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 2023 年 9 月 1 日公布全新合手旗艦 Xperia 5 V ,相較過往外型與同一年 Xdperia 1 相近的風格, Xperia 1 V 雖整體不脫類似 Xperia 1 V 的對稱線條,然而採用雙鏡頭而非三鏡頭,使得 Xperia 5 V 與 Xperia 1 V 在視覺上有更明顯的區別,然而 Xperia 5 V 使用與 Xperia 1 V 同樣的 50MP Exmor T 主鏡頭元件,可說是 Sony 此次大膽拿掉長焦鏡頭的關鍵,此次也率先取得無法連接網路的測試機進行初步體驗。
Xperia 5 V 建議售價 32,990 元,提供哇酷黑、哇酷白與哇酷藍三色,預計於 2023 年 9 月 18 日正式在台推出。
▲ Xperia 5 V 盒裝也採用 Sony 專利纖維硬盒
此次則在 Sony 原廠要求不能連網使用的前提下進行 Xperia 5 V 初步體驗,筆者將把重點放在 Xperia 5 V 如何有信心大膽以 Exmor T 取代原本的長焦鏡頭,以及使用 Xperia 5 V 的 Exmor T 在雙鏡頭模式底下如何運作。
再次擴大 Xperia 5 系列與 Xperia 1 系列的差異化
▲左為 Xperia 5 V ,右為 Xperia 1 V
Sony Xperia 5 系列歷來都是主打媲美同年度 Xperia 1 的關鍵設計、但更為小巧的「合手旗艦」,然而 Sony 在 2022 年的 Xperia 5 IV 嘗試與 Xperia 1 V 做出更明顯的差異化,雖然維持三主鏡頭,但長焦鏡頭並未沿用 Xperia 1 IV 的潛望可變焦光學模組,而是使用等效 3 倍的固定式鏡頭,不過至少整體印象仍維持 3 鏡頭配置;然而 Xperia 5 V 則更大膽的取消長焦鏡頭,改採用廣角搭配超廣角的雙鏡頭配置。
▲左邊 Xperia 5 V 僅有雙鏡頭,成為與 Xperia 1 V 顯著的差異
▲細看還可看到機背紋理不同
從外觀來看, Xperia 5 V 的設計相較陽剛的 Xperia 1 V 仍柔和許多,雖然邊框已不像早期機種的圓潤,不過也並未有著 Xperia 1 V 邊框的紋路,獨立快門鍵也未帶有止滑紋路,不過從經常使用實體快門的出發點少了紋路還是會比較滑一些;此外機背的玻璃也未如 Xperia 1 V 使用雕刻細紋,取而代之則是使用略帶有霧面質感且不易殘留指紋的表面處理;同時相較 Xperia 1 V 相機模組外框皆為黑色, Xperia 5V 的相機模組則隨是著機身採用相同配色。
▲上方的 Xperia 1 V 邊框帶有紋路,但兩者邊框的基本線條相似
▲ Xperia 1 V 的快門帶有菱格紋、與邊框之間有凹槽, Xperia 5 V 快門維持平面設計
從三鏡頭改為雙鏡頭,對於設計小巧緊湊的 Xperia 5 V 也換來更充裕的機構空間,因為以往相近 Xperia 5V 尺寸的旗艦智慧手機,往往最後就是犧牲電池容量,但 Xperia 5 IV 就盡可能的同時搭載 5,000mAh 大電池與入無線充電;不過此次 Sony 減少一顆鏡頭後,筆者認為從機構的角度換來的最大價值可能即是散熱機構,畢竟 Snapdragon 8 Gen 2 雖然發熱現象較低,但採用更大面積的散熱設計幾乎可說是手機產業共識,更何況是散熱不易的緊湊機型。
Exmor T 出色畫質與技術使 Sony 有信心以雙鏡勝過前一代三鏡
▲ Sony 大膽在 Xperia 1 V 採用雙鏡頭而非三鏡頭
▲ Xperia 5 V 主鏡頭搭載與 Xperia 1 V 相同的雙層結構 Exmor T 元件
▲ Xperia 5V 拍攝的表現
根據 Sony 官方的說法,此次 Sony 大膽取消長焦鏡頭改為雙鏡頭,是在針對 Xperia 5 系列的使用者與 Z 世代年輕族群拍照習慣進行調查的結果,從調查結果發現這些使用者比起 3 倍焦段使用趨近傳統人像攝影的 50mm 附近的標準焦段的機率更高,同時新世代的高畫素 Exmor T 元件也讓 Sony 工程團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故決定大膽的從當前 Android 旗艦機普遍的三鏡頭配置改為雙鏡頭配置,並透過中央區塊裁切的方式取代長焦鏡頭。
