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 2023 年 8 月 29 日公布兩款全新的緊湊型全片幅相機,分別是對應 A7 IV 電子系統的 A7C II ,以及對應 A7R V 電子系統的 A7C R ,兩款產品皆繼承自 A7C 的類 A6000 系列放大版的小型化、單卡槽全片幅機身設計,但採用與高階機型同級的感光元件與引擎,也包括 AI 物件辨識對焦系統、新一代使用者介面等,不過除了機身設計以外也在電子性能稍作妥協,提供非專業消費者與業餘玩家等同高階機身的畫質與基本性能。
▲ A7C II 與 A7C R 皆提供黑色與銀黑雙色調兩種配色
A7C II 與 A7C R 皆提供黑色與銀黑雙色調兩種配色, A7C II 建議售價為 30 萬日幣(約新台幣 6.5 萬元)/ 2,199.99 美金(約新台幣 7 萬元), A7C II 搭配 FE 28-60mm F4-5.6 鏡頭套組約 33 萬日幣(約新台幣 7.2 萬元)/ 2,499.99 美金(約新台幣 8 萬元), A7C R 建議售價為 45 萬日幣(約新台幣 9.8 萬元)/ 2,999,99 美金(約新台幣 9.56 萬元)
維持小型化機身但提昇人體工學與大幅強化電子性能
▲ A7C II 與 A7C R 搭載多角度 3 吋觸控螢幕
▲電子觀景窗放大倍率提升到 0.7 倍
▲支援創意外觀
▲可安裝擴充手把 GP-X2 ,標榜不需拆卸即可替換電池
▲具備 7 級防手振
A7C II 與 A7C R 共享機身外部機構設計,雖酷似 A7C 的造型,不過將握柄處的形狀與材質進行調整,使握感提升,同時微調快門按鈕的位置與大小,並追加前轉盤,同時也將 S&Q/靜態照片/影片的切換桿獨立,同時還新增自定義按鍵;此外相較 A7C 也改善電子觀景窗的品質,雖維持在 236 萬畫素,但亮度提升,且放大倍率自 0.59 倍提升至 0.7 倍,同時後方觸控式 LCD 採用 3 吋多角度設計,另外電池維持使用大容量的 NP-FZ100 「 Z 電池」,並推出專用擴充手把 GP-X2 ,可不影響電池更換,但由於握把造型變更的關係不適用於 A7C 。
▲使用介面採用當前的新一代設計
▲支援 AI 物件辨識對焦
▲支援 S-Cinematone 電影色調
▲防塵滴密封機身設計
在電子性能部分, A7C II 與 A7C R 皆採用新一代 BIONZ XR ,具備與當前 Sony 新世代相機相同的 AI 物件辨識功能,也具備新一代 UI 設計,以及 Creative Look 創意外觀色調、 S-Cinematone 電影色調等,同時支援 S-Lg3 、 HLG 與 LUT ,同時內建機身防手振進一步自 5 級提升到 7 級,然而兩款相機的錄影格式皆被鎖定在最高 4K60p 4:2:2 10bit ,但仍高於 A7C 的 4K30p 4:2:0 8bit 。
視為 A7 IV 下放版的 A7C II
▲ A7C II 採用 33MP 感光元件
▲ A7C II 為 94% 覆蓋率、 759 個相位對焦點配置
▲ 4K 60p 僅限 Super 35mm 格式, 7K 超取樣為 4K 30p
A7C II 可說是 A7 IV 的下放版本,搭載 33MP 畫素感光元件,對焦系統為 94% 覆蓋率、 759 個相位對焦點,同時借助新引擎大幅提升物件辨識與追蹤能力,至於連拍速度為 10fps ,錄影部分在 Super 35mm 格式下達 4K 60p ,並支援 7K 超取樣 4K 30p, Sony 將其定位在兼具靜態照片與動態短片皆宜的小型化相機。
相對平價高畫素全片幅機身 A7C R
▲ A7C R 搭載 61MP 元件
▲搭載覆蓋率 79% 、 693 點相位對焦系統
▲支援畫素偏移超解析拍攝,但一樣需透過電腦的軟體合成非機身合成
▲支援 8fps 連拍, JPEG 最多可連續寫入超過 1,000 張照片
▲活用裁切仍可在 APS-C 模式達到 26MP 解析度
▲ 4K 60p / 50p 短片格式需進行 1.2x 裁切
▲ 6.2K 超取樣也仍需再 Supe 35mm 格式下進行
A7C R 可說是 A7R V 的下放版,搭載 61MP 感光元件以及搭載覆蓋率 79% 、 693 點相位對焦系統,不過相對高階機種除了機身尺寸以外如防手振、連拍速度與錄影規格等性能較為妥協,舉例來說 A7C R 就不支援 8K 錄影格式; A7C R 具備 8fps 連拍,,並可錄製 4K60p 4:2:2 10bit 短片(註:為 1.2 倍裁切模式),同時 6.2K 超取樣 4K 也須在 Super 35mm 格式進行,無法進行全片幅範圍超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