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圈對於設備技術鑽研甚深的「這裡胡說」頻道創作者傑西大叔現身說法,分享自己三年多來經營的心得,以及對於 Podcast生態的觀察與未來發展,同時也分享自己對於Sony 今年推出的C-80電容式麥克風的一手體驗心得。
笑容開朗,整個人充滿親和力是「傑西大叔」給人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談到關於 Podcast 的經營理念、相關設備該怎麼挑選,他的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也讓人看到他對 Podcast 的熱情,而他所經營的節目「這裡胡說」也在疫情期間抓住了大家不能出門只能關在家裡的無奈,而以「說旅遊」的方式帶給大家情境式的主題分享,也抒解了無法出國旅遊的苦悶情緒,而後更是透過節目和大家分享更多旅遊相關的經驗、知識,也分享自己的生活與美食推薦,而這些主題也都是傑西大叔所熱愛的,因此分享起來也更得心應手。
▲傑西大叔是 Podcast 領域中知名的「裝備組」,有關的軟硬體技術問題問他準沒錯!
對於 Podcast 的經營,傑西大叔更著重於相關技術的鑽研,而這也源自於過去他 IT 工程師的背景,以及過往工作對於「聲音」的相關性,讓他成為 Podcaster 中的「裝備組」,除了在自家組建專業錄音室,相關設備如麥克風、監聽耳機、混音台與各類線材就花費數十萬元,也從中累積了豐富的技術知識,並且無私地在網路上分享給大家。
而本篇文章我們也有幸與傑西大叔一對一訪談,深入解析他對於 Podcast 經營的心得與未來觀點,同時也要一窺他對於相關音訊設備的使用體驗,並請他分享近期 Sony 針對 Podcaster 、影音與音樂創作者…等需求高品質人聲收音所推出的 C-80 電容式麥克風的第一手體驗心得!
專職 Podcaster 之前,傑西大叔也有過一段奇幻歷程
在成為 Podcaster 之前,傑西大叔的本業其實是 IT 工程師,而且早在學生時期就「一鳴驚人」,早在 16 歲就憑藉一已之力,在課餘時間擔任了網站總監,並開發了網路報價系統,並能與大型企業洽談合作案,也成為台灣電子商務領域的先行者,而後因為他對於微軟 IT 技術的熟悉,並在網路上的技術論壇多有貢獻,因此被授與 MVP(最有價值專家)的資格與證書,後來更轉往媒體應用為主軸的 Windows MCE 領域發展,並成為微軟首位來自於非英語系國家的 MVP,也成為 MCE 中文化過程的重要推手。
除此之外,因為工作的關係讓傑西大叔有許多出差旅行的機會,坐飛機與體驗生活也成為他人生歷練的重要一部份,而這些經歷的累積成為他後來開始經營 Podcast 的重要養份,包括對於相關技術的鑽研,以及後來節目主軸會切入旅遊與生活都其來有自。
要做自媒體,當然要做到最專業,做自己最喜歡的
因為疫情的關係,在 2020 年左右傑西大叔結束了手上的工作,也因此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要往何處發展,而過去豐富的工程師歷練也讓他對於科技圈的新事物有所掌握,也因此新興的自媒體平台-Podcast 進入了他的目光中,本著做什麼都要認真的態度,傑西大叔也開始研究了 Podcast 經營的相關知識,而他過往也執行過非常多的實體活動,因此對於活動不可或缺的音響設備十分熟悉,也了解麥克風收音的技術知識,也在製播 Podcast 節目的同時,一頭栽入了相關設備的使用與優化,也積極研究台灣 Podcast 市場的狀況。而過往對於 IT 網路社群的經營歷程,也讓傑西大叔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相關音訊設備的選擇與搭配,相關軟體工具的使用教學,以及如何製播節目並透過多個平台進行推送等…都整理成為詳實的懶人包,成為眾多 Podcast 入門者的重要參考依據與成長的養份。
▲傑西大叔目前除了「這裡胡說」的 Podcast 節目,也同步經營自己的部落格、FB、LINE 社群......等不同的平台,為的就是更能與聽眾粉絲互動交流。
之所以會如此無私分享,傑西大叔認為「有活絡的社群發展,才能建構完整的生態系」,也因此除了技術教學,他也花費了更多時間整理了更多對於 Podcast 生態圈有助益的資訊,像是全台灣的錄音室資源清單,以及一季一次的台灣 Podcast 市場分析報告,讓大家了解各個節目的製作狀況,也讓更多人能即時掌握大環境的現況與未來趨勢。
在內容方面,傑西大叔的「這裡胡說」之所以會選擇以旅遊為切入主題,主要還是因為過往豐富的旅遊經驗,雖說同類型的主題不少,但對於傑西大叔來說,如何在相同的主題在找到不同的衍生話題,才是節目內容源遠流長的重點,也因此他也花了非常多時間經驗自己的 LINE 社群,在為多達 8000 人的會員解惑,並從中挖掘出大家在生活與旅遊中遭遇到的問題,而這樣的方式也補足了 Podcast 平台比較弱的互動、留言機制,對於傑西大叔而言,經營自媒體除了分享內容,他更希望能直接獲得聽眾給予的回饋。
Podcast 該怎麼做?現在投入太晚嗎?
