快拆方式將後座扣在前座後方,這也導致雙座模式時,後座需透過扣具扣入底下底板的凹槽才能避免滑動,另外可透過快拆結構取下後座變為單座。
▲雖然後座可以立起乍看下像是靠背,但若後方未安裝硬箱則頂到就會攤平
但筆者認為也因為這樣的「類分離座」設計,使Gogoro CrossOver的後座使用方式與兩陽商用車截然不同,由於後座僅是「扣」在前座後方,雖然機構設計師活用扣具特性可將後座立起,乍看下與兩陽商用車呈現的靠背類似,但底下不像兩陽商用車有固定機構的關係,若後方未安裝行李箱,只要背部往後靠、後座就會倒下,完全不具靠背應有的支撐性。
▲開啟後箱需自兩個座椅中間把椅墊撐起,以便使後座扣具離開底板
▲底板有個扣具孔
▲後座後方的扣具孔要先對準底板凹槽插進去,行進間後座才不會彈跳
此外也因為奇特的「類分離座」結構,Gogoro CrossOver在雙座模式下椅墊的開啟與關閉方式都需要習慣,首先開啟座墊時須自前後坐墊接合處向上稍微抬起,使後座扣具離開底座,關閉時也同樣需自中間使後座呈現微向下垂的情況後,先把後座扣具插入底板,才能將前後座固定。
▲來自VIVA XL的Class C LED大燈
▲儀錶板應該是取自SUPERFAST
▲充電座位置改為右腳前方
▲手套箱放手搖飲料應該不成問題
▲抗菌握把
▲止滑踏板
▲車尾造型
至於大燈的總成設計,沒意外應該是沿用Gogoro Viva XL車系的Class C級 LED 燈組總成,至於儀錶板則是來自Gogoro VIVA XL SUPERFAST的負顯背光彩色外環液晶,外圈採用彩色顯示提高是覺得注目度。另外Gogoro CrossOver也修改了前方USB充電器的位置,自原本位於手套箱/杯架的空間轉移到右腳前方,相對之下比較容易安裝充電線材,不過沒有保護蓋的情況以台灣潮濕的環境不確定是否會加速USB充電孔金屬皆點的氧化或鏽化。
▲自市區沿著南深路到平溪的爬坡路段,不到40公里就剩下10公里預估里程
此次選擇的騎乘路線是自小巨蛋附近沿著市民大道轉向南深路後至平溪區的大華車站,也是筆者較為熟悉的路線;或許是受到車重與輪徑特性的關係,去程的上坡路段的電池消耗情況比筆者預期的還高,自滿電狀況出發在全家便利商店平溪十分店交換電池時的里程為38.6公里,電池電量剩下一格、預估里程也僅剩10公里,然而回程下坡路段約略30公里卻仍有三格電力、並保有30公里預估里程,若經常出入爬坡地段的情況可能需要較保守的進行電量預估。
▲騎乘的路感偏向硬朗
另外Gogoro CrossOver的避震設定仍偏向Gogoro一貫的硬朗風格,在市區鋪裝較為完善的路段問題不大,不過沿著106縣道騎乘時,由於部分路面路況較差,跳動感比較明顯,尤其是筆者最後前往大華車站的水泥下坡路段的振動感相當明顯,與兩陽商用車型偏向舒適的路感設定不同。另外,Gogoro CrossOver乍看下座高比起常規車款更低,不過卻是透過削薄前座前方的方式減少座高,故前座呈現向前傾斜的角度,以筆者約165公分身高,除非用腳刻意往後頂使騎乘位置偏向前座後端,否則起步不久後幾乎就會向前滑向前座的前端。
▲筆者至今還是很不適應TCS連動煞車的特性
不過筆者至今仍相當不習慣Gogoro車系的TCS連動煞車系統,除了連動煞車按壓一邊後另一邊會稍微產生回饋以外,有時在較大的彎道的以一般非連動煞車的前後煞車按壓比重,車頭有時反而會轉正,導致發生些許的路線外拋,不過由於筆者過彎車速也不高,倒是沒出現越線的情況,只是出現非預期外拋還是會嚇出一身冷汗。
▲車頭燈延伸的平整空間可用於安裝小置物籃或是小型箱包
筆者認為,Gogoro CrossOver是作為擴充Gogoro本家產品線廣度的產物,使Gogoro能夠提供一台客、商兩用的車款,提供比標準車款更充裕的貨架空間,但比起同陣營的純商用車款多了能夠雙載的特色,又可兼顧日常使用或是機車露營客群;不過比起常規車型更重的重量,對於爬坡需求較多的使用情境,則會比常規車型更快消耗電力,但萬幸的是Gogoro看的是里程而非電池交換次數,若在非偏遠地區應該都可在電池耗盡前找到充電站。
▲保有客用功能的商用車型,是筆者對Gogoro CrossOver的感想
應該可預期的是過陣子會有不少以外送為主的族群選擇Gogoro CrossOver,不過畢竟若座為純商用車Gogoro CrossOver也還有些不夠乾脆的地方,或許配件開發商不久後可能會為Gogoro CrossOver推出更具貨箱安裝彈性的後座套件;另外在Gogoro目前自家Gogoro 2商用車型停產的當下,也不排除Gogoro會以Gogoro CrossOver為基礎並修改後方結構,推出全新的純商用車款。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