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環境永續議題持續升溫,對製造業也成為企業形象重要的指標,其中早早就在各項發表會自我揭露包括再生材料與再生能源導入狀況的蘋果宣布,除了企業營運已實現碳中和以外,與全球供應商將再生能源使用率增長 30% ,於 2022 年總使用率提升到 13.7GW ,同時與 250 多家全球製造合作夥伴攜手以協助蘋果實現 2030 年生產脫碳的願景,包括來自中國的 70 家供應商也允諾將導入 100% 再生能源。
蘋果有 40 家製造合作夥伴在 2022 年加入蘋果供應商清潔能源方案,蘋果也呼籲其供應商對所有蘋果相關營運進行脫碳,尤其是採用 100% 再生電力;蘋果當然也不是單方面要求製造商設法配合,而是與其攜手制定實施清潔能源與減碳的解決方案,借助 Clean Energy Academy 提供免費資源與訓練程序,協助製造商以其地理位置、營運情況制定減碳策略。
蘋果全球供應鏈自 2019 年起,使用再生能源的容量擴大 5 倍,並在 2022 年實現 13.7GW ,相當減少去年 1,740 萬公噸碳排放或減去 380 萬汽車的碳排放;除了用於製造的減碳外,蘋果透過在全球支持 1.5GW 的再生電力,用於 44 個國家的企業辦公室、資料中心與零售商供電,並直接在中國與日本投資近 500MW 的太陽能與風能,進一步解決供應鏈上游碳排問題。
在合作夥伴當中,蘋果與美國製造合作夥伴的再生能源進度相當穩定,供應商清潔能源方案中的 27 家供應商已透過多種方式成功減碳,包括Bemis Associates 在內的一些供應商已實現與蘋果相關生產導入 100% 再生能源,而 Coherent Corp. 借助綠色公用電力計畫趨近 100% 再生能源導入率,包括 Qorvo 等其它供應商亦積極透過 PPA 購電協議取得包括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南元。
▲位於加州 Santa Clara 的 Bench-Tek Solutions 的太陽能板
另外 80 家中國供應鏈亦已經允諾導入 100% 再生電力,在 2020 年加入蘋果供應商清潔能源計畫的鵬鼎控股 Avary Holding 正自行發起計畫促進其供應商導入再生能源與脫碳;同時 2019 年綠色債券的收益用於蘋果對中國清潔能源基金的投資,做為幫助中國供應商與再生能源連接的先河,截至目前為止已協助蘋果與其供應商投資超過 650MW 再生電力。
在歐洲,蘋果的 30 家供應商正積極使用清潔能源,包括 Viscom AG 和 Victrex 在內的 6 個合作夥伴已經實現使用 100% 再生電力進行所有 Apple 相關業務。最近加入 Apple 供應商清潔能源方案的 Bosch Sensortec GmbH 以及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透過綠色公用電力事業計劃,即將實現 100% 再生電力。
而在日本, 34 家製造夥伴允諾採用 100% 再生能源用於與蘋果相關生產活動,太陽控股 Taiyo Holdings Co., LTD 等企業正積極採用太陽能解決方案;在今年宣布加入協議的羅姆半導體 Rohm Company Limited 、日寫 Nissha Co., Ltd 等也將透過購電協議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同時蘋果在日本亦與合作夥伴透過日本氣候領袖夥伴 (Japan Climate Leaders’ Partnership) 等合作關係,使清潔能源佈署更為經濟實惠。
蘋果在韓國則持續呼籲制定積極的 2030 國家再生能源目標與參與合作倡議,藉此提升透明度與增加具成本效益的選項,其中包括購電協議;總部位於韓國的 18 家供應鏈夥伴已加入供應商清潔能源方案,其中 LG Innotek 使用現場太陽能來履行其承諾,SK Hynix 則已達成在國內使用 100% 再生能源進行所有 Apple 相關生產活動。
▲蘋果 2019 年發行綠色債券的運用情況
蘋果自 2019 年開始發行綠色債券,並制定達 47 億美金的綠色債券投資,當前已經支付 32 億美金,包括前兩支總計 25 億美金的債券;當前蘋果自 2019 年綠色債券的收益撥出 7 億美金並用於 59 項專案,其中包括為供應商開發和分配清潔能源培訓資源,以及在日本、越南和韓國進行的合作倡議工作。
而在 2019 年綠色債券支持的專案預計將在其生命週期內減少超過 135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除了在整體供應鏈中建設再生能源容量外,Apple 去年的綠色債券投資也支持整體事業的廣泛環境創新,包括低碳設計、能源效率,以及在全球電網中擴展再生能源。例如 2019 年債券贊助的 IP Radian Solar 已經近期於德州 Brown County 投入營運,當前發電量達 320 MW 。另外亦用於支持公司位於加州 Monterey 的 California Flats 太陽能發電場的公用事業規模電池,用於儲存 240MW/h 的再生電力,可望解決再生電力間歇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