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年底,來自澳洲的腦科學研究公司 Cortical Labs 宣布他們已經成功教會了一顆「人類腦細胞」如何遊玩經典街機遊戲《Pong》。根據他們的說法,這場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找出一種能夠教導人工智慧如何像生物的腦袋一樣快速學習事物的方式,因為一般來說,生物的腦袋目前依然能夠達成比機器還要更有效率的學習速度。
時間來到了將近1年後的現在,Cortical Labs 再次於《神經元》期刊上發佈了他們的最新研究報告,詳細解釋了他們是如何教導 80 萬顆連上電腦的細胞遊玩單機遊戲版的《Pong》。首先,他們將人類腦細胞植入到電腦晶片上,並放置於拇指大小的培養皿中,並連上電腦。接著,這塊晶片就能發送由腦細胞產生的電子訊號,同時也能接收研究人員傳送的訊號。在這一次的實驗中,這些訊號會告訴腦細胞《Pong》遊戲中操作桿和球的位置,讓它們進行操作上的判斷。
研究人員教會了這些腦細胞一種名為「自由能原則」(Free Energy Principle) 的概念,基本上就是讓這些腦細胞自由判斷他們的環境。如果將一切簡化來說的話,人腦只是相當複雜的模式識別 (pattern recognition) 機器,因此當這些腦細胞在《Pong》中表現良好時,這群研究人員也會給予它們類似的電子訊號模式。
「如果它們成功打到球的話,我們就會給他們一些可以預料的訊號」研究作者 Brett Kagan 在接受 NPR 的訪談中表示「當它們沒打到時,它們就會被給予一些無法預料的訊號,也就是白噪音。」
這個方式最終確實達成了預期中的效果,而這些腦細胞也順利學會了如何遊玩《Pong》這款遊戲。事實上,Cortical Labs 還同時針對老鼠的腦細胞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但他們發現人類的腦細胞依然能夠帶更好的表現,即使2種腦細胞都無法達到真正的完美,常常無法正確判斷球的位置。驚人的是,Brett Kagan 在訪談中還提到無論是針對人類或老鼠的腦細胞測試,在這次的實驗中所使用的細胞數量都小於1隻蟑螂的腦細胞總數。
「如果你能看到1隻蟑螂玩《Pong》,而牠成功擊中球的次數能夠達到失誤數的2倍的話,那這絕對會是相當厲害的蟑螂」Brett Kagan 表示
4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