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ixel 7 Pro 曜石黑評測, Tensor G2 與強化超廣角、長焦帶來更出色的拍照體驗

2022.10.13 01:00AM
照片中提到了3:35 4、10/118 =、• 23°C,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電話、蜂窩網絡、手機

Google 在 2022 年 10 月宣布新一代的 Pixel 7 系列,其中 Pixel 7 Pro 相較前身 Pixel 6 Pro 搭載支援微距功能的超廣角光學設計,以及採用支援全新 5 倍潛式光學與具備 Super Res Zoom 的長焦模組,進一步與標準的 Pixel 7 有更多的區別,此次 Google 也提供 Pixel 7 Pro 曜石黑評測機供體驗,與風暴黑 Pixel 6 Pro 擺一起比較更發現兩者的差異比想像還多。

相似的設計語言、截然不同的機身結構

▲左為 Pixel 7 Pro ,右為 Pixel 6 Pro

▲雖然螢幕對角線相同,但左邊的 Pixel 7 Pro 螢幕兩側曲度減少(右側的 Pixel 6 Pro 有黏貼保護貼故呈現不平整質感)

從最初的官方照片,乍看之下 Pixel 7 Pro 與 Pixel 6 Pro 非常相似,只有鏡頭模組設計有比較顯著的改變,雖從官方提供的規格表可看到尺寸稍微變寬、高度略減,不過也僅是微乎極為的尺寸差異,以筆者手邊原本用於安裝 Pixel 6 Pro 的手機殼是可放入 Pixel 7 Pro 的,然而此時卻也開始發現相似不等於相同, Pixel 7 Pro 外觀的變化比初見來的多。

▲音量與電源相較上方的 Pixel 6 Pro 下移不少

▲放到 Pixel 6 Pro 的手機殼會出現按鍵無法對應的問題

兩代手機殼無法完全相容的原因是由於實體按鍵位置的改變, Pixel 7 Pro 的電源與音量鍵位置向下調整,操作時握持的位置更偏自然重心,故套在 Pixel 6 Pro 的保護殼雖然勉強可以觸發電源,不過操作音量鍵時、尤其是音量 - 就會出現外部按鈕無法對到內部按鈕位置的情況。

▲左邊的 Pixel 7 Pro 以一個較不明顯的蓋子設計取代 Pixel 6 頂部的消光天線區塊,邊框更為完整、一體

▲底部音量開孔的位置也不太一樣

此外 Pixel 6 Pro 邊框頂部消光處理的天線區塊在 Pixel 7 Pro 則改為疑似按鍵與托盤的橢圓造型,但同樣施加電鍍處理使邊框更具一致性;另外 Pixel 7 Pro 底部喇叭開孔的位置也有點變化,套用在 Pixel 6 Pro 的手機殼時喇叭開孔不會置中,不過不至於遮蔽開孔。

▲鏡頭模組設計是兩世代最容易分辨的差異

▲鏡頭模組的高度比較,左為 Pixel 7 Pro 、右為 Pixel 6 Pro

在基本的配色部分,相較鏡頭模組上下使用兩種深灰色調撞色的 Pixel 6 Pro 風暴黑, Pixel 7 Pro 曜石黑的鏡頭模組則採用色調統一的亮黑色;其次條狀鏡頭模組也由原本自機身側面延伸的上下邊框外覆一塊保護蓋的設計,改為直接由機身邊框延伸出的金屬外框包覆,再從中切割出一橢圓、一圓形的鏡頭模組護蓋框;整體的設計自前一代的活潑變得較為保守與沉穩。

日常體驗優先的 Tensor G2 平台

▲此次的測試機為 128GB 版本

▲螢幕規格與 Pixel 6 Pro 相同

▲ Android 13 延續 Android 12 的 Material You 設計

▲第二卡為 eSIM

如同先前 Pixel 6A 的搶先評測,此次取得的 Pixel 7 Pro 在上市前無法自 Play Store 官方管道下載效能測試 app ,筆者就還是先從 Google 當前對於 Pixel 的 Tensor 處理器的態度簡單陳述; Google 在第一世代的 Tensor 就強調追求極致效能不是 Tensor 的宗旨,透過異構技術使日常使用有出色的體驗才是目的。

