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有生之年,劇情描述開早餐店的高家人發生的點滴,劇中包含了天天在家大小事都吵翻天的爸媽,開餐廳倒閉跑回家的大哥、放棄夢想奉子成婚的二哥和聽爸媽話不敢表達意見的三弟。這部台灣戲劇最有趣的就是探討的議題大多是台灣社會常見現象,大部分都很能讓人產生共鳴,例如對家庭不滿想向外發展戀愛的中年夫妻,夢想因現實無法實現的大哥和二哥,從小到大都被媽媽控制的三弟,除了高家人之外,身邊延伸的其他角色也都人人是主角,擁有很完整的人物設定。以下文章將透露部分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中年危機的夫妻檔 各自生活當對方是空氣
結婚多年的高爸爸和高媽媽天天爭吵,已經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模式,高爸爸喜歡養鳥,高媽媽則是早上掌管早餐店,下午回家做回全職家庭主婦,直到有天高爸爸腰痛去醫院,遇到漂亮的護理師後,就常常覺得自己腰痛要去醫院看看,但實際上全家都知道高爸爸在幹嘛。高媽媽對老公心灰意冷後再也不去早餐店,和鄰居出去玩認識了劉叔,也產生奇妙的情愫。
中年夫妻結婚多年後沒有激情,從相識相愛變成天天爭吵不斷,最後各過各的生活甚至開始向外發展,家庭聚餐刻意不約對方,在家裡也當作沒聽到對方說話,感覺是所有台灣家庭都會發生的事,劇中也沒有給出老夫老妻相處之道的解法,高家大哥給的離婚證書,可能也代表所有子女對於這種情況,最後能做的事。
▲高家夫婦每天都會為了大小事不斷吵架,很像台灣許多家庭現況。
失意的高家大哥高嘉岳 有心做事卻做不了事
由吳慷仁飾演的高家大哥高嘉岳,在餐廳倒閉又失戀之後想尋死,但在尋死前跑回家想看看家人,結果發現家裡的每個人都過得不是很理想。大哥在劇中老是用很輕浮的態度,處理事情也是一句話「只要帥就好」,但跟著看下去後會發現他雖然態度不認真,卻幾乎都是想盡辦法協助家人處理大小事,就算不想管家裡事又覺得不能不管。
像高家大哥這樣有心有餘但力不足的心情,在台灣家庭中是很常見的事,尤其是又有長輩在家中坐鎮時,身為家庭中一份子的我們確實也只能用輕浮的態度說服自己什麼也管不了。高嘉岳的感情生活也反映現代人的感情路,喜歡的對象早就已經有戀愛對象,而不喜歡的女生卻不斷糾纏自己,算是在嚴肅的劇中少數能看到的幽默橋段。
▲高家大哥高嘉岳的人生際遇比較慘,但個性倒是樂天覺得只要帥就好。
一有問題排除萬難請假回家的高家二哥高嘉揚
鄭元暢飾演的高家二哥高嘉揚,不是高家夫妻親生的兒子,在意外得知自己身世又加上高家大哥離家多年,扛起了照顧父母親的責任,只要父母親有任何小事,他都會立刻向公司請假或是排除萬難回家幫忙。高家二哥大小煩惱都會放在心裡,就算是被公司解僱也還是天天出門上班,不想讓老婆和家裡人煩惱。
劇中的高家二哥比大哥更像是家中老大,這個人物設定比較像是50、60年代左右出生的台灣人,雖然年輕時有夢想也曾經試著朝夢想前進,但最後因為現實緣故不得不放棄夢想,在外工作遇到任何煩惱都會選擇自己消化,而不是向家中的人訴苦。
▲高家二哥高嘉揚處理家中所有大小事,人物性格很像50、60年代的男性。
媽寶三弟高嘉凱 被別人掌控人生也不知道自己目標是什麼
高嘉凱代表的形象是從小媽媽最疼愛,也最聽話的老么,從懂事以來就在家裡的早餐店幫忙,媽媽也最擔心他沒有交女朋友,安排了相親並半強迫兒子和鄰居的女兒交往看看,早就有女朋友的高嘉凱因此與媽媽產生爭吵,最後憤而搬出家裡。高嘉凱象徵的就是媽媽從小寵到大、不敢表達自己,就算長大了還是被媽媽控制的角色,不敢說出自己想要什麼,也沒有很明確的人生目標。
▲老么高嘉凱從小在家裡的早餐店幫忙,長大後性格喜歡逃避不敢表達自己意見。
台灣傳統家庭課題 探討的主題多元
劇中穿插了高家三兄弟小時候與父母相處的片段,並不難發現高媽媽對三兄弟相當偏心,對大哥總是説大的要讓小的,家裡錢被偷或是東西壞掉就先懷疑大哥,大哥因此變得自暴自棄,不想唸書在學校惹事生非都是為了報復父母。二哥無意間聽到自己是非親生子女,十分感激爸媽養育之恩,長大後無條件包容父母所有的脾氣與爭端。老么最聽話從小在家幫忙被媽媽控制,長大後不敢表達自己也沒有野心和抱負。三兄弟的性格似乎都可以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看到。
劇中還有像是中年族群第二春、中年失業、年齡差很大的姐弟戀、網路冒名交友、被交往多年的女友劈腿等等,將戲劇結合各式各樣會發生在身邊的事件,好像可以在劇中看到曾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沒有很生硬的說教片段,看片過程就像是討論區的家庭問題真實上演,會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有生之年劇情以台灣傳統家庭為核心,延伸出的話題讓人很容易有共鳴。
所有角色都是主角 角色設定完整
除了高家夫妻與三兄弟之外,大哥高嘉岳的初戀情人、二哥的老婆和兒子、兒子和網友紅茶,都有很多戲份與完整的角色設定,沒有任何劇情是多餘的,每個橋段都環環相扣是最讓人驚艷的部分。
劇中的台詞也有很多能讓人產生共鳴的部分,像是爸媽在爭吵時,媽媽說出的「我又不是你們家的人」這句話應該就有不少人可能有聽過,還有媽媽嫌棄小兒子女友時說的話,也常在網路上看到,感覺得出編劇在寫台詞時十分用心。
有生之年不像是推理懸疑劇或愛情劇,劇情走向有明確的目標,而是用大量家庭角色間的交流和小事交織而成,會讓人想起俗女養成記,將劇情重心放在家庭,沒有難懂的政治或法條專有名詞,反而讓人更容易產生共鳴。
▲每個角色都有完整的人物設定,沒有橋段是多餘的。
28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