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家企業與76所大專院校共襄盛舉,成功媒合超過500位的學生參與155項由企業出題的5G相關研發應用專題,更創造出3成的人才於參與計畫後被企業留用,由產發署啟動的「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後稱5G Jump計畫)在過去4年內,為產業、大專院校創造且積累了許多豐碩成果。
「臺灣5G元年始於2020年,而我們的使命正是推動5G產業能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產發署電子資訊產業組組長陳國軒說,而這須仰賴完善的實證場域,不僅是為了鏈結國際供應鏈,更希望能把國內5G人才庫建構完成,以利未來蘊含高度知識含量的技術研發與應用開發。對此,經濟部攜手資策會共同推動的5G Jump計畫,就是想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加速5G產業腳步的進程,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人才生態中心主任暨5G+產業新星揚帆啟航計畫主持人莊芳甄就表示,團隊想出以「產業出題,人才實戰」加速人才熟成,而「Jump」不只代表人才升級,更囊括5G產業成長的意涵。
然而,經濟部究竟是預見了當前市場的哪些變化,開始積極著手計畫推動?希望助產業在5G發展一役中打出勝仗。
從「高低廣」推動計畫價值,向下扎根5G人才即戰力
「全球5G用戶已突破40億人口大關,更促成臺灣在全球5G設備出貨量搶下1/5的市場份額」陳國軒分析道。為此,他也積極走訪產業第一線,包括在通訊產業扮演關鍵角色佼佼者的雲達、耀登、鐳洋等,也觀察到產業目前最需要的正是擁有即戰力的人才,如果能讓學子在就學期間就接軌產業需求,便有機會能降低產學落差,並協助他們儘早找出職涯的方向。也因此,陳國軒以「高、低、廣」三個特性拆解這次計畫背後的策略。
以「高」來說,這表示除了媒合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之外,計畫也提供完整的一站式5G學習資源:5G JUMP平台,內含412門線上學習資源,也會提供與國際通訊大廠Nokia合作最前瞻主題,並針對產業需求或者是稀缺關鍵領域,特別邀集專家來錄製制式課程;在「低」的部分,陳國軒表示為降低學用落差,因此積極嫁接產學合作,成功媒合503位學生參與155項與5G相關的研發應用專題,不只讓學生能更加了解產業需求,產業技術研發也在實驗室能量的推進下加速前行。
此外,在「廣」的概念之下也在多元應用創新下足功夫,除了著重在學生培育(產業新進人才)、企業在職員工提升外,也推動5G種子師資培養,攜手育成加速器、國內外5G企業共同合作,加值師資5G的專業技能,希望能融合到技術開發或教學場域,並帶領團隊發展5G多元創新應用,由上而下扎根並從技術到創意全面擴散5G技術場景。
對此,莊芳甄也補充到,由經濟部所打造的線上學習平台因為內容兼具5G技術應用的深度與廣度,目前已經有超過5000人次的訂閱,而共計有69家企業在計畫四年間一同攜手協助學子們掌握5G技術研發,其中連續兩年以上參與的更是超過一半以上,且有1成企業是四年間皆有參與,顯示企業端對於5G人才的急迫與渴求,也都願意捲起袖子響應與公部門推動人才向下扎根的行動,透過媒合學生進入企業場域實戰研習,讓他們能提早培養出研發解題能力,成為接軌產業實務的即戰人才。
產學合作啟動學子視野,跨域溝通促進5G人才交流
回首計畫四年的歷程,陳國軒說收到了非常多參與產學合作學子的反饋,不只是能看見課本以外的問題與挑戰,也開啟更多非本科系學生的5G視野,這是在計畫推行之初所沒有想過的影響力,也讓陳國軒看見了5G產業未來的可能性。
他分享了一位於川升科技進行研習的產業新星余同學的經驗說道,參與計畫最棒的地方在於可以動手操作最先進、價值上千萬的儀器設備,是有別於校園學習很難得的體驗;同時也因為計畫的觸發,讓原本就讀高科大電訊工程系的余同學,後續報考並錄取川升與成大合辦的產碩專班,使技術研發可以持續不中斷。而另一位參與雲達科技的產業新星廖同學,原先就讀海洋大學研究AI養殖,加入雲達投入5G核網研究後,不只將所學AI與5G邊緣計算相結合,成為名符其實的5G跨域人才,更在研習結束後成為廣達集團正式員工。
陳國軒表示,企業端也真實感受到在計畫的推動下,產業新星的加入帶給了企業內部不同刺激與好處,除了學子們總是能用他們世代的語言和觀點提供企業不同思維,帶動內部活力創新循環外,也能助學子將學校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際場域裡面,創造出更多5G技術應用的對話與互動。
另外,莊芳甄也補充道,一位來自非本科系的同學從多媒體設計相關科系的身份參與5G JUMP計畫,她表示這位同學跟著許多跨域的學生一同攜手做AR/VR 5G應用專題,讓她大開眼界學習跨域整合溝通外,也見識到5G技術如何在場域裡落地應用。而下一步莊芳甄也認為應該要創造雙向交流,不再只是將學生送進產業領域見習,更應該邀請產業的第一把交椅進到校園裡,將第一手資訊跟學理結合,也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產業的挑戰跟應用,無需再等到實習的時候才能了解,加速人才即戰力的培育。
玩學5G成果重磅登場,一次掌握人才脈動與產業知識
隨著「5G Jump」計畫四年來的耕耘,不只是豐富了產業的人才庫,也希望能將這一路的心得與經驗總結,成為企業、大專院校未來的參考依據。也因此,陳國軒透露今年將以「玩學5G 新視界」來呈現今年的成果,更提出「人氣」、「人才」與「人脈」等三大層次,透過實體專刊「高頻競博-臺灣5G人才乘風飛颺」來展現團隊在產業人才發展上的用心。
陳國軒表示這本刊物從「人」出發、以「案例」貫穿,集結超過500位產業新鮮人投入企業研發的實戰成果,並梳理出「潛力股」的必備要素;同時精選10組企業5G研發布局與人才培育的分享故事,讓外界一窺計畫如何佈局人才。至於在人脈的層次上,這本書能提供人才、產業與學術三方如何合作的指引地圖,而正是這些產業背後的關鍵人脈推手,才得以帶領臺灣行動科技向前,「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具參考價值的5G人百科全書」陳國軒說。
「別忘記我們在11月22日要在華山文創東2BCD倉庫舉辦成果發表會,」莊芳甄補充道,現場規劃了各種5G解決方案的展攤,透過實際呈現與互動,讓觀展者可以更加了解5G技術的應用,此外,也針對人才打造媒合活動舞臺,為產業跟人才做到最好的串接,「希望大家都能帶著玩樂的心態來這裡帶走5G知識」莊芳甄笑著說。
▶瞭解更多:「玩學5G 新視界」
▶延伸閱讀:《5G人才布局之道,給5星級的你知道!》特別報導專區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廣告
2 則回應
tw00878.pixnet.net/blog/post/11876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