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ixel 7 Pro 使用日本 eSIM 行動網路服務體驗,如何操作、與換實體 SIM 卡比較有何優劣

2023.03.17 02:31PM
照片中提到了OO、G,包含了硬件、谷歌像素 7 專業版、電腦硬件、谷歌、相機

雖然 Pixel 7 Pro 稱不上完美無瑕,不過畢竟是在台 Android 陣營少數提供 eSIM 功能的機型,現在許多海外行動網路服務業者開始提供 eSIM 的版本,筆者也想體驗 eSIM 與一般購買實體 SIM 卡使用體驗的差異,故在個人假期前往日本旅遊時購買了 eSIM 嘗試,這邊簡單從操作、設定到在東京的體驗簡單的介紹。

▲ eSIM 是將 SIM 卡加以晶片化,不須卡槽與讀取接點可減少手機內空間

eSIM 是甚麼? eSIM 是一種針對行動通訊識別認證的機制,將傳統需透過獨立卡片( SIM 卡)改為使用具加密的晶片取代,僅需在設定中透過指定方式加入 SIM 卡資料即可設定並提供服務,對手機裝置商而言, eSIM 由於不需要容納卡槽的空間與讀取用的接點,能夠進一步挪出手機內部有限的空間,但由於對電信服務業者則會使服務商轉移的流程變得更簡單,目前在台灣電信業者對 eSIM 的態度較為曖昧不明,不過在歐美已有許多系統服務業者開通服務。

▲當前提供海外遊客的日本 SIM 卡服務業者多基於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網路服務的第二類電信業者

提供海外旅客日本 eSIM 服務的業者原則上仍為第二類電信業者(如 7-Eleven 電信、無框),即是透過向具有網路服務的第一類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等)承租頻寬提供服務的業者,差別在於承租的第一類電信業者本身的基地台的訊號強弱,以及服務業者如何協調使用者能取得的網路速度,畢竟第一類業者為了鞏固自身客戶的服務品質還是會優先把頻寬撥給自身客戶。另外目前日本無論實體 SIM 或 eSIM 都還未提供 5G ,僅提供 4G 服務。

▲現在已有不少業者提供 eSIM 服務,同樣網路服務多半比實體 SIM 卡略貴些許

服務的模式選擇方面, eSIM 當前與實體 SIM 卡的服務模式相同,主要包括每日最大高速網路用量型,是在使用超過一定流量的高速網路後降速,以及提供定期總容量,是在一定天數提供總網路流量;有些業者會強調提供不限流量高速網路,然而在日本也很少有真正的高速寬頻不限速,若有大量頻寬佔用現象有時會受逞罰機制限制,有一部分實質是提供定量每日高速網路服務,有些則聲稱一旦被逞罰可連絡客服協助重新開通,這部分就看個人如何衡量。

▲購買前建議從系統先查看平常網路的使用習慣再決定購買定期或是定量服務

由於現在的智慧手機都可提供個人每日網路應用程式流量的監控圖,筆者認為可以從這些數據資料推估自己實際需要購買的網路流量,倘若本身有較重度的社群服務黏著或是較重度即時串流影音服務觀看習慣,最好購買較大容量的服務,以及在日本期間盡量透過飯店或是公眾網路預先下載內容,否則一旦受到限速懲罰,網路速度就僅剩下能傳送文字訊息的速度。

▲雖然都是第二類電信,但承租的第一類電信的基地台分布也會影響收訊與服務體驗

另外若是從網路平台購買前,建議可與客服諮詢前往的地方的各家電信業者服務品質,畢竟每家電信涵蓋的狀況也不盡相同,集中在郊區或集中在都會區合宜的網路服務業者也可能不同,例如此次筆者旅程多集中在東京都會區,詢問客服後,對方建議筆者選擇 DoCoMo 服務,並提及若在郊區為主則會建議選擇 Soft Bank 。

▲ eSIM 不用插拔卡槽,減少過程當中 SIM 卡遺失的風險

不過單純從價格比較,目前購買 eSIM 的成本還是比實體 SIM 卡高,筆者也不知道原因,但以筆者最後選擇 8 日 10GB 定量型,相較實體 SIM 卡約高出 100 元左右。然而購買 eSIM 有幾個相較實體 SIM 卡的優點,第一就是不用實體取件,多半在下定後對方就會透過電子郵件發送對應的 eSIM QR Code ,其二是由於不需佔用卡槽,也不用擔心在抽換卡片時 SIM 卡遺失的問題,當然也不會有忘了帶退卡針一時無法抽換的問題。

