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體脂計測量出來的結果會有很大的誤差呢?隨著健康意識興起,民眾不再只注意體重數字,也開始選擇「體脂計」想要更精準地掌握身體狀況。在2021年衛福部放寬體脂計的管理範圍後,體脂計若是僅提供家庭使用或自我健康管理,不再以醫療器材管理,也可以在網路通路購買。體脂計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能夠測量出體脂肪比例?體脂計的測量結果準確嗎?挑選時該注意哪些事、以及該如何使用才能測量出較準確的數值呢?本篇將依序解答。
體脂計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能夠測量體脂數值?
相較於體重計單純測量重量,體脂計可以進一步測量出身體內的脂肪組成比例,民眾在掌握了身體的體脂肪比例之後,可以推估健康狀況,避免體內脂肪過量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體脂計是怎麼測量出體內脂肪數值的呢?其實是透過「生物電阻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藉由讓微量的電流通過人體,再利用水份與脂肪的電阻不同,也就是水份容易導電、脂肪不容易導電的特性,間接計算出體脂率數值。
換句話說,體脂計是利用人體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的含水量差異,以及脂肪與水份導電率的不同進行換算,是間接的推測,並非直接測量。但也因此,體脂計的測量結果很容易產生誤差,例如運動流汗、飲食等狀況都會影響到體脂計的測量結果。
▲在體重之外,民眾也可以透過體脂率掌握身體狀況,避免肥胖導致的各項心血管疾病。圖片來源
▲體脂計將微量電流導入人體,再利用脂肪與水的導電性進行身體脂肪量的分析。圖片來源
體脂計怎麼挑?體脂計挑選注意事項
體脂計屬於屬於醫療器材,但不需要專業人員指示也可以居家使用、也不具侵入性,因此食藥署開放體脂計的販售通路,如今民眾也可以在網路購買。不過體脂計仍然有其販售限制存在,包括不得標示或宣稱醫療效能、以及僅提供家庭使用或自我健康管理,至於具有醫療用途的體脂計,仍然必須符合相關法規規定,包括販售通路需取得許可證,並由合法醫療器材商販賣。
因此,民眾在挑選體脂計時,務必注意使用需求,辨別包裝上是否載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以及在使用時遵照使用說明書。而在功能方面,有不少體脂計還有藍牙功能可以透過手機App紀錄體脂狀況,或是多位使用者的自動辨識等,機器將自動區分不同的使用者,避免App的測量記錄混淆。
不過仍然需要注意,體脂計的測量為間接測量,測量出的數值也容易受到當下的身體狀況影響。因此體脂計建議作為長期追蹤使用,而非判斷是否健康或肥胖的唯一標準。
體脂計挑選原則:
- 一認:先認識基於醫療目的之體脂計屬於醫療器材。
- 二看:看清楚包裝上是否載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
- 三會用:使用前,詳閱中文說明書,並依照刊載內容正確使用。
- 傳送門
▲體脂計為醫療器材,因此民眾在購買時需認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且在使用前詳閱使用說明書。圖片來源
▲體脂計購買需注意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也需挑選合格的購買通路。圖片來源
▲不只是單純測量體重和體脂,有部分機種搭配藍牙能夠在App紀錄測量結果,方便民眾長期追蹤身體變化趨勢。圖片來源
體脂計如何測量比較準確?10種體脂計正確測量方法
體脂計是透過電流導入人體,藉由體內脂肪與水份的導電性進行體內體脂肪比例的推估。因此,民眾在同天、不同身體條件下,體脂計的測量結果可能會有非常大的落差,此結果並不一定代表體脂計不夠精準,也或許是因為身體狀況差異而導致的結果。
民眾在使用體脂計之前,建議測量前不要吃東西或飲水、不要運動,且於測量前盡可能排尿,並且卸下身上的金屬物品,而若是體內有心律調節器等植入性電子產品,導電會有故障風險則不推薦使用。此外建議民眾使用固定的機器測量,每天固定時間,在使用時也建議保持身體和機器乾燥,避免造成測量結果的偏差。
一般居家使用的體脂計因為測量方式上的限制,準確度有限,不過依然具有參考價值。民眾如果想要更進一步瞭解身體組成狀況,可以前往醫院使用專業醫療用器材,或者是選擇其他醫療檢測方式。體脂計能夠讓民眾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如果有肥胖情形建議適當減重,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體脂計使用方法:
- 測量前4小時不要吃東西或飲水。
- 測量前12小時不要運動。
- 測量前排尿。
- 測量前卸下身上的金屬物品。
- 測量時保持手腳、機器乾燥。
- 於固定的機器測量。
- 於固定的時段測量。
- 避免剛洗完澡後測量。
- 避免飲酒後測量。
- 避免女性月經週期時測量。
- 避免同時使用如心律調節器等其他電子醫療器材,以免造成危害。
▲體脂計使用時機報導。無論是飲食、洗澡、運動都會影響到體脂計的測量結果。
▲體重和體型並非判斷肥胖與否的唯一標準,若民眾體脂率超過標準,仍然屬於肥胖的範疇,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