傑西大叔長時間觀察台灣 Podcast 的市場,也非常了解整體發展的生態,目前繁體中文的 Podcast 共有多達 25,000 個以上的節目,不過仍持續在更新維護的僅有 6,000 個左右,且新加入的節目數量不多,但整體產出的節目內容數量穩定,收聽數也呈現穩定成長的情況。傑西大叔也提到,以自媒體發展來看,Podcast 仍處於「新生萌芽期」,因此相關的獲利機制還在發展中,畢竟像是眾所皆知的 YouTube 平台也花了超過十年才迎來成長的大爆發,而 Podcast 未來也傳出 Google 有意進入市場,讓創作者有機會透過內容獲得更多廣告分潤,而非單純靠業配。
▲好的「音質」也成為 Podcast 發展多年之後,愈來愈受到重視的關鍵,也正因如此,傑西大叔在相關設備的投資上不手軟。
對於有意投入這塊市場的創作者,傑西大叔認為在著手開始進行準備之前,第一步還是要思考清楚,你的節目的「和誰對話」?畢竟大家花費時間聆聽你的節目,除了單純的娛樂性,也會想要獲得一些新知識,因此節目本身是否有「功能」也是一個重點。除此之外,Podcast 本身也是自媒體平台,因此除了節目內容的規劃,經營者也要思考「如何行銷自己的品牌」,如何塑造你強烈且獨特的個性,如果要給自己設定「HashTag」,哪些字眼能夠代表你?
當然,隨著 Podcast 市場的發展,聽眾對於內容品質的要求也更高,過去可能拿個手機或一般的電腦麥克風就能錄節目,但隨著創作者不斷投入,大家對於內容呈現也更為挑剔,其中「音質」的好壞也成為重要的關鍵,而這也是他為何會如此重視設備選用的主要原因。
Podcast 以聲音為本體,自然要專注於「音質」
前面也提到,傑西大叔過往的工作和聲音、音頻器材的關聯性高,除了舉辦實體活動,他也有非常豐富的講師經驗,再加上自己「IT 阿宅」的性格,對於相關設備的研究很熱衷,對於麥克風的選用也十分挑剔,甚至以前去 KTV 時也會自己帶喜歡的麥克風才能歡唱。後來在開始做 Podcast 之後更是如同「神農嘗百草」一般,買了不同的麥克風回來研究,順便寫開箱介紹分享給大家,至今他買過的麥克風也多達 15 支以上,設備的投入費用也高達 4、50 萬之譜。
▲傑西大叔認為,像是 Podcast 這樣以聲音為主軸的媒體形式,想要提升內容品質就得在設備上著手,而近期推出的 Sony C-80 也成為傑西大叔力推的電容式麥克風。
傑西大叔提到,其實各大品牌的不同類型麥克風,產品特性各有不同,他甚至會依據節目錄製時來賓聲線的不同,搭配不同類型的麥克風。至於 Podcaster 選擇麥克風的重點,他認為「能夠輕鬆講話,收音清晰」是最為重要的,畢竟一集 Podcast 節目約莫 40 分鐘至一小時的內容,實際錄製可能是兩個小時左右,若是麥克風的收音不夠靈敏,得要多花一些力氣說話,長時間下來喉嚨肯定吃不消;此外,在錄製節目的空間環境也會影響到麥克風設備,像是在沒有吸音設置的一般居家空間中,就容易發生收音時會有太多背景噪音的情況,因此選用麥克風最好是有「去除底噪」功能。
▲想要即時監聽收音,又要維持長時間配戴時的舒適性,Sony 的 MDR-MV1 的開放式監聽耳機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麥克風,也建議大家在錄音同時,也能搭配一組靈敏的耳機作即時監聽,才能了解到收音的品質,是否有一些不相干的聲音被收錄進來,像是說話時常見的噴麥、飄麥,發生問題時可即時處理,避免到了後製才發現不好救。
Sony C-80 麥克風的使用感想
在專業的錄音領域中,Sony 一直以來就是其中佼佼者,在聲學方面的技術發展也有超過 60 年以上,也推出過不少專業級麥克風,包括相當經典的 C800G 與 C-100 都獲得許多專業人士的高評價。也正因如此,近期 Sony 針對居家錄音且要求細膩音質的需求全新推出的 Sony C-80 電容式麥克風,也繼承了過往高階機型的設計理念,像是收音頭結構設計與 C-100 相同,並採用與 C-800G 相同的雙振膜材料,因此能夠帶來更為純淨的人聲收音品質。
▲Sony C-80 本體與原廠的防震麥克風架。