▲基本上從拍賣業者購買後會收到一份 QR Code

▲選擇改用下載 SIM 卡

▲在手機系統選擇 eSIM 後會跳出這樣的掃碼功能

▲掃描後會需要透過網路進行 SIM 卡下載故建議先在台灣加入 eSIM ,只要未啟用連上網路就不算 Day 1

若要能夠快速使用 eSIM ,一般會建議先行在出發前就先掃描 QR Code 加入服務,因為 eSIM 仍需透過網路 OTA 方式加載,雖然現在多半機場都已提供免費 Wi-Fi ,但可能由於使用者較多卡頓;在 Pixel 7 Pro 是在設定的電信服務選擇加入 SIM 卡,掃描 QR Code 後等待一段時間就會完成加入 eSIM 卡,不過這時候如果人還在台灣也別猴急選擇開通 SIM 卡,因為除了無法連接到正確網路服務外,萬一真的開通了就會成為使用服務的 Day 1 了。

▲只要關閉原本 SIM 卡的服務與關閉漫遊就可不用取出實體 SIM 卡也不怕打擾

等抵達日本後,先開通 eSIM 卡功能,若原本的 SIM 卡沒有要在旅途期間使用(例如筆者休假連電話都不想接聽),記得也順手關閉原本 SIM 卡服務;像是此次筆者選擇的 SIM 卡服務惠要求設定 APN 與啟用漫遊服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業者提供的設定程序提到一旦服務設定完成即可關閉漫遊,但筆者實際使用以及與業者客服諮詢後表示目前 Pixel 手機仍需維持漫遊,關閉漫遊則會中斷服務,但 iOS 就無此問題。

▲不知為何筆者使用預設自動連接網路等了很久,最後索性手動強制連接到 DoCoMo 網路服務完成開通

筆者實際在機場設定到完成連接之間花了一些時間,從宣布落地可開啟電子用品無線服務後,一直到要出關前才連上網路服務,主要是若維持在自動搜尋網路服務則一直未連上網路服務,筆者最後是透過手動強制加載 DoCoMo 服務後才順利連上服務,不過由於沒有其他對照組,也不確定自動搜尋網路服務需要漫長的連接時間是否是正常現象。

▲雖然使用上大致沒問題,不過前往郊區或是較深的地鐵路線仍可能無法連網

在日本實際使用時,由於筆者主要是使用社群以及與朋友透過即時通訊軟體進行文字交談,在多數的情況仍屬流暢,但在東京地鐵服務幾個較深的車站或是前往郊區的電車移動路線中會出現偶而無法連接的現象,如果是作為路線規劃查詢,筆者仍建議一旦在 Google Maps 完成前往的地點的路徑規劃,暫且先不要在電車移動過程關閉,否則可能會遇到中途網路服務中斷,在抵達車站後缺乏正確出站資訊的情況。

▲ 7 天 6 夜筆者大概使用了近 6GB 網路

▲ Facebook 與 Instgram 真是謝謝你們捏...吃了那麼多的流量...

另外在網路服務用量分析方面,可能由於筆者算是較為頻繁觀看社群資訊,縱使筆者已經關閉 Facebook 自動播放影片與江 Instgram 選擇行動網路低品質影片功能,也將多媒體自動備份改為僅限 Wi-Fi 連接,也沒有觀看 Facebook 短片或限時動態, Facebook app 仍占用相當龐大的網路用量,雖然最終網路用量仍低於筆者所購買的流量,但建議購買 SIM 卡服務前還是需要檢視自身的網路服務使用情況,再決定適合購買定期型或是定量型網路服務,後者雖然可獲得較高的總網路頻寬,不過部分服務條款會在超量後直接中斷網路服務。

▲好呦,國際版 Pixel 不能使用基於 FeliCa 的電子西瓜卡但偵測到日本電信網路服務就強迫開啟拍照聲 

筆者認為,在相同服務項目的前提之下,選擇 eSIM 與實體 SIM 卡的體驗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雖然 eSIM 相較之下價格較高,但不須取貨或實體通路購買掃碼即用,也不用開啟手機的卡槽安裝(除了退卡針還有要拆手機保護殼的麻煩)與保管原本 SIM 卡的問題,只可惜目前在台販售的 Android 手機多半仍未提供 eSIM ,故也多半僅限 iOS 用戶能夠順利體驗。

▲單純從價格比較 eSIM 還是比實體 SIM 略高,不過沒有保管卡片問題則相當便利

不過由於以往筆者前往日本遊玩即便使用 Pixel 手機仍是使用原本電信業者的限流量漫遊服務,筆者第一次在 Pixel 手機使用日本在地的網路服務才發現一個令筆者有點頭痛的問題,就是即便非日本版的 Pixel 手機,一旦偵測到使用日本當地的電信業者服務,就會強制開啟拍照的聲音以符合日本當地的要求,雖說筆者自己也另外帶了相機拍照,但 Pixel 7 Pro 發出的拍照聲響還是令筆者覺得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