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個世代的更迭與嘗試,華碩 ROG Phone 系列已逐漸確立產品定位、功能性與周邊產品開發,逐漸不像一開始提供大量、豐富的擴充套件,更專注於強化產品本質,此次率先評測的 ROG Phone 7 Ultimate ,則可說是凝聚 ROG Phone 6 Pro 與 ROG Phone 6D Ultimate 的精髓而生的新一代電競旗艦產品。
▲獨特的外包裝設計
▲紙盒主體材質皆為可回收材料
▲第一次開機的互動遊戲
▲第一次開機(或重置後)的互動遊戲會要求建立個人化頭像
▲有內建頭像與 AR 增強兩種
▲ OK 好...
▲告訴消費者不裝保護殼體驗較好
▲將手機放在底座上即可啟動
▲使用上面的按鍵觸發功能
▲完成指定的遊戲任務後即可進入開機設定
ROG Phone 7 Ultimate 採用浮誇的六角外盒包裝,除了 65W 充電器、傳輸線,如同 ROG Phone 6D Ultimate 一樣提供包括 AeroCase 在內的空氣動力風扇 7 配件組;此次的盒裝也結合有趣的設計,將手機取出進行第一次開機,取下盒裝的底座後,將底座攤開,即可依照手機的指示進行趣味的互動遊戲;值得注意的是盒體包裝為 100% 可回收材質,呼應環境永續。
▲盒裝內容物,空氣動力風扇有專屬的收納包
▲與 ROG Phone 6 系列相近但又不同的 #Slash 機背設計
▲空氣動力閥設計平常關閉,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會自動開啟
在外型設計上,考慮到與先前所推出的零配件的相容性, ROG Phone 7 Ultimate 的機身尺寸幾無變化,不過 ROG Phone 7 Ultimate 雖採用與 ROG Phone 6D Ultimate 相似的 #Slash 元素,不過設計風格細節仍有相當的差異,不僅改變 Slash 的分界,同時透過半光澤與珍珠光澤兩種不同紋理的 Two Tone ,同時也同樣繪有充滿科技感的線條與文字。
▲與 ROG Phone 6D 相同的空氣動力散熱閥僅在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才會啟動
ROG Phone 7 Ultimate 也承襲來自 ROG Phone 6 Pro 與 ROG Phone 6D Ultimate 的特徵,包括使用 PMOLED 的 ROG Vision 小視窗,橫握時兩側頂部的超音波肩鍵,以及能夠進一步強化搭配空氣動力風扇散熱效果的空氣動力散熱閥;空氣動力散熱閥同樣僅限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才會自動開啟,並強調保有 IP54 的防水能力。
▲初次使用提醒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側邊 USB 僅剩充電功能
此外 ROG Phone 7 Ultimate 也採用雙 USB 插槽配置,側邊 USB 不再需要護蓋,兩側皆支援 65W 充電與數據傳輸功能(但僅能同時使用一邊),不過側邊 USB 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僅保留充電功能,若需進行數據傳輸需透過底部的主 USB 孔;另外 ROG Phone 7 系列雖同步推出新一代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但仍可向下相容舊款空氣動力風扇。
▲初次使用可選擇介面配置
▲音量面板提供兩種形式
▲ Armoury Create 可監控系統資源
▲預設模式桌布的電競之眼為不醒目的深藍色系
▲ ROG Phone 7 搭配標準的 Snapdragon 8 Gen 2
▲ UFS 4.0 的傳輸性能大幅提升
▲標準模式的效能較為保守
▲標準模式下受限溫度安全上限較低,效能會逐步下降
