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Sony Music設立的YouTube音樂頻道The First Take(TFT)如今已累計訂閱超過860萬、36億次觀看次數,主打在白色攝影棚一鏡到底的演出考驗歌手現場演出的實力,也是許多音樂愛好者喜愛的頻道;其中幾乎多數的歌手都會配戴一款側面有著Sony與Digital字樣的耳罩耳機作為監聽使用,這款耳機正是問世至今將邁入35年的經典專業監聽耳機MDR-CD900ST,但應該也有不少人看完TFT之後心動想買,不過實際上MDR-CD900ST恐怕不是一款那麼適合聽音樂的耳機,就讓筆者從MDR-CD900ST的開發故事到目的娓娓道來。
因為Sony進軍音樂產業而生的產物
▲CD-900ST是當時Sony收購CBS進軍音樂產業後希望把監聽耳機也內部製造的計畫
提到MDR-CD900ST,就先要從Sony與專業錄音是如何連接的說起;Sony在1968年入股成立於1888年的哥倫比亞唱片,並改組為CBS/Sony唱片,也就是Sony Music的前身;在當時,CBS Sony錄音室使用的是一款由藤木電器生產的ELEGA監聽耳機進行錄音與混音工程,但當時Sony高層認為既然集團具有耳機設計能力,為何不生產一款Sony品牌的專業監聽耳機。
由於高層提出想法,當時Sony的耳機開發團隊也就臨危受命執行任務,在當時決定以發揮CD時代音樂水準的耳機MDR-CD900作為基礎進行開發,並由Sony第二代耳型職人投野耕治參與開發團隊;不過隔行如隔山,為聆聽音樂用的MDR-CD900完全不能滿足CBS Sony錄音室歌手、樂手與混音師的要求,不是因為MDR-CD900音質不好,而是特性不符。
▲MDR-CD900ST是為了模擬自嘴到耳朵約10公分的距離感的近場監聽開發
不同於一般音樂鑑賞追求三頻均衡、空間遼闊,錄音室的歌手、樂手與混音師需要的是類似二聲道近場監聽喇叭的極窄音場,約莫模擬發聲的嘴巴到耳朵約10公分的距離感,同時需聚焦在作為監聽歌手聲音所需的頻段,最後歷經3年、多次與專業音樂製作人討論與調音後,先針對內部推出MDR-CD900CBS,後續於1989年針對外部錄音室推出時才更名為MDR-CD900ST,但正式在日本大眾通路販售則是在1995年。
推出超過30年仍屹立不搖的錄音業界基準
也由於是從Sony錄音室開始推廣並歷經超越30年的時光,MDR-CD900ST實際上單論規格早已跟不上時代,但卻是被視為業界基準的重要產品,因為自推出至今MDR-CD900ST僅自內部使用型號改為現行的名稱,所有的零件都按照當年的規格持續生產,包括帶有皺褶的耳罩也完全未變,先前看過日本的訪談,Sony代表表示以現在的工藝製程早就能生產出無皺褶的合成皮耳罩,但由於試用後調音發生變化導致資深錄音師反彈,最後又維持古法生產。
▲即便都是Sony推出的監聽耳機,也都有不同的功能與定位
即便是以Sony當前仍在販售的專業監聽耳機,Sony也都分別賦予不同的使用範圍,MDR-CD900ST與針對全球市場、價格更低廉的MDR-7506有著相同的使用範圍,主要提供歌手監聽、樂手監聽到混音,而日前推出的Hi-Res認證封閉式監聽耳機MDR-M1ST則著重在樂手監聽、混音到後製,因為相較之下MDR-M1ST更完整的資訊量反而對歌手監聽訊息過多,但有著更出色分離度與三頻均衡使得MDR-M1ST也能肩負後期製作監聽需求;至於甫推出的Sony首款開放式監聽耳機MDR-MV1則適合混音與後期製作,同時相較更開闊的空間也更貼近一般大眾偏好的音樂鑑賞特性。
日本限定販售且保修不保固
▲MDR-CD900ST雖保修不保固,不過所有的零件都以30年前的規格持續生產與零售、包括充滿皺褶的合成皮耳罩
不過即便問世近35年,MDR-CD900ST仍是僅限在日本當地販售,但對海外消費者而言,購買MDR-CD900ST也不是甚麼大問題,畢竟面相專業使用的MDR-CD900ST並未提供保固,僅有保修服務,也就是除非當場開箱就發生故障,否則當把MDR-CD900ST打開使用的一刻起發生任何故障都得自行付費處理。
但有趣的是產品目的特殊的MDR-CD900ST可在日本通路買到所有的機構與零件,除了常見的耳罩、外殼、頭帶,包括單體、纜線(需自行拆焊)、轉軸墊片、螺絲等都可購買與替換,對一些小型工作室用戶可自行購買組件進行維修,也是MDR-CD900ST的獨特之處。
好的監聽耳機不等同適合聽音樂的耳機
▲MDR-CD900ST是以歌手、樂手與混音監聽為目的的機能產品,鑑賞音樂並非其目的(圖片擷取自:The First Take)
MDR-CD900ST可說是一款以目的性導向開發的耳機產品,且是面向音樂工程中的三種監聽範疇,包括歌手監聽、樂手監聽與混音,但不包括後製監聽使用,其特性聚焦在人聲表現的中頻,且聲音極端的前靠甚至到壓迫的程度,也意味著相較類似價位的鑑賞用耳機是更為極端的將音場壓縮甚至到壓迫的調音風格。
雖然因為CD-900ST名聲相當大,有不少聲稱可以改變其調音的改造方式,不過這些做法都已背離MDR-CD900ST原始設計目的,倘若追求的是普世價值的音樂鑑賞,相近的價格還有更多出色的選擇,千萬不要認為專業歌手配戴就代表絕對適合聽音樂,絕多數的歌手在錄音與私底下聆聽的耳機多不會相同,因為帶有監聽目的性的耳機的重點與聆聽音樂用的耳機是截然不同的;然而縱使是一款不適合聆聽音樂的耳機,能在產業叱吒風雲超過30年自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