Google 在第一代 Tensor 配有較其它旗艦平台更激進的雙 Cortex-X2 搭配雙核 Cortex-A76 與 4 核 Cortex-A55 ,借助時脈較低、但效能更高的 Cortex-X2 縮減重度負載的時間,同時輔以 Google 的 TPU AI 加速器帶來比當代平台更強的 AI 效能(不過隨即在 2021 年末被 Snapdragon 8 Gen 1 、天璣 9000 雙雙超車就是...),只是礙於架構與製程限制,高負載的發熱成了消費者抱怨的原因,同時上市初期還有包括通訊不穩等情況。

▲ Tensor G2 的架構規劃與 Tensor 類似,不過大核心與 GPU 皆更新到較新的版本

Tensor G2 大致也延續 Tensor 體驗至上的設計理念,雖然基本架構配置與 Tensor 差異不大,然而原本的 Cortex-A76 核心升級至能源效率較佳的 Cortex-A78 ,另外 GPU 更新至 Arm 新一代能耗管理更佳的 Mali ,但關鍵是大幅提升 TPU 性能,據稱相較 Tensor 提升達 60% 機器學習效能。

總之雖然無法在目前正確評估 Tensor G2 的效能,但若是追求帳面數據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意就是,筆者認為 Tensor G2 相較其它旗艦晶片在基本效能的世代升級幅度不大,不過與 AI 相關的功能如拍照與影像處理等體驗則有相當的提升,由於目前使用的時間不算久,也還無法確認 Tensor G2 是否有 Tensor 初期的各式不穩定情況。

具備指紋與臉部解鎖,但臉部解鎖仍偏向輔助

▲ Pixel 7 系列具備臉部解鎖功能

▲臉部辨識對於配戴口罩的情況仍難正確辨識

Pixel 7 系列聲稱由於硬體架構升級,搭配全新的 10.8MP 前相機模組,使得 Pixel 7 系列再度支援臉部辨識,但同時也保有光學式的螢幕下指紋辨識器,乍看下等同有兩種生物辨識系統,但現階段的臉部辨識仍偏向輔助性質,並無法完全取代指紋辨識提供完整的生物辨識認證。

▲ Pixel 7 系列仰賴 10.8MP 鏡頭與 Tensor G2 進行臉部辨識 

可能由於 Pixel 7 系列的臉部辨識模組沒有如 Pixel 4 系列的紅外線立體深度感測器的深度資訊,目前 Pixel 7 系列的臉部辨識功能僅限作為手機解鎖,包括牽涉到個人機密資料的應用程式登入與支付都仍需要使用指紋;另外在官方的說明也提到如配戴口罩、太陽眼鏡或是在光線較差的環境也可能無法正常使用。

▲在鏡頭辨識期間會以綠圈表示鏡頭正在使用中

另外,啟動臉部辨識功能時,手機會在螢幕鎖定畫面於前鏡頭外框亮起一圈綠色,表示鏡頭辨識功能正在作用中,一旦綠圈熄滅則表示辨識城郭,或是時間超過預設而關閉鏡頭;完成辨識後即可進行滑動解鎖;然而即便未完成臉部解鎖仍可直接利用指紋辨識功能直接解鎖,考慮到包括登入、付費等仍需要透過指紋辨識,筆者個人考慮到便利性與功能完整度不依定要啟用臉部解鎖就是。

微距鏡頭與升級的長焦進一步強化相機體驗

▲相機介面,把標準鏡頭的 2 倍焦段獨立成一個焦段

▲相機的介面設定分為快捷層與進階層

▲相機的進階項目

Google Pixel 系列最受支持者歡迎的應該就是 Google 的軟體定義相機技術,且即使是目前仍在使用舊式 12MP 主相機模組的 Pixel 6A 遇上一些軟體調校不佳的新感光元件旗艦機也未顯劣勢; Google 此次為 Pixel 7 Pro 的相機模組進行幅度不算小的升級,同時也擴大與 Pixel 7 原本僅有長焦區別的相機模組差異。

