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 AMD Ryzen 7 7840U 的 Acer Swift Edge 16 評測,效能出色但受限輕薄設計影響持續效能

2023.10.16 10:00AM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

AMD Ryzen 7000 當中的 Ryzen 7040H 與 Ryzen 7040U 系列率先在架構整合 Ryzen AI 技術,是 AMD 首度在處理器整合 AI 加速架構,繼評測過搭載 Ryzen 9 7940HS 、針對遊戲搭配獨立顯示的 Razer Blade 14 後, AMD 再提供搭載 Ryzen 7 7840U 的輕薄型 16 吋筆電 Acer Swift Edge 16 供測試。

▲為搭載 Ryzen 7 7840U 與 Radeon 780M 的內顯機型

▲此次評測的機型為 Ryzen 7040U 當中最高效能的 Ryzen 7 7840U

▲配有 Radeon 780M 內顯

Ryzen 7040U 系列的假想敵是 Intel 的 Raptor Lake P 與蘋果的 M2 , AMD 提供的 Acer Swift Edge 16 測試機搭配的是 Ryzen 7040U 當中最高階的 Ryzen 7 7840U 處理器,  Ryzen 7 7840U 採用台積電 4nm 製程,是具備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 Zen 4 架構產品,具備 3.3GHz 的基礎時脈與 5.1GHz 的 Boost 時脈,配有共 24MB 的記憶體與整合 Radeon 780M GPU ,其 TDP 可設定於 15W 至 30W 之間,同時具備 XDNA AI 硬體加速架構。

▲僅 1.24 公斤的重量相當出色

▲機身採用鋁與鎂金屬構成

此次評測的 Acer Swift Edge 16 屬於 Acer 產品線當中的纖薄生產力機型,採用鎂與鋁材質,相較採用銀白色機身的上一代 Acer Swift Edge 16 產品,搭載 Ryzen 7040U 系列的新版本改為霧黑色,相較上一代機型使用 4K 面板,搭載 Ryzen 7040U 的機型則搭配 120Hz 更新率、  3.2K 解析度的 16 吋 OLED 面板,重量則控制在 1.24 公斤,以 16 吋螢幕機型算是相當輕盈的,以相近的產品類型僅略重於 1.19 公斤的 LG Gram 16 。

▲包含數字區的鍵盤

▲白光鍵盤

▲指紋辨識與電源整合

▲左側為兩個 USB 4 Type-C 、 HDMI 、一個 USB 3.2 Type-A

▲右側為 microSD 讀卡機、 3.5mm 耳機孔與 USB 3.2 Type-A

▲盒裝充電器為 65W 一體式設計

如果盒裝敘述無誤,此次取得的 Acer Swift Edge 16 將 Ryzen 7040U 的 TDP 設定在 15W PL1 / 25W PL2  ,而非極限的 30W ,畢竟越高的 TDP 也會造成散熱系統較大的負擔,另外配有 16GB LPDDR5 板載記憶體,以及 512GB 的 SSD ; Acer Swift Edge 16 的無線模組為準 Wi-Fi 6E ,另外機身配有兩個 USB 3.2 Type-A 、兩個多功能的 USB 4 Type-C 連接埠、一個 HDMI 與 microSD 讀卡機設計,兩個 USB Type-C 皆可支援 USB PD 充電。

▲採用雙風扇散熱架構,但運轉噪音較明顯

▲基本效能表現

▲雖非獨顯機型,不過熱門網路遊戲犧牲一些畫質與降低解析度仍能執行

或許受限於 Acer Swift Edge 16 減輕重量與輕薄化設計,雖然 Ryzen 7 7840U 有著不錯的基本性能,然而持續效能的表現較不理想,由於筆者拿到的測試機的螺絲狀況不佳(螺紋有受損的情況),筆者不敢貿然拆卸,不過根據外媒的拆機顯示雖然 Acer Swift Edge 16 搭載薄型雙風扇散熱系統,但只要進入一定的運算負載就會有顯著的運轉聲,在實際測試也不利於持續高負載。

▲ Cinebench 2.3 進行 5 分鐘的測試結果與官方參考數值接近,但若以預設 20 分鐘效能就會顯著下滑

▲持續效能受輕薄設計並未能維持在 90% 以上

在單一次的測試結果, Ryzen 7 7840U 以預設的 15W-25W 能耗的表現確實有相當的水準,不過若依照 Cinebench R23 預設的 20 分鐘測試程序,效能會有劇烈的下滑,而在 5 分鐘左右的壓力測試則維持在與官方提供的參考數據近似的表現;另外以 3D Mark 進行 Time Spy Extreme 壓力測試時,進行 20 輪測試效能會降至 82.5% 左右,顯見受限薄型設計不得不在解熱能力妥協。

▲ 16 吋 3.2K 120Hz 的 OLED 面板表現相當出色

▲兩種亮度進行測試都落在 8 小時前後

▲模擬遊戲的續航力就...僅供參考吧

Acer Swift Edge 16 的 16 吋 3.2K OLED 有著相當漂亮的細緻度與色彩表現,筆者認為 16 寸大小以 3.2K 的解析度在實際使用的細膩度不會遜色於 4K (因為還要考慮一般使用的視覺距離),另外支援 120Hz 則有助於影音內容創作者編輯高更新率內容時獲得合適的更新率;只是也由於高規格的螢幕與輕薄的機身設定,  Acer Swift Edge 16 的續航力與 AMD 喊出 Ryzen 7040U 理論值的 10 小時略有減少,筆者使用 40% 與 70% 亮度的結果都落在 8 小時左右。

▲機身比 1 元硬幣還薄

搭載 Ryzen 7 7840U 的 Acer Swift Edge 16 展現輕薄、高效能的創作者筆電設計,不過受限於產品設計著重在打造輕且薄的 16 吋可攜機型,直接的影響就是持續效能、執行噪音與續航力受到影響,不過這也是目前 Windows 陣營的輕薄機型較難解決的宿命,若要有更出色的散熱、續航力,機身勢必也會更重一些。

▲視訊鏡頭可透過 Ryan AI 在 Windows 預設的視訊功能進行增強,包括自動裁切人物置中、背景模糊等

▲由於纖薄設計影響持續散熱進而限制 Ryzen 7 7840U 的最大效能是較為可惜之處

筆者認為搭載 Ryzen 7 7840U 的 Acer Swift Edge 16 較適合對重量與螢幕大小、顯示品質較為重視的影音與內容創作族群,借助 8 核心與具有相當水準的 Radeon 780M 內顯的組合,能夠為重視短期瞬間高效能而非長時間持續性能的使用者提供出色的性能,此外對於有視訊會議需求的使用者,由於 Ryzen 7 7840U 整合 Ryzen AI 技術,能夠以低功耗的方式執行視訊增強功能。

1 則回應

  • 重點是:台灣能買到嗎???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