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2)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評測:內外工藝升級並具備Hi-Res Wireless Audio認證

2023.03.22 11:30PM
照片中包含了音響器材、產品、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以透明感設計著稱的 Nothing 宣布將品牌經典產品進行全面升級,推出 Nothing Ear (2) 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在延續與 Nothing Ear (1) 的透明感設計前提下由外觀至單體與晶片進行全面提升,同時借助支援 LHDC 5.0 ( HWA )編碼,成為符合 Hi-Res Wireless Audio 認證的高音質真無線耳機,此外降噪能力與連接穩定度也同步提升。

▲ Nothing Ear(2) 的包裝

▲通過 Hi-Res Wireless Audio 認證

▲同樣是無法還原一次性包裝

▲內盒即提供 Nothing X app 的 QR Code

▲盒裝配件

▲橢圓耳塞與編織層包覆的充電線

Nothing Ear (2) 將於3月22日率先在 Nothing 官方網站上架,售價為 4,590 元,另外 GQ Shop Taiwan 、誠品書店實體店及DYCTEAM 實體店將於 3 月 23 日起優先販售, 4 月 6 日起將在包括台灣大哥大、皇鋒通訊 EC官網、PChome24h購物、momo購物網、蝦皮購物、 Yahoo! 奇摩、博客來、法雅客和 miko 米可 3C 手機館開賣。

▲乍看下與第一代相似

▲耳機殼體採用三色射出成型技術,較前一代提升密閉性

雖然 Nothing Era (2) 看似與 Nothing Ear (1) 差不多,不過外殼體結構與製程經過全面性提升,將原本採用二色成形的耳機殼體提升至三色成形,減少殼體零件數量以及零件與零件間的組合,使耳機殼體密閉度獲得提升,耳機主體亦因此提升至 IP54 防水,同時也提升耳機的耐用度;另外 Nothing Ear (2) 並未使用觸控,而是採用位於耳桿前端的實體鍵,據稱是為了避免誤觸與手指帶有水分無法感應的問題。

▲充電盒體積縮減,較前一代更薄

▲白色件由底下往上鑲嵌到下層的透明殼

▲支援 2.5W 無線充電

另外充電盒的體積相較前一代產品減少 20% ,主要的關鍵在於減少一塊組件,拿掉原本內殼體的非透明零件的下半部,改以三片結構,雖然官方的示意看似是拿掉內部底層的組件,不過實質上則是將原本位於內部的耳機放置與電池保護殼自由上而下安置在底部的透明殼,改為自透明殼下方往上嵌合,不過新充電盒仍保有無線充電功能,支援 2.5W Qi 無線充電規格。

▲搭載 11.6mm 單體

Nothing Ear (2)的耳機主體採用雙腔體結構,並輔以全新開發的 11.6mm 單體,雖小於開放式設計的 Nothing Stick (1) 的單體直徑,不過 Nothing 強調是在入耳式結構與驅動表現取得平衡而決定的直徑,並採用 PU 搭配石墨烯塗層,再搭配 N52 級磁鐵,確保單體表現能超越前一代產品。

▲支援 LHDC 5.0 編碼,不過目前普遍僅中國品牌 Android 手機支援

在電子技術部分, Nothing Ear (2)搭配全新的藍牙晶片,並將藍牙天線自耳桿內側改為耳機側面,使與手機連接的藍牙訊號更為穩定,同時也具備藍牙雙連接待機的功能,單次續航力;不過雖然 Nothing Ear (2) 支援 24 bit / 192kHz 的 LHDC 5.0 高音質編碼,但此編碼多為中國體系品牌支援,例如筆者手中的 Pixel 7 Pro 手機就未開通,只是這種困擾只對 Android 用戶有影響,對 iOS 用戶而言無論是哪種高音質編碼都還是浮雲。

▲並非使用觸控,而是使用耳桿朝前的凹槽的按鍵(照片耳桿內側較小的銀色區塊)

Nothing Ear (2) 在降噪技術也獲得提升,除了強化演算法與取樣,也針對使用情境加入三階段的主動降噪強度,自最高針對大眾運輸的 -40db 、針對戶外走路的 -30dB 至針對一般室內環境的 -20dB ,另外還提供個性化降噪模式,透過約 5 分鐘的時間搭配多項聽力檢定後針對個人聽力進行客製化的調音與降噪設定。同時 Nothing 強調 Nothing Ear (2) 也強化通話收音,借助三麥克風提供更清晰的通話體驗。

▲聲音表現算中性,低頻量感不多不過下沉表現不錯

由於取得測試品的時間不算長,這兩天也剛好在忙熬夜的活動,僅簡單針對預設狀態進行基本體驗,首先橢圓耳塞的部分似乎與筆者耳型不太符合,嘗試 M 號或是 L 號都未達最佳密閉狀態,可能需要透過個性化降噪功能補正才能達到較好的環境音消除效果;另外實體按鍵較小,按壓時會稍微搖動到耳機,至於聲音表現大致偏向中性偏通透,不至於過於冰冷或過暖,不過預設的調音低頻則呈現下沉比量感有感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