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邀請多位台灣創作者體驗傳承 Sony 專業麥克風技術的 C-80 電容式麥克風,專業錄音師楊敏奇現身說法並傳授錄音工程小技巧

2023.09.15 05:47PM
照片中提到了SONY、SONY、O,跟索尼手機有關,包含了麥克風、麥克風、產品設計、設計、音響器材

Sony 在 2023 年於全球市場公布兩款由 Sony Studio 專業音訊解決部門的錄音室級產品,包括為空間錄音設計的 Sony 第一款開放式監聽耳機 MDR-MV1 ,以及強調傳承 Sony 經典麥克風精髓的平價電容式麥克風 C-80 ;台灣 Sony 在 2023 年 9 月中旬邀請多位台灣知名內容創作者前往美國錄音/混音師在台北市松山區的玉城戲院錄音室體驗 C-80 ,並請到跨越電影、遊戲配樂、古典、流行、現代、爵士、世界音樂的製作人暨錄音製作人楊敏奇講述 C-80 的特色與優點,同時也傳授一些錄音與後期的相關技巧。

▲活動請到知名錄音製作人楊敏奇參加

▲ Sony 的高階 C 系列電容麥克風在專業錄音領域相當活耀,尤其 1992 年推出的 C-800G 仍是許多知名歌手愛用的產品

楊敏奇指稱 Sony 電容式麥克風雖對一般消費者較為陌生,但包括 1992 年推出的 C-800G 與 近期推出的 C-100 都是專業錄音領域相當知名的頂級麥克風,不過價格也遠超過一般個人工作者所能負擔,他也剛試用過 C-80 ,認為 C-80 則汲取 C-800G 與 C-100 的技術精髓,並僅需新台幣萬元初的價格即可獲得出色的收音能力,對於居家錄音、收音且追求對聲音的細膩度的影音創作者、 Vlogger 、 Podcast 創作者等,是一款能感受電容麥克風高細膩收音表現的親民產品。

▲活動主要針對台灣的內容創作者、 Volgger 與 Podcast 創作者,並開放三間錄音室供親自體驗

楊敏奇表示,電容式麥克風與動圈麥克風各有優點,也適合不同型態的錄音需求,不過畢竟電容式麥克風相較高昂的入手門檻,使得一般非專業音樂與音訊製作者多選擇入門產品價格相對低廉的動圈麥克風;其次動圈麥克風結構相較電容式麥克風強固,楊敏奇開玩笑的表示即便拿來敲人也不一定會損壞,電容式麥克風就顯得嬌貴;此外動圈麥克風可做成無線形式,但電容式麥克風則需搭配 48V 幻象電源使用,使用的情境也較偏向室內環境;他也提醒插拔電容式一定要在幻象電源已經過電的情況,避免開啟與關閉電源的瞬間電流損壞產品。

▲電容式麥克風的入手門檻較動圈麥克風高,但高靈敏度的特性是難以取代的特色

▲準備防噴罩對電容式麥克風相當必要

然而電容式麥克風高靈敏度的特色,使得錄音時能夠收錄更多的細節,同時包括演出者與麥克風的遠近變化也能更真實的呈現,然而動圈麥克風一旦離麥克風稍遠,收錄的聲音也會隨之衰竭甚至消失;這意味著電容式麥克風能夠清楚記錄演出者的轉音情感變化,但同時收音環境若雜音較多時也須透過濾波方式加以消除,而動圈麥克風需要貼近才能清晰收音的特色則適合收入不須呈現太多情感、平鋪直敘的人聲。

▲電容式麥克風需搭配幻象電源

楊敏奇也提供幾項進行專業錄音所需的步驟,在前置部分,當然是要準備與電腦、麥克風連接的錄音介面,電容式麥克風則需額外搭配幻象電源,楊敏奇另外指出雖然市面上也不乏與幻象電源一體式的數位錄音介面,不過他個人仍偏好具有類比旋鈕的輸入調整介面,相對不喜歡數位式的操作介面;此外也需為麥克風準備避免麥克風晃動產生雜音的防振架,避免噴麥的防噴罩,以及用於固定麥克風的麥克風架。

▲一般情境下與電容式麥克風的距離約在 10-15 公分為佳,另可因應對高低頻的表現需求微調距離

在麥克風的操作方面,由於電容式麥克風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需視錄製的內容形式評估合適的指向性設定,同時也由於電容式麥克風的高靈敏度,與麥克風的距離將顯著影響錄製後的人聲音色,他個人認為最適合的距離約在 10 到 15 公分之間,同時若要強化人聲偏低音域可在拉近一些,要強化高頻則將麥克風拉遠。

▲一般增益設定約 -10dB 、在大聲的環境則不要超過 -6dB

▲要有良好的收音,預先做好準備熟悉設備相當重要

▲楊敏奇另外提供一些個人經驗的提示

在麥克風輸入端音量與增益介面部分,楊敏奇建議在一般原則下將麥克風輸入音量保持在 -10dB ,在環境音量較大的地方則不要超過 -6dB ,一旦輸入音量過大除了聲音偏大以外容易產生失真,然而輸入音量過低的時候音量偏小、同時也可能產生雜音。此外楊敏奇也建議為了有良好的錄音品質,在錄製前也先做好聲音的準備,同時也建議練習維持聲音大小的穩定性,並習慣錄音環境與麥克風位置。至於後期製作則許多方面牽涉到個人習慣,也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要以熟悉的方式操作即可,但有優異的素材也意味著更容易完成高品質的音訊作品。此外,楊敏奇也補充到,後製階段評估作品聲音表現時,不建議使用高階鑑賞型耳機,最好是依照當前市場最大宗的用戶產品作為基準,例如蘋果的 AirPods Pro 與 Sony WF-1000X 系列,因為你的受眾最終主要是以這些產品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