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奪回自主權的武器

2008.12.23 12:15AM
是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奪回自主權的武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智慧型手機與一般手機不同的地方在於:擴充性;也就是說,你不滿意他的介面外觀、功能,都可以藉由安裝其他軟體來達成目的。

使用手機多年,經驗告訴我,系統業者與消費者永遠是站在對立的兩邊:多年來,系統業者想盡辦法的就是如何從消費者身上賺取更多的錢;而消費者則精打細算,盡所能地用最經濟的方式,能少付一毛錢就少付。

 

我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是S60 V2的,記得那時候,系統業者才剛剛推出所謂的鈴聲下載服務;也就是說,你付多少錢去下載30秒的鈴聲,放進手機裡就能跟周圍的人炫耀。當時我的 Nokia 6260雖然只有能擴充到256M的記憶卡,但已經足夠讓我不花一毛錢,就能把自己喜歡的mp3放進手機內當作鈴聲了。

至於手機的網路功能,就更讓系統業者汗顏了;從新聞、氣象預報、股市、MSN(還是用發送訊息的數量計價喔)等等,有了網路,只要付便宜的連線費用,誰還要每個月去交那幾十塊的月租費用那些服務呢?

從數位相機、mp3到GPS,手機正漸漸地整合其他行動裝置。有了GPS,你只要花時間從導航軟體上搜尋,就能找到附近哪裡有什麼類型的餐廳,或是要去的地方怎麼走了;而系統業者幾乎根本沒有插手的餘地。

不過說到GPS,有一個更有趣的經驗:

某次在永康街想要坐公車回家,對於導航軟體來說,大眾運輸算是他們的弱項,也因此我想換用Google Map來試試看。話說我連GPS都沒打開,Google Map直接用GSM基地台就能算出我現在大概的位置;輸入我家的住址之後,他竟然列出了兩條公車路線,並且把多久會到都算好了。然後,點進去還告訴我怎麼 走,幾分鐘到站牌以及公車大約多久會到。

從頭到尾,我只用了一些網路流量,也就是說,你的手機只要能裝java軟體(當然還要跑得動)、能夠上網(就是至少開通GPRS),就能跟我剛剛的使用經驗一樣了。Google不只是搶了系統業者,還連帶把導航軟體的市場一併拿走了!

提到Google又不得不說說Android了。一直以來,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市佔率高的都是硬體廠商來開發的;真正擅長軟體廠商做出來的系統,比如說微軟(Palm就更不用說了)都不爭氣。這也是iPhone一上市銷量直升的原因(注意:Apple也是擅長OS開發),而接下來的 Android,則是完全將Google與網路良好整合的優勢,直接在行動裝置上表現出來;也許手機硬體運算能力的不足,可以藉由網路應用程式來解決,加 上現在大家對於網路的依賴(老實說,現在一台無法連線的電腦幾乎等於廢物...不信?公司的網路癱瘓一天你就知道!),或者說,對於Google Apps的依賴(這樣使用習慣上的轉換也獲得解決),我想Android應該最有資格成為明日之星。

1 則回應

  • 剛剛跟朋友聊天,他說了一個不錯的比喻:

    Android系統,就像是「一票玩到底」,只要付了網路的月租費,玩什麼幾乎都不用再付費了。

    當然那是現在,消費者跟營運商、軟體商的仗還有得打呢!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