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測三星今年的超旗艦智慧手機 Galaxy S23 Ultra 後,三星詢問後續是否還想評測 Galaxy S23 與 Galaxy S23+ ,由於兩款機型的主要差異在於螢幕尺寸與電量,筆者從中選擇了 Galaxy S23 ,原因無他,正是由於 Galaxy S23 是 2023 年第一款合手尺寸的旗艦機型,前幾年小尺寸旗艦多給人續航力不足、容易發熱的刻板印象,那換上新結構與 Snapdragon 8 Gen 2 表現能否令人耳目一新,是筆者所想知道的。
▲別說一手掌握的小尺寸旗艦機、條件放寬到一手掌握的智慧手機越來越稀有
雖然由於影音服務盛行,消費者越來越偏好較大的智慧手機螢幕尺寸,不過仍有一群追求能夠一手掌握尺寸機型的使用者,然而也由於現在消費者汰舊手機產品的周期延長,手機品牌多半也將重心放在更受消費者偏好的主流尺寸,只剩幾個品牌默默還持續提供小尺寸旗艦機,去年台灣市場上也僅有華碩、三星與 Sony 三個品牌提供約 6.1 吋以下螢幕的機型,其中華碩的 ZenFone 9 由於使用台積電製程的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使用體驗明顯佔優勢。
▲相較 Galaxy S22 使用的輪廓切割設計, Galaxy S23 鏡頭模組就沒那麼突兀
Galaxy S23 相對去年 Galaxy S22 的設計語言有所改變,不再使用自機身邊框延伸的輪廓切割設計,機背鏡頭模組設計改為獨立凸點設計;雖然只是機背左上角簡單的設計語言修改,不過畢竟 Galaxy S23 鏡頭模組與 Galaxy S23+ 相同,取消輪廓切割的高原設計後,使得機背鏡頭模組的視覺面積變小,整體更為簡約。
▲除了螢幕最大亮度與另兩款機型看齊,採用高通第二代超音波指紋辨識也提升實用性
相較 Galaxy S22 ,看似只有修改機背與更換處理器的 Galaxy S23 好像變化不大,不過仍有幾項關鍵的技術規格提升,首先是螢幕的最大亮度提升至與兩款更大的機型相同的 1,750nits ,不再比另兩款機型最大亮度偏暗,有助提升戶外使用的可視度,另一個升級的關鍵技術是超音波指紋辨識技術升級至自由度更高、辨識速度更快的 Qualcomm 3D Sonic Sensor Gen 2 ,進行解鎖時比起先前機型更易使用,不過據稱搭配螢幕保護貼時需花點心思挑選與黏貼。
▲比較可惜的是快充維持在 25W 而非另兩款機型的 45W
續航力是近年小尺寸旗艦機頭痛的問題,旗艦級平台固然會使用先進製程,但也由於效能不斷提升使得運作時的能耗更高,不過若要提升手機內部空間搭載大容量電池則須做出取捨,或是減少鏡頭模組,或是設法利用機構工程追求內部布局的最大化;在前一代的 Galaxy S22 顯然電池容量就較主流旗艦機更小,此次 Galaxy S23 則將電力略提升到 3,900mAh ,搭配新世代處理器與面板應有所改善,但可惜的是快速充電仍保守的使用 25W 規格。
▲基本效能測試
▲效能掉落曲線相當趨緩,不過相對尺寸較大的 Galaxy S23 Ultra 的掉落幅度仍大了一些
▲上限仍控制在 43 度
Galaxy S23 搭載的是針對三星 Galaxy 裝置特規的高通 Snapdragon 8 Gen2 for Galaxy ,原則上與標準 Snapdragon 8 Gen 2 只有時脈設定差異,基礎架構完全相同,也同樣採用台積電製程,不過為了在小尺寸機型維持效能,三星此次也進一步強化內部的散熱設計,添加上一代機型所沒有的均溫板,雖然最終效能的持續性仍不及 Galaxy S23 Ultra ,不過在 3DMark 效能持續性測試的效能下降曲線相當緩和,已不再呈現斷崖式的效能滑落現象。
▲高亮度 120Hz 續航預估
▲高亮度 60Hz 續航預估
▲低亮度 60Hz 續航預估
而對於使用者較為擔心的續航力問題,雖然電池容量僅從 3,700mAh 提高到 3,900mAh ,仍不及主流的 4,500mAh 以上,但此次 Galaxy S23 相對前一代產品已有顯著的提升,將亮度切到系統愈設的峰值紅線前,使用 120Hz 約為 10.5 小時,限制在 60Hz 則有 11 小時 16 分,若把亮度降至約 20% 則進一步提升至 16 小時,合理推測若一般日常使用應該可有超過 10 小時以上的電力。
▲後方鏡頭模組規格與前身相同,但受惠新平台技術影像品質也隨之提升
▲使用 Galaxy S23 拍攝的照片,筆者覺得較大的問題反而是主鏡頭大光圈造成邊角容易出現散景的問題
相機規格部分, Galaxy S23 相較 Galaxy S22 主要是將前鏡頭改為 12MP 新模組,主鏡頭規格則與前一代相同,主鏡頭為 50MP ,超廣角鏡頭為 12MP ,長焦為 3 倍 10MP 元件,然而 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 具備更先進的影像增強處理,故影像品質也獲得提升,其中體感比較明確的是主鏡頭手持夜景模式僅需 1 秒、另兩個鏡頭約 2 秒,能大幅提升拍攝的成功率。不過不知為何,在 Galaxy S23 快門觸發的卡頓似乎較 Galaxy S23 Ultra 明顯。
▲雖然數位變焦到高倍率稱不上出色,不過已比多年前出現 10x 數位變焦的品質優異許多
不過相較頂規的 Galaxy S23 Ultra ,由於長焦鏡頭僅搭載單一 3 倍光學焦段,故若有拍攝較遠題材需求時,筆者建議盡量控制在影像增強較佳的 3 倍以內(不過系統的快速焦段則是設在 10X ),若直接切到 30x 焦段則影像品質會顯著降低,但在光線良好的前提,比起兩三年前剛開始出現潛望長焦技術時的 100x 變焦的品質已經好很多,顯見近年影像增強技術仍不斷的精進。
▲夜拍若是靜態題材建議開啟夜景模式,能夠改善高對比如燈箱的細節
▲從外面看內部相當暗...
▲使用夜景模式後拍起來彷彿多了一盞強光
雖然從三星自己預估的銷售佔比,已不難理解手機品牌對小尺寸旗艦機抱持過高的銷售期待,不過也不代表是場沒有小尺寸機型的需求,然而矛盾的是扣除旗艦機以外,主流機型幾乎清一色的被大螢幕機型佔據,小尺寸機型反而更寥寥可數,或許也是由於會對於小尺寸手機有所堅持的使用者,也不願在使用者體驗被妥協,或許也是當前小尺寸機型多為搭載頂級處理器的機型。
▲小尺寸機型在市場近乎絕跡,但不代表沒有市場需求
回到目前市場上的小尺寸旗艦機,雖然 Galaxy S23 由於甫上市導致價格也相對較高,但無論是續航力、使用體驗都較去年之前的機型有感提升,同時 168 克的輕盈重量以及長 146.3mm 、寬 70.9mm 的一手掌握大小,都是符合尺寸旗艦機愛好者的規格,考慮到尺寸能容納的硬體限制,要說比較可惜的大概就是充電功率不若另兩款機型來的高,若下一代機型能夠使充電功率與另外兩款機型看齊就更好了,也希望三星還能繼續堅持 6.1 吋以下螢幕機型的開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