▲傑西大叔也提到,Sony C-80 的麥克風與防震麥克風架接合採用卡扣式設計讓安裝更省心,不用再轉麥克風到天荒地老了,只要接合卡榫後「一轉」就完成固定。
而傑西大叔也在 Sony C-80 推出的第一時間就取得並實際試用,他認為這 C-80 的心型指向性收音角度適中且靈敏,表現相出色,在收音時可以避開掉不必要的聲音來源,同時也內建了多層防噴罩,對於人聲收音時常見的「氣音」有很好的過濾效果;此外,C-80 的電容式設計的敏感度相當優異,除了在說話時更為省力就有清晰的聲音品質,也能抓到說話者細微的「聲音表情」,除了很適合以說話為主的 Podcast 錄製,也很適合需要有「演出」的有聲書、廣播節目或是配音......等應用。
▲Sony C-80 的體積小巧,麥克風本身採用較為集中的心型指向設計,外殼也搭配了多層防噴罩設計,避免掉較明顯的氣音干擾。
此外,Sony C-80 也內建有降低底噪的「Low Cut」功能,可透過麥克風本體上的開關切換,能更有效地過濾掉低頻的噪音,對於需要在家中這樣一般環境錄製聲音的使用者來說,能夠大大提升收音品質,即便不在專業錄音室,也能呈現出更好的錄音效果。
另外傑西大叔也大推 Sony C-80 的體積小巧且輕量化的設計,尤其對比一般常見的電容式麥克風,C-80 在效能相同的情況下,做到體積縮減一半,重量僅 215g 的超輕量化,再加上原廠隨附了能妥善收納麥克風的攜行包,更能方便將麥克風帶出門使用,無論是前往外部錄音室,或是在表演場域、講座場合使用都更為方便。
▲Sony C-80 原廠附贈的攜帶包也考量到設備的收納與外出移動時的妥善保護,讓使用者更能安心地將麥克風帶出門使用。
經營 Podcast 已經超過三年的傑西大叔認為目前市場仍處於一個發展中的態勢,雖說目前的「營收紅利」仍歸屬於業界前 20% - 30% 的節目之中,但相對其他的媒體平台,Podcast 的聽眾族群黏著度與忠誠度更高,只要持續有好的內容產出,就能維持一定的影響力,而之後也能期待在廣告分潤機制成熟之後,能夠成為 Podcast 內容創作爆發性成長的助力;也正因為前景發展看好,傑西大叔也鼓勵有志於 Podcast 的創作者可以持續堅持創作,並且能夠提升自己的內容,其中最的關鍵自然也為「聲音品質」有關,一把好的麥克風絕對不可或缺。
▲傑西大叔認為,Podcast 未來的發展潛力可期,創作者除了精準定位 TA、塑造個人品牌形象之外,內容品質的提升也不容忽視,像是 Sony C-80 這樣具專業性的麥克風會是設備升級的最佳選擇。
對於 Podcast 創作者來說,Sony C-80 可以說是一把「量身打造」的麥克風產品,不僅完全體現電容麥克風極為細膩的聲音捕捉能力,與 C-800G 相同材料的振膜可以完整呈現人聲的細節,因此非常適合擅長展現聲技巧的創作者,除了中頻範圍帶來具臨場感的人聲收音效果,高頻範圍更能完美處理聲音的細微變化,無需進行後期處理就能有最完美的還原。Sony C-80 絕佳的靈敏度也能讓 Podcast 這種需要長時間說話的創作過程更為輕鬆,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說話就能有清晰的收音效果,不僅更省力,對於創作者的聲音也有更好的保護作用。
相較於價格較為高昂的專業 XLR 麥克風,傑西大叔認為 Sony C-80 定位萬元價格帶相對更為友善,且承繼了 Sony 在專業錄音領域的卓越技術積累,且完全符合 Podcast 創作對於人聲細膩表現的需求,甚至內建 Low Cut 功能可消減非專業錄音環境常見的低頻噪音,能進一步改善收音品質。此外,Sony C-80 的體積小巧易攜,也大大增加了實際應用的彈性,像是外出旅遊、表演或演講時,也都能夠將高專業性的收音品質隨身帶著走。
- 了解更多 C-80 電容式麥克風:https://go.sony.tw/2kxv2qn4
- 了解更多 MDR-MV1 開放式監聽耳機:https://go.sony.tw/h3t41d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