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今日宣布第四世代的兩款摺疊手機,分別是著重追求與眾不同的商務大螢幕機種 Galaxy Z Fold4 ,以及肩負將摺疊機推廣至更親民價格的 Galaxy Z Flip4 ,相較前一世代除了處理器的世代更迭,看似與前一代相似的外型實際上也微調了外框與螢幕比例,也呼應消費者意見使機身更緊湊、相機規格提升,同時也延續前一代的 IPX8 防水層級。
▲ Galaxy Z Fold4 提供三色
▲ Galaxy Z Flip4 的四種顏色
不像自第二世代到第四世代之間顯著的降價,或許受到包括物料短缺、規格升級、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此次 Galaxy Z Fold4 與 Galaxy Z Flip4 價格與前一代北美售價相同; Galaxy Z Fold4 提供灰綠色、黑色與米色,預計 8 月 26 日全球首波上市,台灣上市時間與引進規格未定,建議售價 1,799.99 美金起; Galaxy Z Flip4 推出石墨黑、紫色、粉金與藍色,指定國家提供 Bespoke Edition 客製服務供打造 75 種配色,同樣於 8 月 26 日全球首波上市,台灣引進版本與規格未定,建議售價為 999.99 美金。
Galaxy Z Flod4 與 Galaxy Z Flip4 共通特性
▲外玻璃升級為 Gorilla Victus+ 強化玻璃
此次 Galaxy Z Fold4 與 Galaxy Z Flip 共通規格與技術包括採用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1 平台,快充則為 25W ,兩款機種同樣主打充電 30 分鐘可使電量回到一半;另外機身框體與轉軸絞鍊雖未更換材質,不過轉軸絞鍊結構在不影響強度的前提減少一半的零件並縮減面積,另外螢幕使用的 UTG 超薄可摺玻璃強度提升約 45% ,外側使用的玻璃與 Galaxy Z Fold4 的封面螢幕升級為強度更高的康寧 Gorilla Victus+ ;對消費者最大顧慮的折疊螢幕耐用度部分,三星強調通過 Bureau Verita 檢驗認證,具備 20 萬次的螢幕開闔耐用性,不過仍維持與上一代相同的 IPX8 防水,並不包括防塵認證。
▲ Galaxy Z Fold4 與 Galaxy Z Flip4 的螢幕皆支援 1Hz-120Hz 可變更新率
Galaxy Z Fold4 與 Galaxy Z Flip4 的螢幕除了與前一世代比例不同以外,技術規格也略有變化,如 Galaxy Z Fold4 的內外螢幕與 Galaxy Z Flip3 的 Dynamic OLED 2X 面板皆可支援 1Hz-120Hz 的可變更新率,原本 Galaxy Z Fold3 與 Galaxy Z Flip3 初步規格也是標示這樣的規格,但上市後修正為 10Hz-120Hz 同步。
同時三星也針對摺疊機的使用體驗持續進行功能改善,具備大螢幕與準平板特質的 Galaxy Z Fold4 使用 Android 12L 為系統基礎,搭配 One UI 4.1.1 介面,在 Flex 模式提供 TouchPad 功能,使機身在摺疊情況之下可利用下方區塊進行亮度、因量的控制,還有仿效 PC 工作列的 Taskbar 功能;而分割後等同兩個方形螢幕的 Galaxy Z Flip3 則是可在摺疊時將下方作為觸控板使用,如筆電觸控版般控制上方的應用程式。
另外 Galaxy Z Fold4 與 Galaxy Z Flip4 也進一步使用環境永續材料,包括包裝使用 100% 再生紙與藉由不隨機提供充電器藉此縮減包裝盒體積,塑料托盤也由海洋垃圾之一的漁網進行再生。
螢幕比例變寬、鏡頭配置與 Galaxy S22 看齊的 Galaxy Z Fold4
▲外螢幕比例較前一代寬,不過仍比 Sony 的 21:9 還狹長
▲ Galaxy Z Fold4 外型設計變化不大,不過實際上機身比例微調且更為緊湊
▲機背玻璃採霧面質感
▲仍使用側邊指紋辨識
Galaxy Z Fold4 雖然乍看下與 Galaxy Z Fold3 酷似,不過受惠轉軸機構縮減,使得外螢幕的邊框能更窄,同時雖然內外螢幕帳面規格維持與前一代相同的外螢幕 6.2 吋、內摺疊螢幕 7.6 吋,但比例重新經過微調,相較前一代狹長的外螢幕,此次的外螢幕改為 23.1:9 ,寬度較前一代增加 2.7mm,內螢幕寬度也增加 3mm ,並縮減整體的螢幕高度。 Galaxy Z Fold4 摺疊時為 67.1 x 155.1 x 15.8mm ,展開為 130.1 x 155.1 x 6.3mm 。
▲內螢幕比例變寬,但對角線尺寸維持 7.6 吋
▲ UDC 2.0 密度增加,不過在純白色畫面還是會有與周遭的畫素密度差異