▲超廣角更換光學模組,望遠則包括感光元件與光學皆為新模組

▲鏡頭條結構的改變不知道是否與強度有關

▲有著一貫在鮮明與自然之間取得平衡的色調

Pixel 7 Pro 的主鏡頭仍延續 Pixel 6 系列具備 Octa PD Quad Bayer 的 50MP 主相機與光學模組,也具備基於畫素重新排列的 2 倍感光元件式電子變焦技術;超廣角雖維持 12MP 1.25um元件,但換上全新的 125.8 度 f2.2 自動對焦光學模組,除了具備更廣的視野,還有微距功能,在系統中啟用時可自動在貼近被攝物 3-5 公分左右自動切換,也由於鏡頭模組位置有一定距離,切換時可明顯感受光軸的改變。

▲近拍使得拍攝題材更為多元

另一個升級之處在於長焦模組,且不同於超廣角只是更換光學模組, Pixel 7 Pro 的長焦模組則是連感光元件都置換成不同的元件; Pixel 7 Pro 採用一張 48MP 0.7um 的感光元件做為長焦,雖比 Pixel 6 Pro 的 48MP 元件像素面積略縮,但卻具備與主元件相同的 Quad Bayer 技術,具備畫素合併與相同的 2 倍感光元件式電子變焦;此外光學焦段則使用 5 倍的潛望式長焦模組,可擴展置最多 30 倍高解析變焦。

▲透過機器學習預測產生長曝光般的效果

▲數秒時間即可完成傳統需數分鐘的長曝光效果

▲人流長曝效果

▲原本以長焦拍攝由於手振產生的模糊照片

▲受限原照片即是高倍數位變焦拍攝故模糊修復後的結果雖然還是怪怪的,但已經清晰許多

在 Pixel 7 系列的發表活動, Google 有一段完整的章節介紹 Pixel 7 系列與 Google 的軟體定義相機技術,簡單說即是透過 Google 以海量的照片進行數據學習並結合手機上 Tensor G2 的解果, Google 將這些成果用於包括自動白平衡與對比、自然膚色處理、高解析變焦、防手振、夜視、模糊修復、魔術橡皮擦等應用,雖然絕多數的功能 Pixel 6 系列也有,但憑藉更強大的 Tensor G2 , Pixel 7 系列可以更快完成處理。

Pixel 7 Pro 是有著自己步調的旗艦機

▲ Pixel 7 Pro 有著自己的硬體哲學與步調

相較其它旗艦機, Pixel 7 Pro 沒有過多花俏的技術與功能,強調把使用者體驗放在第一位,效能則是標榜合乎多數使用者日常需求,相較 Pixel 6 Pro , Pixel 7 Pro 進一步強化相機的使用體驗,加入許多使用者期盼的微距拍攝與升級的長焦模組,另外還有專屬於 Tensor G2 的模糊修復功能。

當前 Google Pixel 的戰略另筆者想到華為早期 P 系列與 Mate 的策略,雖然初期海思麒麟的效能相對當時的旗艦晶片仍有落差,不過借助與徠卡合作以及使用高規格相機模組的出色相機使華為旗艦機廣受攝影愛好者喜愛,當前的 Pixel 不完全與華為當時的策略相同,畢竟 Google 的相機模組不見得挑選當代最高階,但著重軟硬體結合帶來的出色影像表現。

▲ Pixel 7 Pro 的微距鏡頭對攝影愛好者應該是非常加分的項目

若與去年的 Pixel 6 Pro 對比, Pixel 7 Pro 在技術規格與整體設計並沒有顛覆性的變化,但這也是目前市場上高階智慧手機所面臨的問題,即是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與偏好已經逐漸定型,加上消費者手機更新周期延長,不像五年之前各手機品牌嘗試求新求變的摸索期願意挑戰消費者喜好,雖然會造成發燒型技術嘗鮮者的不理解,不過從品牌的角度卻不能說是錯誤的決策。

▲盒裝包括充電線、 OTG 轉換器等配件,充電器需另購

目前包括蘋果、三星等品牌在旗艦手機的設計與規格的逐年更新幅度不大,扣除平台升級以外,多為鏡頭模組規格、電池容量層面的升級,不過一旦把比較的基準拉長到 2 到 3 代後的差異性就會擴大,也符合當前消費者約 2 至 3 年甚至以上才更新手機的週期;而此次 Pixel 7 系列則可說是鎖定 Pixel 3 與 Pixel 4 系列用戶的升級而來。只不過此次僅有 Pixel 7 Pro 才具備微距拍攝功能,恐怕也會使偏好 Pixel 7 較小尺寸機型的使用者產生選擇障礙。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