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台灣科技發展著重要在電動車以及路邊停車開始有電動窗、桃園機場無人車接駁驗證成功,太空科技方面Garmin智慧手錶也登入太空、低軌道衛星也順勢發展,年初炒得火熱的人工智慧也所著墨,台灣大學提出師生應對方案、民視也正式推出很假的AI主播。科學和生物研究部分很令人慶幸的是原本稀有的櫻花鉤吻鮭將近30年的努力,已經從200尾復育成一萬五千尾了。
2022年台灣科技發展大紀事:20樣在地科技發展影響著你我的未來
在台灣每個科學和科技發展的一小步,都是提昇整體國民生活品質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
2023年1月
宏碁智通和台南市政府合作:推出整合充電樁的智慧停車格
宏碁旗下子公司宏碁智通和臺南市政府試辦489個智慧停車格,其中6個搭載電動車充電樁。雖然數量很小,但路邊停車即可充電的未來在台灣應該是指日可待。
2023年2月
和泰旗下共享租車平台出現大規模個資外漏事件
台灣各種數位服務個資外漏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在今年二月和泰汽車旗下iRent傳出有個資外洩之虞,交通部公路總局1日表示,若發現確實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將會要求限期改正,否則可處最高新台幣20萬元罰鍰,這個罰款實在有夠不痛不養。
台大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 促進眼角膜神經再生
眼角膜受損要等待角膜移植曠日費時、手術完成後也可能引發排斥,現在台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生醫支架,結合高科技原理的電流及材料研發技術,經動物實驗,有非常高的效能,受損神經能恢復8到9成,提升眼角膜移植的手術成功率。不過這項發明預估要5-10年後才會導入臨床治療,在這之前大家還是好好的照顧自己的眼睛囉!
▲電紡紗生醫支架驗證雛型。
Garmin智慧型手錶參與SpaceX太空任務 監測太空人健康數據
沒想到有生之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開發都還要考慮到放到地球外的太空使用情境。SpaceX獵鷹9號火箭即將自NASA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在長達5天的任務期間,研究人員將透過Garmin fēnix 7智慧手錶持續監測和收集太空飛行員的生理數據資料,僅需一次完整的手錶充電即可完成如心率、脈搏血氧、睡眠狀態等所有的全天候監測。
▲在長達5天的任務期間,研究人員將透過Garmin fēnix 7智慧手錶持續監測和收集太空飛行員的生理數據資料。
工研院打造全台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
這台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將在高雄軟體園區的統一超商外送服務AMR試營運一年,消費者可以透過AMR App點餐,機器人就會坐電梯送到你的位置上喔!
▲不知道Cubot ONE送咖費時會不會溢出來。
2023年3月
台灣大學生科展提案「零重力水渦」 日籍太空人在太空戰實踐成功
不要小看自己每一個創新創意,來自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二年級的蔡志群,提案的科展題目「零重力水渦」,將瓶身立直,以縱軸搖晃,產生的向心力,讓水貼著瓶壁旋轉,微重力狀態下的漩渦,形成「中空」的渦管;瓶身橫躺,以橫軸旋轉,水會分開集中在瓶子的左、右兩側,中間則有個大泡泡。這個想法日籍太空人實踐為你出來了!