Galaxy Z Fold4 所採用的 7.6 吋摺疊螢幕除了寬高比例與可變更新率的變化外,同時也使螢幕亮度進一步提高,峰值亮度自前一代的 900nits 提升至 1,000nits ,此外也改善螢幕的螢幕下鏡頭( UDC )技術,此次所使用的 UDC 2.0 使畫素密度提升到前一代的 1.4 倍,不過從展示機看起來畢竟仍非完全填滿,在明亮的畫面還是會與周遭有色彩與密度的落差,另外底下的鏡頭仍是與 Galaxy Z Fold3 相同的 4MP ,在內螢幕模式自拍的品質就不要太強求了。
▲鏡頭模組顯著提升
▲外螢幕維持 10MP
對於上一代較被使用者詬病的相機規格,廣角鏡頭自前一代 12MP 提升至 50MP ,並進光量提高 23% ,長焦鏡頭不僅提升至 10MP ,也將倍率提升到 3 倍與支援 30 倍變焦,超廣角則維持與前一代相同的 12MP 模組,至於外螢幕與內螢幕的鏡頭則分別維持 10MP 與 4MP 。不過此次新增 AI 防手震變焦,依但偵測到變焦畫面超過 20 倍即自動啟動,藉 AI 演算強化高倍率的影像清晰度。
▲受惠轉軸結構簡化與邊框變薄,機身比前一代略輕
基本規格部分,此次 Galaxy Z Fold4 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 Gen1 平台,配有 12GB RAM ,全球版本共提供 256GB 、 512GB 與三星商城專屬的 1TB 超大容量版本,台灣引進的規格還待三星後續公布,至於電池為 4,400mAh ,支援 25W 快速充電,不過整體重量較前一代減輕些許,為 263 克,此外除了 Wi-Fi 6E ,也支援 UWB 技術。
▲此次原廠保護殼結合模組化設計,使立架與 S Pen 筆套可進行替換
▲ S Pen 結合 AI 可辨識圖片中文字,遇到電話也會跳出建議使用撥號應用的提示
▲ Galaxy Z Fold4 規格與特色
Galaxy Z Fold4 也同樣支援 S Pen 手寫筆,不過除了仍須搭配 S Pen for Fold 或是 S Pen Pro 外,機身仍未提供充裕的收納空間,需仰賴透過手機保護殼或是獨立的收納盒收納,此次原廠保護殼透過模組化設計,可在立架模組與 S Pen 筆套模組之間替換;此次 S Pen 新增文字擷取功能,可透過 AI 辨識圖片中的文字,甚至判讀到電話時也會建議啟動電話應用程式撥號。
電池容量有敢提升、機身更緊湊的 Galaxy Z Flip4
▲ Galaxy Z Flip4 仍肩負推廣摺疊螢幕技術的使命
▲ Galaxy Z Flip3 的選色著重時尚年輕化
作為三星開拓摺疊機市場重要關鍵的 Galaxy Z Flip4 雖然價格並未進行調降,不過延續前一代大膽色塊外型底下的機構設計仍有許多方面的改變,同時也呼應消費者需求改善電池續航、封面螢幕自拍等效果,內螢幕的邊框縮減,也意味著機身外框也更為緊湊,此外外部的玻璃也提升到新一代康寧 Gorilla Victus+ 材質。摺疊時為 71.9 x 84.9 x 17.1mm ,展開後為 71.9 x 165.2 x 6.9mm ,重 187 克。
▲ Galaxy Z Flip4 螢幕與前一代規格相近,不過邊框顯著變窄
▲封面螢幕維持 1.9 吋,主要是新增快捷功能
▲轉軸側面設計,據稱此次的 UTG 玻璃螢幕基板強度提升 45%
Galaxy Z Flip4 內螢幕與外螢幕維持與前一代相同的 6.7 吋折疊螢幕與 1.9 吋 Super AMOLED 封面螢幕,內螢幕的可變更新率提升至 1Hz-120Hz ,並使用強度提升 45% 的強化 UTG 玻璃基板;封面螢幕雖與前一代規格相同,但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添加許多快手指令,可更快進行功能的切換與功能檢視,同時也加入對更多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支援,但對 Galaxy Z Flip4 的潛在客群而言,最重要的仍是透過封面螢幕提供拍攝預覽時增加實際比例預覽,能使被拍者更精確掌握畫面構圖,以及使用封面螢幕快拍添加人像模式。
▲電池容量提高到 3,700mAh ,快充為 25W
Galaxy Z Flip4 的處理器升級到 Snapdragon 8+ Gen1 ,配有 8GB RAM ,並提供 128GB 、 256GB 與 512GB 版本,台灣引進規格尚未公布;與前一代最有感的提升莫過於電池容量自 3,300mAh 提升到 3,700mAh ,雖然仍低於目前旗艦機至少 4,000mAh 電量,不過也算是不小幅度的提升。
▲活用摺疊螢幕特性自拍是 Galaxy Z Flip4 用戶相當習慣的使用模式
▲此次封面螢幕在預覽時增添人像模式
▲ Galaxy Z Flip4 規格與特色
至於鏡頭方面受限手機尺寸仍是搭配雙鏡頭,帳面規格也維持與前一代相同的雙 12MP ,但主鏡頭升級到 1.8um 畫素面積元件,對比先前 1.4um 顯著提升進光量,聲稱夜拍亮度提高 65% ,不過廣角鏡頭的元件則與前一代相同,內螢幕也同樣維持 10MP 元件,也許是受限機身空間有限,雖提供 Wi-Fi 6E 規格,但就不具備 UWB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