雖然 ROG Phone 7 Ultimate 的處理器並未使用特別版本,此次 ROG Phone 7 Ultimate 採用的是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搭配 16GB GDDR6X 與 512GB UFS 4.0 儲存,螢幕維持 6.78 吋三星 165Hz AMOLED 面板,峰值亮度大舉自 800nits 提升到 1,500nits ;但對於電競手機而言,瞬間的高效能仍不及在長時間遊戲維持效能來的重要, ROG Phone 也屢屢以真實的持續效能表現說明系統散熱對於一款主打玩家的電競手機的重要性。
▲開啟 X Mode 桌布後方的電競之眼會轉為明亮的黃色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強調 ROG Phone 7 系列的 X Mode 進一步針對處理器特性與內容類型進行最佳化,在啟用 X Mode 後會重新分配 Snapdragon 8 Gen 2 高達 4 種核心架構的資源,除了將 Cortex-X3 用於遊戲主程式、 Cortex-A715 作為遊戲渲染,並將原本由節能的 Cortex-A510 執行的通用任務分配給效能更高的 Cortyex-A710 。
▲ X Mode 的效能
▲ X Mode 可維持在相當高的峰值性能
華碩強調 X Mode 的資源分配並非一味的榨取處理器的所有效能,因為在供電有著最大上限的前提同步提升 CPU 與 GPU 的最大時脈並不能完整發揮處理器實力,華碩團隊透過分析各款熱門遊戲的資源取用情況,針對不同遊戲進行 CPU 與 GPU 的資源分配最佳化,務求使電力與運算資源獲得最大化使用,且未來也會持續針對熱門遊戲推送最佳化設定檔。
▲標準模式相當保守,安全溫度低於 40 度
▲ X Mode 安全溫度設定在 47 度附近
從測試的數據與預設溫度可看到 ROG Phone 7 在標準模式的溫度設定相當保守,控制在不到 40 度,且效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推測標準設定檔著重的是日常使用的電力與低發熱;開啟 X Mode 後,最高溫則提高到與其它 Snapdragon 8 Gen 2 相同的 47 度,但歷經 3D Mark 的持續性效能測試,幾乎能夠維持趨近 100% 的峰值效能。
▲全新的 VC 均溫板設計
ROG Phone 7 Ultimate 大致承襲前一代產品能夠使熱源遠離雙手的置中電路板搭配分離雙電池架構,並進一步將內部的 360 全面散熱結構升級,除了在晶片與散熱器的接觸點使用 Borin Nitrid 航太級低雷諾質導熱介質,亦採用全新的 VC 均溫板架構與提升石墨片面積,其中採用新式結構的 VC 均溫板是此次強化整體散熱表現的關鍵。
▲獨特的 Y 型三叉結構圓柱能提升液體導流的附著率
此次 ROG Phone 7 系列的 VC 均溫板為了強化液態轉氣態的蒸散傳導特性,除了加入 6 條冷凝通道提升水流傳導速度外,並將能使未流到銅網的液體導流回通道的圓柱採用 Y 型三叉結構,能夠提升附著面積使液體更快速透過通道將發熱帶走,其結果就是相較前一代 VC 均溫板提升 168% 的散熱效率。
▲風扇扇葉再度增加
▲底部有耳機孔與充電用的 USB Type-C
▲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專屬的 AeroCase 保護殼能不干涉安裝
▲同樣有額外四個機背鍵與立座設計
▲ X Mode+ 效能
▲ X Mode+ 峰值效能相當穩定
▲安裝空氣動力風扇後雖然並未在 3DMark 獲得大幅提高的效能,但溫度卻更低
▲多了一路往螢幕吹拂的風道
當然為了追求極致的玩家,隨著 ROG Phone 7 系列一同公布的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也同樣進行升級,除了維持置冷晶片與主動風扇以外,風扇扇葉數量也進一步增加,同時還在正面追加能夠吹拂螢幕的風道,從正面與反面進一步降低手機發熱,也同時可吹拂握持手機的雙手,實際使用時,不僅 X Mode+ 相較單純開啟 X Mode 校能獲得飛躍性提升,手機的核心溫度甚至不到 40 度。