▲另一部分 Xperia 5 V 拍攝的照片
Xperia 5 V 的鏡頭配置等於拿掉潛望長焦的 Xperia 1 V ,廣角主鏡頭為 50MP 原生、 48MP 使用使用、 12MP 輸出的 Exmor T 感光元件,搭配具自動對焦功能的 12MP 超廣角鏡頭;這張 Exmor T 的使用方式大致上與 Xperia 1 V 相同,在未進行變焦的情況下活用感光元件 48MP 範圍以外的空間作為數位防手振的預留畫素,而中央 48MP 區塊在拍攝後強制透過畫素合併為 12MP 照片輸出。
不過 Xperia 5 V 與目前 Xperia 1 V 相機韌體設定較為不同的是具備 2 倍焦段裁切功能,只要是透過像機介面的 2X 按鈕進行拍攝, Xperia 1 V 將以中間 12MP 區塊的畫素進行 1:1 畫素輸出;傳統數位變焦的方式是等影像訊號輸出後再進行裁切與後處理,然而如目前 Xperia 1 V 相機的處理方式,等於是在輸出後的 12MP 影像進行等效兩倍的裁切後重新進行影像補強,實際上是以 3MP 重新提升到 12MP ,畫面的劣化現象會相當明顯。
畫素裁切後的面積仍勝過上一代長焦鏡頭
▲手機採用高畫素元件的意義在於有更多的拍攝彈性,包括自動取景、畫素裁切變焦都是
然而 Xperia 5 V 透過 1:1 畫素裁切的方式,以原始 12MP 進行輸出,使得原始資訊能比起傳統數位變焦先輸出後裁切在增強的方式更完整,且即便將 Exmor T 裁切中央區塊,面積仍大於 Xperia 5 IV 的 1/2.9 吋長焦元件;筆者認為這樣的模式還有另一項 Sony 並未提到的優點,即是主鏡頭的光學品質往往優於其它鏡頭,同時光學鏡片越往中心解像力就越出色,在 Xperia 5 V 兩倍焦段僅使用廣角主鏡頭中央 1/4 區塊,確實有機會不遜於原生長焦鏡頭。
▲兩倍焦段雖是裁切,但畫質表現仍有相當水準
或許有人質疑與其使用裁切為何不設法使用原生光學變焦,尤其 Xperia 1 IV 起 Sony 已經實現長焦的變焦設計,但從技術的角度主鏡頭光學變焦是知易行難;因為目前智慧手機的元件越來越大,也等同需要使用較大的光學設計, Xperia 1 IV 與 Xperia 1 V 的長焦之所以能變焦,也是由於採用潛望設計,然而潛望設計的前提是感光元件也不能太大,否則機構仍會變得相當厚,另一個是由於光學折射的原因,潛望設計的光圈相對較小,對不利智慧手機實際使用。
▲六倍數位焦段的畫質不遜於部分原生 5 倍焦段
實際使用 Xperia 5 V 的兩倍原生裁切焦段拍攝,確實影像表現相當出色,尤其在透過數位補正延伸到 6 倍焦段後,在陽光晴朗的環境條件,其影像品質比起部分原生長焦段採用濫竽充數的鏡頭模組的表現更為出色,雖說在遠距拍攝的最長焦段不及具備原生長焦的高階機型,但筆者認為單就光學品質是可圈可點的。
拍照功能延續 Xperia 1 V ,新增 1 分鐘產生短片的 Video Creator
▲拍攝介面與功能延續 Xperia 1 V ,也具備創意外觀、夜拍等功能
▲源自 Sony Vlog 相機的產品展示模式
▲未開始散景
▲散景約 1 半強度
▲散景全開
除此之外, Xperia 5 V 的相機介面體驗建立在 Xperia 1 V 的基礎之上,強調按下快門即可有忠實呈現現場氣氛的色調,包括 6 款 Creative Look 創意外觀色調、 S Cinamatone for Mobile 電影感短片效果濾鏡等,但在操作介面仍進一步強化,例如新增全新的人像散景模式,以及使用者介面進行微調等等,後續也預計透過 OTA 的方式添加到 Xperia 1 V 。只是截至目前為止, Xperia 5 V 的夜景模式仍僅有自動與關閉,依舊未開放強制開啟。
▲全新功能 Video Creator
▲可選擇插入照片與短片,提供自動編輯與自訂編輯兩種短片產生方式
▲可選擇影片輸出的長度,另外亦可自動選擇將較長的影片進行加速
▲內建授權音樂,但亦可插入 WAV 或 MP3 格式音樂
▲放入素材後即會產生一段預覽,同時還可針對段落進行微調
▲可以在圖層插入文字,不過由於測試階段不允許連網故無法下載中文語言套件
▲提供多種字型
