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集團旗下平價音響品牌 ag 推出的 COTSUBU 真無線耳機是一款出色的產品,除了可愛的外觀、平易近人的價格以外,小巧的體積與配戴舒適性都是令使用者津津樂道的優點;今年 final 再度於台灣推出 ag 的全新真無線耳機 ag PITA ,相較 COTSUBU 更著重配戴的舒適性,甚至喊出即便側躺也仍舊舒適的特色,此次針對這款產品進行介紹。
▲ PITA 的盒裝
▲內包裝設計
▲採用粉餅盒形的充電盒
ag PITA 的外觀採用圓潤的設計,充電盒採用粉餅式的上蓋設計,耳機與充電盒皆採用 ag 獨特的粉雪塗層,具備抗指紋與油漬的特性,同時顏色也選擇柔和的色調,像是筆者此次開箱的天空色,就很像淺藍色的粉筆的質感。此外,雖然 PITA 屬入門級產品,不過仍採用觸控設計,只是筆者在使用後認為對這款產品主打的使用型態或許使用物理按鍵會好一些。
▲左為 COTSUBU 充電盒,右為 PITA
ag PITA 是一款輕盈的小型真無線耳機,不過若從帳面規格與實際視覺, ag PITA 反而較 COTSUBU 略大且略重,如果單從理論上會質疑變大又變重怎麼會更為舒適;然而 ag PITA 是藉由人體工學的方式,使耳機配戴到耳朵後更為服貼不壓迫,尤其把 COTSUBU 與 PITA 放在一起,就可明顯感受到與線條工整的 COTSUBU 不同, PITA 的線條有著更多的變化。
▲ PITA 明顯較狹長
▲對比之下 COTSUBU 線條較有設計感, PITA 則追求人體工學
▲ PUTA 導管的角度更為傾斜
▲招牌的 final TYPE E 耳塞
ag PITA 藉由貼近耳朵的內側使用圓潤的設計,以及延伸到前方噴嘴的方式,使 ag PITA 能夠自然的與耳廓與耳道貼合,同時藉由扁平的框體設計一方面減少耳機向外的突出,另一方面則進一步分散配戴的壓力,藉此使 PITA 即便是處於使用者側躺也不至於產生壓迫性,耳塞則是搭配熟悉的 final 專利真無線耳機專用 TYPE E 耳塞,兼具隔音與舒適性。
▲筆者垂直配戴時有些許的漏音,但不影響聽感
▲水平配戴的隔音較好
ag PITA 的初步配戴感酷似 COTSUBU ,同樣是相當輕盈且與貼耳,不過由於內側的線條更圓潤,加上貼合面積更大, PITA 配戴更為穩定,同時從外人的視覺也更貼近耳朵,另外 PITA 也承襲 COTSUBU 在配戴時可直立或橫躺兩種佩戴方式,以筆者個人的耳型在橫躺時的密閉性較佳,直立時由些許的漏音現象。
▲側面觸控設計雖然美觀方便,不過若側躺手掌壓著的時候會誤觸
筆者也嘗試進行側躺,確實如 ag 所聲稱的幾乎沒有壓迫感,令筆者想到 BOSE 的舒眠耳塞,不過若真的像示意圖一樣用手掌撐著耳朵側躺,則會不小心由於手掌與耳機側面接觸觸發功能鍵機制,也是筆者認為使用物理按鍵可能會比較好的理由。
▲ PITA 同樣不支援 app ,純靠物理調音
ag PITA 也如同 COTSUBU 一樣不具 app 功能,故也無法進行額外的調音或是觸控功能的定義,但這也是 final 集團除了 ZE8000 以外真無線耳機的共同特色,畢竟 final 仍認為與其透過大量的數位校正,不如直接自物理調音著手; ag PITA 雖然價位比起 COTSUBU 更便宜,但也不因此放棄品牌原則,仍由 final 音響工程師進行音質調整。
▲ PITA 的風格與 COTSUBU 相近,不過不支援 aptX 編碼
ag PITA 的調音風格與 COTSUBU 相當類似,皆是以主流年輕族群喜好的微 V 曲線與略快的節奏,但不會如某些品牌產生過猶不及的銳利感或是低頻爆量,而是在動感與聆聽的舒適感達到不錯的平衡點,大致上很趨近 COTSUBU 的表現,不過若設備支援 aptX 編碼,則僅提供 SBC 與 AAC 的 PITA 的細節與立體感表現就會弱一些;此外,受限耳機輕量化設計, PITA 單次的續航力約 5 小時,算是相對一般的表現。
▲ PITA 相較 COTSUBU 更重視配戴感
由於價格與實際表現的差異不大,筆者個人認為 COTSUBU 與 PITA 應該可視為相同級距的產品,同樣為強調小型化與輕盈的真無線耳機,不過 COTSUBU 更著重設計感以及整體體積的微型設計,此外還支援音質略好的高通 aptX 編碼,而 PITA 的特色則是在配戴感以及藍牙版本採用更穩定的藍牙 5.3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