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甫進行 Intel Innovation 的隔日,台灣 Intel 也召集台灣與國際產業合作夥伴,藉由 Intel Open House 2022 展示包括 Intel 第 13 代 Core 生態系與多項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包括宏碁、華擎、華碩、映泰、 Dell Allienware 、技嘉、 HP Omen 、微星等,皆展示 Intel 700 系列的最新主機板與搭載第 13 代 Core 的系統。
▲此次請到 Intel 個人電腦事業群副總裁暨桌上型、工作站與遊戲產品總經理 Sam Gao 介紹第 13 代 Core 平台特色
▲強調遊戲效能再度超越前一代同級產品
代號 Raptor Lake 的第 13 代 Core 即將於 10 月 20 日開賣,其架構建構在 Alder Lake 的創新 P-Core 與 E-Core 的混合架構,搭配 Intel Xe 架構 GPU ,進一步提升快取容量、時脈、核心數量與支援更高時脈的 DDR5 記憶體,除了可相容新一代 700 系列晶片組以外,亦可搭配現行 6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使用,提升玩家組合搭配的彈性。
▲各品牌已經為 700 系列晶片組備戰,當然首波還是以支援 DDR5 的 Z790 主板為優先
▲華擎 Taichi 使用搶眼的大理石紋,至於 ITX 則展示 Phantom Gaming 等級的產品
▲華碩的產品設計大致承襲 600 系列的架構進行最佳化
▲值得注意的是 ROG Strix Z790-I 的設計較 Z690-I 乍看相似,但實際變動比其它大板更多
▲ SSD M.2 插槽的散熱片更厚、 I/O 面板子卡也保留兩組 USB 2.0 插槽,音效部分則外移到三角形的整合控制器
▲映泰積極主攻平價市場
▲技嘉除了電競級的 AORUS 以外也主打創作者的 AERO 系列
▲微星產品涵蓋從 ITX 到準工作站級的 E-ATX 等形式
由於 Raptor Lake 的與主機的通道變化不大,故各品牌的 700 系列主機板大致延續與前一代同級產品類似的格局,並進一步針對如供電、散熱等進行強化;其中雖然 Raptor Lake 仍僅提供 16 路的 PCIe 5.0 ,不過隨著今年將有消費級 PCIe 5.0 的 SSD 上市,部分品牌也搶先規劃支援 PCIe 5.0 的 M.2 插槽(但須與顯示卡的 x16 通道共享),預期 PCIe 5.0 SSD 雖有更高的頻寬優勢,但相對發熱也更高,故一些高階主機板皆在第一條 M.2 插槽採用強化的散熱片設計,甚至其中幾款還加入熱導管。
▲宏碁也規劃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顯示卡的 Raptor Lake 系統
▲ Dell Alienware Aurora 也升級到 Raptorlake 平台
▲ HP Omen 的 Alder Lake 系統與旗下 HyperX 周邊產品共同展示
另外包括宏碁、 Dell Alienware 與 HP Omen 也展示旗下準備上市的 Raptor Lake 世代的系統,此次在展場出現的多為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的電競系統,不過此次展示的系統外型設計則與 Alder Lake 世代同級產品沒有顯著的變化。
▲ Intel 雖將 Thunderbolt 物理層貢獻給 USB IF ,但仍持續發展差異化的 Thunderbolt 技術
▲ Thunderbolt 周邊相較 USB 4 具備獨特的菊花鏈模式
▲ Intel NUC 主機生態不僅用於消費產品,亦被如電子看板系統、 POS 系統採用
▲ Intel 希冀藉由 EVO 認證計畫使輕薄筆電能夠以省電、反應迅速與高效能提升消費者體驗
▲甫公布的「 Serpent Cayno 」NUC 12 Enthusiast 迷你準系統也在展場曝光
除了 Raptor Lake 第 13 代 Core 生態系產品, Intel 也不忘介紹創新技術與平台,其中雖然 Intel 已將 Thunderbolt 物理層貢獻給 USB IF ,不過 Intel 仍持續發展具有差異化的 Thunderbolt 技術,相較現行 USB , Thunderbolt 的菊花鏈連接能夠使包括螢幕、儲存等多個設備以單一鏈路貫串,後續也將往更高效能的傳輸速度發展。
在產品生態部分, Intel 的 EVO 平台認證計畫於 Alder Lake 開始針對具獨立顯示卡的大螢幕創作者筆電進行認證與標章發放,使 EVO 平台的產品類型更為擴大,而 EVO 計畫希望藉由規範使輕薄產品不僅方便容易攜帶,並具備反應快速、效能強大、續航力長、充電快速等優點,隨著 Raptor Lake 平台將擴展到筆電, Intel 預計可在 2023 年看到搭載第 13 代 Core 的 EVO 筆電。
微型準系統 NUC 也是 Intel 長期耕耘的產品型態,當前已經不再僅有小尺寸的機型,還包括模組化的 NUC Element ,具備獨立顯示卡插槽的 NUC Extreme ,以及首度結合 Arc GPU 的 Serpent Cayno 等,皆進一步擴大 NUC 生態的效能與應用範圍,滿足自文書、電競、內容創作至教育系統、 POS 系統與數位看板主控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