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今年 5 月公布新一代旗艦級主動降噪藍牙耳罩耳機 WH-1000XM5 ,一改前四個世代著重電子系統的強化, WH-1000XM5 採用全新的外型設計、單體與數位技術,具備全面提升的降噪能力與音質,先前已經在台灣上市後進行評測介紹,不過隨著台灣防疫政策調整,筆者也迎來 COVID-19 後首次的海外出差,也藉此機會向 Sony 借得 WH-1000XM5 進行飛機上的深度體驗。
對於 WH-1000XM5 基本技術與規格有興趣可見 6 月份的產品評測: Sony 降噪黑科技旗艦裏外全面進化, Sony WH-1000XM5 藍牙主動降噪耳機評測
▲飛機艙環境相較辦公室、捷運對於降噪能力是更大的考驗
若以一般辦公室、通勤等日常使用,現行多數的主動降噪藍牙耳罩耳機已相當夠用,不過一旦把使用情境換到需要長期使用且暴露在大量噪音的環境,評量的基準會變得更為嚴苛;筆者會把幾點納入關鍵,包括降噪表現、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性、音質、電力與攜帶上機的方便性。
由於筆者個人使用習慣關係,僅有搭乘長途交通工具才會使用主動降噪耳罩耳機,故筆者的 Sony 第一世代主動降噪藍牙耳罩耳機 MDR-1000X 雖歷經兩次更換耳罩,但至今功能仍相當正常,雖然 MDR-1000X 推出至今已 6 年之久,不過撇除追求極致以外,筆者使用上倒也沒有甚麼不滿,不過對照 WH-1000XM5 ,也不禁感嘆這幾年主動降噪與藍牙技術的大幅進步。
▲久違的機上實戰,題外話就是 JAL 的餐點真的是不錯呢...
此次的行程是由台北松山機場飛到日本羽田機場後,再自羽田機場飛到夏威夷檀香山國際機場,最後轉夏威夷離島線到達目的地,其中三段國際航班為新型的波音 787-9 ,自羽田回台則是波音 777-200 ,夏威夷的離島航班為波音 717-200 ,其中時間較長的一段為羽田至夏威夷,去程約 6 小時、回程為 8 小時。
先從攜帶的方便性開始談起,因為工作需求,筆者會把筆記型電腦、相機以及擔憂託運疏失影響工作流程的充電設備使用相機背包裝載登機,另外機上可能會使用到的小物,例如護照、錢包、行動電源、充電線、耳機等會放在三角單肩包;不過雖然 WH-1000XM5 的收納包體積縮小,但由於耳罩並未折疊,導致面積偏大無法收進筆者個人慣用的單肩包,當然同樣也沒有摺疊機構的 Bose 700 也有相同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配戴的舒適度,筆者認為的舒適度分為幾個方面,一個是耳機配戴的輕盈感,另一個則是耳罩與耳機配重在長時間使用是否會造成壓迫與悶熱; WH-1000XM5 大量使用再生塑料作為主體,重量約 250 克,在高階藍牙耳罩耳機是相當輕盈的,甚至比把罐裝飲料放在頭頂還沒有重量感。
▲ Soft fit leather 材質耳罩舒適度比傳統合成皮出色,不過耐用度仍舊是未知數
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性方面,受惠全新的 Soft fit leather 材質耳罩, WH-1000XM5 不僅有著宛如矽膠材質般的隔音能力,但同時在飛機環境長時間配戴也沒有悶熱感,同時耳機本身重量偏輕以外,重心配置也相當得宜;不過畢竟耳罩耳機本身尺寸關係,搭配攜帶式頭枕會相互干涉,但這應該算是多數包覆整個耳朵的中大尺寸耳罩耳機都會面臨的情況。
雖說 MDR-1000X 的降噪能力至今仍能滿足筆者搭乘飛機的需要,但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WH-1000XM5 的降噪更令人感受 Sony 持續針對降噪技術精進; WH-1000XM5 的 Soft fit leather 比起以往合成皮革耳罩能隔絕更多的環境聲,且採用 8 麥克風進行環境收音並搭配 QN1 + V1 複合處理器與全新的 30mm 驅動單體,把原本吵雜的經濟艙環境包括飛機發動機、飛行的風切等噪音壓抑到如同背景輕音樂一般,尤其是離島航線的波音 717-200 感覺更為明顯。
▲頭部轉動到一定程度後的耳罩縫隙在高度噪音的飛機艙內會產生一瞬間的外部噪音湧入
不過筆者在使用期間仍會在特定情況發生短暫降噪效果不佳的情況,即是進行頭部的 90 度轉向後的短暫數秒,筆者推測此情況可能由於耳罩受到頭部轉動後造成開口,使得耳罩的密合度不像正常配戴情況,才會使得轉頭時會發生降噪效果降低的情況;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用餐時,畢竟進食情況會牽動頸部附近的肌肉,在大口咀嚼時也多少會影響耳罩下半部的密合。
音質的提升也是筆者認為 WH-1000XM5 的顯著提升之處,雖說筆者對於在飛機上使用降噪耳機的音質要求相對不如有線耳機,不過 WH-1000XM5 的低頻比以往更為收斂,考慮到長途飛機上休息能避免過重的低音產生額外的疲倦感,其次是 WH-1000XM5 背景的寧靜度也更出色,雖可感受聲音較為柔和而非銳利取向,但細節資訊與分離感仍在。
▲即便開啟 LDAC 與主動降噪也有超過 20 小時以上的電力
至於續航力部分, Sony 官方給出的數據在開啟降噪下最多可達 30 小時,筆者則是僅在搭乘飛機的情況下使用,開啟主動降噪與 LDAC 編碼聆聽,同時也不進行充電(反正其他情況還有另攜帶另一對攜帶較方便的真無線耳機),累計整趟飛行約 22 小時,還能剩下約 20% 左右的電力,筆者個人認為是相當出色的。
雖說 WH-1000XM5 並非完美無瑕,但評估到整體的使用經驗與舒適性,應該也是當前在飛機上使用名列前廟的頂級主動降噪藍牙耳罩耳機,雖然現在前一代產品 WH-1000XM4 已經開始降價出清,不過如果是著重在飛機上等長時間處於高度噪音環境使用,筆者認為除了更優質的噪音抵銷能力以外, WH-1000XM5 更舒適的佩戴感也更顯露其價值所在,更不用說更出色的音質表現也同樣是 WH-1000XM5 的強項。
▲雖然收納包的體積比舊款來的小,不過面積就大了不少
以筆者這趟機上使用體驗,對筆者而言覺得比較麻煩的應該還是耳機收納後的尺寸問題,平面面積就是剛好收不進筆者慣用的機上收納包,但可理解 Sony 想藉由簡化機構減少以往摺疊設計可能引起的破損與斷裂問題,畢竟結構越簡單強度也往往更出色,不過反過來說如果換一個容量再大一點的隨行收納包也是另一個解決方法,但沒事真的不會想再亂買包包占用居家空間。
但如果問筆者有沒有自 MDR-1000X 升級到 WH-1000XM5 的意願,筆者的答案應該會是否定的,因為筆者對機上使用主動降噪耳機的要求目前 MDR-1000X 都能勝任,除非電池壽命已盡或是遇到機構故障難以修復,否則筆者不會有為了升級而升級的意願,否則就違背環境永續的初衷了;但反過來說,若筆者今天不得不添購新的主動降噪耳機, WH-1000XM5 肯定是列入筆者的首選清單中。
▲ WH-1000XM5 確實升級有感,只是筆者自己慣用的主動降噪耳機還能使用前不會刻意替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