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 OnePlus 聯合創辦人裴宇在英國所設立的新創品牌 Nothing 正式公布首款手機產品 Nothing Phone(1) ,日前在外觀在正式記者會前已有多次曝光,也找來許多歐洲媒體、網紅與部落客參與活動介紹預熱;稍早 Nothing 正式由裴宇親自進行產品發表,有著獨特的 Glyph Interface 互動機背設計,強調希冀除了藉由設計的美感與其它手機差異化以外,包括處理器、相機配置等皆以實用為前提,不追求空有數據而缺乏實用性的帳面規格。
▲ Nothiong Phone (1) 提供三種規格,不過頂規的 12GB RAM + 256GB 不會在首波上市
Nothing Phone(1)提供黑、白二色與三種規格配置,入門的 8GB RAM + 128GB 提供黑、白二色,售價 399 歐元/新台幣 13,900 元; 8GB RAM + 256GB 僅提供單一白色,售價 449 歐元;規格最高的 12GB RAM + 256GB 僅提供黑色,建議售價為 499 歐元,但首波不會提供此規格。
▲除了白色以外還提供黑色款式
Nothing Phone(1) 將自 7 月 16 日起在英國以快閃店模式搶先上市, 7 月 18 日於特定通路販售,自 7 月 21 日起正式於全球合作夥伴提供,台灣則確認由 PChome、ESLITE誠品書店及 GQ Shop (Taiwan)自 7 月 22 日開賣,即日起自 7 月18 日於ESLITE誠品書店、GQ Shop (Taiwan) 開放限量預購, 7 月 18 日起率先安排配送,而 7 月 15 日將在 ESLITE 誠品書店(信義店音樂館)舉辦產品體驗活動。
▲ Nothine Phone(1)機背由 400 多個零件組成,邊框為 100% 再生鋁、塑料件使用生物基與可回收原料
畢竟 Nothing 是將歐美視為重要戰場,環境永續是不可避免的議題, Nothing Phone(1) 強調其獨特後蓋包含 400 多個零件,但同時金屬邊框由 100% 再生鋁製造,而機身使用的塑料則有超過 50% 採用生物基與可再生原料。不過或許是由於產品價格考量,前後玻璃為康寧 Gorilla Glass 5 而非當前旗艦機常見的 Gorilla Victus 。
▲機背的發光帶設計稱為 Glyph Interface
▲ Glyph Interface 可依據各種情境打造個人化的提醒,未來也將持續擴充功能
Nothing Phone(1) 最具識別性的特色是機背的 Glyph Interface 發光帶設計,以 900 顆 LED 構成,借助閃爍的圖案、頻率等能夠作為辨識來電者身分、提示應用通知、顯示充電狀態等,打造全新的手機互動體驗;另外也結合 Flip to Glyph 功能,將手機翻面後使 Glyph Interface 朝上後,手機將自動進入靜音並以燈光作為通知手段。
▲強調手機系統乾淨並且具備量身打造的介面
Nothing 強調使用體驗簡約,不像多數 Android 手機預載大量第三方軟體甚至還包括無法移除的軟體,使系統一開機即維持最佳的順暢度,並搭配 Nothing 開發的 Widget 、字體、音效與桌布,同時主畫面也預載 NFT Gallery ,使 NFT 收藏家可展示收藏與追蹤價格。
▲採用效能與續航力比旗艦平台更均衡的 Snapdragon 778G+
Nothing Phone(1) 不追求頂級處理器,而是選擇在效能與續航力可達到平衡的 Snapdragon 778G+ 5G 平台,裴宇強調縱使是長時間用於遊玩暗黑破壞神:永生不朽也不會有卡頓問題,同時電力仍有相當的表現; Nothing Phone(1) 標榜滿電可提供 18 小時電力或提供 2 天待機,充電 30 分鐘即可達到 50% 電力,並提供 5W 反向充電可供搭配 Nothing Ear(1) 進行充電。
▲螢幕規格具備 120Hz
Nothing Phone(1) 搭載 6.55" 吋 OLED 螢幕,並支援 HDR10+ 規格,同時還具備 120Hz 可變更新率技術。
▲不同於多數手機配有 3 鏡頭甚至 4 鏡頭,裴宇強調 Nothing Phone (1) 的雙 50MP 鏡頭皆為出色可用的模組
此外,裴宇強調現在 Android 手機多半搭載 3 鏡頭甚至 4 鏡頭,但除了主鏡頭以外的鏡頭多為濫竽充數, Nothing Phone(1) 則採用 50MP 雙鏡頭,主鏡頭為 Sony IMX766 ,具備 f1.8 大光圈、光學與電子雙重防手振, 114 度超廣角鏡頭則是採用三星的 Isocell JN1 ;同時獨特的 Glyph Interface 機背設計可化身環狀閃燈,提供均勻與柔和的補光。
嚴格來說筆者認為 Nothing Phone(1) 並未有太多能與筆者想法共鳴的獨特性,不過一方面也是 Nothing Phone (1) 並非鎖定傳統旗艦機的價格待,而是落在一般消費者更容易入手的 500 美金內價格,但相較同級產品可能使用更低階的 Snapdragon 6 系列,或是除了處理器其它都是裝飾品的配置, Nothing Phone(1) 光看規格算是相當平衡的,不過最終還是要找機會實際操作過才會確定是否真如宣傳所說的「獨特而平衡」,另一個比較擔憂的則是後續系統維護,如高通委託華碩設計的 Smartphone for Snapdragon Insiders 當初也是允諾會提供最新的更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