另一個新功能是全新的 Video Creator ,是針對社群短影音分享的影片產生器,強調只要置入素材即可在 1 分鐘內完成短片,最多可插入 99 個包括影片或照片的檔案,從中挑選 5 款創意濾鏡,並內建 12 首不具版權聲明的影片,但也可額外添加 mp3 或 WAV 格式音樂檔,最後選擇輸出的短片長度即可產生影片,輸出的影片為 SDR 格式,另外可添加三個音軌與四個字卡。
搭載 8GB RAM 、螢幕面板比上一代亮 15%
▲延續 6.1 吋 FHD 120Hz 面板設定,但為全新面板
▲同樣具備即時 HDR 增強
▲儲存空間為單一 8GB RAM + 256Gb
在基本規格部分, Xperia 5 V 依舊搭載與 Xperia 1 V 同樣的 Snapdragon 8 Gen 2 平台與 256GB 內建儲存,但可惜的是 RAM 降為 8GB ,同時也未公布記憶體類型,同時強調散熱片比前一代產品增加 40% 面積;雖然正面的螢幕規格乍看下承襲 Xperia 5 IV 的 6.1 吋 120Hz OLED ,但 Sony 強調 Xperia 5 V 的面板為新開發,亮度較前一代產品提升 15% ,色彩表現也聲稱優於原本產品,此外也同樣具備前立體聲喇叭配置。
▲免退卡針卡槽是 Sony 至今以來的堅持
同時, Xperia 5V 前後皆採用康寧 Victus 2 玻璃,也持續延續 Xperia 5 IV 的大電池容量優點,電池仍有達 5,000mAh ,也支援 Qi 無線充電,不過有線充電持續維持在 USB PD 30W 的保守規格;另外同樣延續免工具 SIM 卡槽,台灣版本仍維持雙 microSIM + microSD 的雙槽三選二設計,若以筆者日前使用後的感想,會更希望未來台灣有機會推出以 eSIM 作為第二 SIM 卡的機型,但這就會牽涉到電信商的抉擇。
雙鏡畫質未必較差,但價格以及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成關鍵
▲ Xperia 5 V 同樣保有耳機孔
重新進行定位的 Xperia 5 V 擴大與 Xperia 1 V 的差異化體驗,不僅只是螢幕尺寸縮減與較小的 RAM 配置,少了長焦鏡頭後的使用體驗也勢必更明確;不過筆者認為,若平常的使用習慣較少使用到長焦段,或是使用長焦段的原因是為了人像拍攝,從拍攝品質比較,其實 Xperia 5 V 的兩倍裁切焦段相較 Xperia 1 V 的長焦不見得較差。
▲號稱網羅 Z 世代意見重新在選色與細節著手,是否能順利打動年輕族群?
畢竟 Xperia 1 V 採用的可變焦段潛望光學先天就有光學品質的劣勢,加上元件僅 1/3.5 吋大小,僅在「能拍得更遠」有其優勢存在。反觀 Xperia 1 V 在兩倍焦段裁切後的畫素大小仍大於 Xperia 1 IV 的 1/2.9 吋長焦元件,同時如前面提到還有使用廣角主鏡頭中央精華區域的優點,只論畫質是有技術規格的優勢的,也不用說扣除少了長焦以外的拍攝體驗原則上與 Xperia 1 V 完全相同。
▲或許受到 iPhone 、 Pixel 雙鏡頭照舊熱賣的激勵, Xperia 5 V 在採用優質感光元件的前提也採用雙鏡頭
同時, Xperia 5 V 螢幕尺寸較小、解析度為 FullHD ,卻也有助延長日常使用續航力,尤其回顧 Xperia 1 V 的續航力已優於 Xperia 1 IV ,有著同樣 5,000mAh 電池容量的 Xperia 5 V 也勢必在日常使用比起 Xperia 1 V 續航力更佳。不過以往 Xperia 5 系列的問題往往出在與 Xperia 1 不明顯的價差,由於進行評測時也還未得知預估價格,若 Xperia 1 V 藉由部分規格調降換取更明顯的價差,競爭力勢必會比以往更明顯。
▲與 Xperia 1 V 的定價差異將會決定 Xperia 5 V 的銷售情況
從日本手機市場情況,日本最大宗智慧手機仍是 iPhone ,而非 Pro 系列機型也同樣使用雙鏡頭配置,另外異軍突起的 Google Pixel 的標準機型也僅搭載雙鏡頭,或許也是讓 Sony 大膽跳脫 Android 陣營「再怎麼濫竽充數也要有三鏡頭」的常態吧,只是隨著 Xperia 1 V 當前 256GB 版本市場通路價格已跌破 3 萬元,是定價達 3.3 萬的 Xperia 5 V 上市初期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