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儀公司以包括 Apple Thunderbolt 4 傳輸線在內四款 USB Type-C 的掃描結果展示魔鬼藏在細節裡的差異

2023.10.19 05:47PM

USB Type-C 儼然已經成為當前統一傳輸線的規格,只是由於 USB Type-C 傳輸線並未採取強制驗證,未通過檢測的傳輸線只要不要在盒裝標註官方認證標誌 USB-IF 也無法採取積極行動;不過 USB Type-C 的價差相當大,除了帳面上的規格以外,使用者也難從外觀區別差異;一家 CT 掃描儀公司 Lumafield 為了展示他們的精密儀器,掃描美國可取得的四款 USB Type-C 傳輸線並公布結構,讓消費者理解到底 5 美金的 USB Type-C 傳輸線與 129 美金的蘋果 Thunderbolt 4 Pro 傳輸線有多少差距。

▲Lumafield 公布的掃描照,左起為蘋果 Thunderbolt 4 Pro 、 Amazon Basic USB 2.0 Type-C 、NiceTQ USB 10Gbps 與 ATYFUER USB Type-C

Thunderbolt4 是利用 USB Type-C 連接器作為傳輸介面的標準,為 Intel 所持有的技術,不過隨著 Intel 將 Thunderbolt 物理層提供給 USB-IF ,新一代 USB4 也等同基礎版的 Thunderbolt ,根據 Intel 先前的簡報, Thunderbolt 與 USB 最大的區別除了認證以外,還有 Thunderbolt 等同是把所有 USB 規格的選配項目列為標配,以及對電氣特性有更嚴謹的要求。

而蘋果的 Thunderbolt 4 Pro 傳輸線也需要通過 Intel 的認證,否則無法冠上 Thunderbolt 的商標,同時具備 DisplayPort 影像輸出、 100W 充電功率等規格;在設計上也是四款 USB Type-C 傳輸線當中最嚴謹的,包括在連接器的硬殼底下還有一層不鏽鋼金屬遮蔽層,以及用於消除應力的設計;同時傳輸線的 24 個針腳都有連接到 10 層 PCB 基板,且 PCB 的走向還有考慮訊號干擾,纜線本身則因應不同的功能以三種線芯構成,同時都還有遮蔽層。

至於另外三款不到 10 美金的傳輸線驗證便宜的線恐怕在某些細節被犧牲, Amazon Basic USB 2.0 Type-C 僅連接 24 個腳位當中的一半,其中四個腳位還是跨接, USB Type-C 連接器外殼底下雖然有金屬保護殼與應力消除機構,但明顯更為精簡,但畢竟僅有 USB 2.0 規格也算是可理解;至於聲稱可達 10Gbps 的 NiceTQ 雖然比起 Amazon Basic USB 2.0 Type-C 更高的理論規格,不過裡面結構相當隨便,連金屬遮罩也直接省略,纜線直接連接到連接器,省卻 PCB 板。而不到 4 美金的 ATYFUER USB-C 傳輸線反而比 NiceTQ 認真,還是帶有 PCB 設計,不過弔詭的是連接器具備完整的 24 個腳位,但只連接必要的一半,可能是同一個連接器也用於更高規格的傳輸線。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