▲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具備內建重低音,能夠結合手機立體聲喇叭構成 2.1 聲道
▲ RGB 光效也是一定要有的設計
此外,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也同樣保有與前一代相同的機能,包括 RGB 光效、額外的四個背鍵、耳機孔與能夠斜立作為影音欣賞的支架;但華碩此次還額外為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增加重低音,使得安裝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套鍵後能夠結合手機正面兩端的立體聲揚聲器構成 2.1 聲道,尤其放置在平面的效果還能更為提升。
▲雖然電源鍵有延長按鍵,但扣具仍會影響按壓音量減少的按鍵
不過畢竟 AeroActive 7 空氣動力風扇的設計與前一代相仿,也同樣具備按壓式扣具與手機穩穩固定,雖然華碩設計團隊預留電源鍵的延伸鍵避免難以開啟電源,但由於扣具設計相當貼近音量減小,故安裝之後若要減低音量稍嫌卡手,或是先按壓音量增加後再利用畫面的虛擬音量介面拖曳減少音量。
▲ ROG Phone 7 Ultimate 拍攝的樣張
至於相機規格部分,主鏡頭模組群延續 ROG Phone 6 的配置,搭載 50MP 的 IMX766 主鏡頭,搭配 13MP 超廣角與微距鏡頭,前鏡頭升級為 32MP 的 OV32 元件;雖然主鏡頭感光元件配置與前一代相同,不過受惠 Snapdragon 8 Gen 2 平台如 RAW 階段處理等影像增強功能,影像表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筆者實際操作時,覺得快門觸發略有延遲,另外兩倍焦段受惠處理器的清晰變焦增強功能,畫質也仍有相當水準。
▲標準模式超越 17.5 小時電力
▲ X Mode 趨近 12.5 小時
▲ X Mode+ 約 7.5 小時續航力
至於在電力表現方面,筆者以標準、 X Mode 與安裝空氣動力風扇的 X Mode+ 三種情境,以及將螢幕亮度固定在 80% 分別進行測試,在標準模式下可超過 17.5 小時電力, X Mode 則接近 1.52 小時,追求效能最大化的 X Mode+ 縮減為約略 7.5 小時,意味著在中度負載下仍可提供遊戲玩家相當充裕的電力。
不過筆者還是得說, ROG Phone 歷代的 X Mode 雖會在開啟重度負載應用程式開始,卻不會在手機長期閒置自動關閉、仍需手動切換的設計還是有點麻煩,筆者仍建議華碩團隊能夠加入在一段時間未處於高度效能需求可自行切換回標準模式的機制。
雖然同樣是定位在旗艦機,但 ROG Phone 7 Ultimate 很明確的就是以遊戲表現優先的電競手機設定,纖薄與極致的相機拍照表現不是第一優先重點; ROG Ultimate 藉由針對散熱的最佳化架構與軟體使裝置能夠在長時間使用仍保有不降頻的全效能,同時也滿足日常使用所需的高效能表現。
▲專為電競而生一方面限制 ROG Phone 系列的客群,但同時也由於專為電競的設計確立一群死忠的遊戲玩家族群
雖然相機並不像主流的旗艦機提供三焦段高階感光元件配置,不過對於紀錄日常生活為主的非重度攝影玩家而言,扣除欠缺獨立長焦鏡頭故在拍攝遠距題材較為吃虧外,至少主鏡頭 IMX766 也是當前許多旗艦機常見的元件,加上 Snapdragon 8 Gen 2 的影像增強能力,畫質還是有相當的水準。
▲ ROG Phone 7 系列可能是台灣 2023 年唯一為電競而生的旗艦手機
ROG Phone 7 Ultimate 鎖定的是追求能夠在遊戲體驗獲得最大化的玩家客群,包括穩定的持續效能、低延遲的觸控操作體驗、額外的按鍵操作配置,以及象徵華碩 ROG 品牌精神的產品設計,並藉由專屬的配件組合,是專為遊戲玩家而生、且可能是台灣接下來唯一的新一代電競旗艦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