▲「零重力條件下水渦」的美麗樣貌。
台灣大學提出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師生應對方案
不愧是第一學府,對於人工智慧的衝擊能夠快速地應對。臺大採取正面看待與善加利用的態度,鼓勵教師可以將生成式 AI 工具(例如: ChatGPT)視為精進教學的契機,因應新工具發展適時調整課堂,設計出更能反映課程獨特性、且更符合課程目標之教學內容及學習評量;而學生也應該瞭解 AI 工具之使用限制,學習如何利用這些工具輔助未來的學習。
中科院發表自研偵蒐和攻擊無人機 可攻擊癱瘓敵軍雷達系統
期待中科院的自治偵蒐和巡飛彈無人機除了提昇我們的軍事實力外,還能降低軍購預算。中科院展示已量產及研發中的偵蒐與攻擊無人機,學者表示,首次亮相的「台版彈簧刀」巡飛彈無人機可攻擊中共船艦雷達,削弱其登陸能力。
▲中科院展出「軍用軍規」已量產及研發中的各型無人機,向國人說明無人機研發成果與進展。
櫻花鉤吻鮭復育有成 野外數量增加60倍破1.5萬尾
「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近30年,去年監測到野外族群數量突破1萬5000尾,創歷史新高,顯示鮭魚族群已能在野外健康成長自我繁衍。民國84年保育剛起步時,野外紀錄僅200餘尾。
以往放流計畫運輸「稚鮭」小魚,須兼顧水中含氧量,否則稚鮭可能缺氧死亡,每個水袋容納的魚量也有限,隨著復育技術突破,10月將首度運輸出生不到30天的「發眼卵」前往目的溪流,途中「發眼卵」直接養在水中,可提高存活度,也有助模擬野外自然繁殖情境,將為國內復育技術開啟新篇章。
▲「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近30年,111年監測野外族群數量突破1萬5000尾,創下歷史新高。
2023年4月
水試所發現新原生種「台灣文蛤」
委會水試所透過DNA鑑定,發現台灣養殖的文蛤,非如過去認知是原產於日本的麗文蛤,而是台灣原生、未被描述的新種,3月正式在國際期刊發表並命名為「台灣文蛤」。
水產試驗所指出,過去台灣文蛤名錄中記載的麗文蛤、中華文蛤、普通文蛤等,其實皆是被錯誤鑑定的「台灣文蛤」。相關研究在今年3月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Molluscan Research中,並正式將新種命名為「台灣文蛤」(學名Meretrix taiwanica)。
中山大學打造首台MIT水下無人機
中山大學表示這台海洋無人機在辨識速度、影像資訊豐富度、定位、避障導航、充電效率等享有技術優勢。搭載創新AI技術的AUV,可辨識玻璃瓶、寶特瓶、輪胎和潛水員、獅子魚、海龜、鯊魚、魟魚等20多種生物,可望助攻海洋環保、漁業養殖污染監控和海洋搜救等工作。
▲中山大學研發水下無人機 融AI技術監控汙染。
2023年5月
桃園機場發展自動駕駛接駁車驗證完成
雖然驗證完成了,不過現在應該還搭不到就是。經濟部今天與桃機公司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結合5G智慧路口技術,可達到國內自駕車速最快每小時50公里,未來4年至少投入新台幣50億元,提高國際競爭力。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表示,場域驗證路線從第二航廈為起點,行經第一航廈、航郵中心、航警局及台北關,全程共4.2公里,自2022年8月啟動測試,至今已累積運行里程逾1000公里。
▲自動駕駛時速已經可以到每小時50公里。
國衛院用無人車調查下水道打擊病媒蚊
無人車的應用不只是交通使用而已,還可以派車前往消滅病媒蚊相當厲害!國衛院團隊利用無人地面車輛系統調查下水道斑蚊生態,並以殺蟲劑噴灑或用高溫水槍沖洗有斑蚊現蹤跡象的溝渠,精準打擊有效防止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研究團隊在2018年5月至8月間,將無人車系統部署在高雄市5個行政區,發現監測的下水道中約21%有斑蚊蹤跡;團隊並利用捕蚊器,確認在監測並預防性干預的下水道中,病媒蚊密度指標從0.62降至0.19,顯示干預措施有效降低病媒蚊孳生。
2023年6月
國家太空中心:台灣配上120顆低軌道衛星可保通訊不中斷
沒想到唐鳳談到的是英國OneWeb衛星,不是SapceX的「星鏈」(Starlink)。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今天表示,從俄烏戰爭可看見通訊衛星重要之處,初步模擬台灣約需120枚低軌通訊衛星,方能確保24小時通訊不中斷;而B5G、光學遙測與合成孔徑雷達等3大衛星計畫,則是建構台灣戰略科技的關鍵環節。
民視將推全台首名AI主播 NCC要求說明
從下面的影片看來,民視的AI主播還是很假啊!生成式AI技術熱度持續,應用進一步延伸到新聞界,民視將推出全台首名「AI主播」引起討論。由於民視正處於換照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天表示,將發函請民視說明,AI主播應用方式與營運計畫書是否相符。
▲民視AI主播播報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