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是 AMD 與 Intel 新世代桌上型處理器正面對決的時刻, AMD 將推出使用新插槽與架構的 Ryzen 7000 系列,而 Intel 則將推出第二世代具備 P Core 與 E Core 的第 13 代 Core 平台 Raptor Lake ;近期 SiSoftware 的數據庫也出現工程版 Core i9-13900 的性能資料,在還未完成最佳化的情況下,於 3.7GHz 時脈展現超過 i9-12900 達 50% 的效能。
在數據測試曝光的 i9-13900 工程版配有 8 個 P Core 與 16 個 E Core ,達 24 核 32 執行緒,每個 P Core 具備 2MB L2 ,每 4 個 E Core 共享 4MB L2 ,並配有 36MB 的 L3 快取,工程版將 P Core 設定在 3.7GHz 、 E Core 設為 2.76GHz ,正式版本據稱 Boost Clock 可超過 5.5GHz 。
▲在非 SIMD 測試項表現驚人,不過在 SIMD 測試項效能提升幅度就限縮(圖片來源: SiSoftware )
雖然 i9-13900 的時脈遠低於正式版本,不過 Whetstone 的 EP32 效能測試項與 FP64 測試項分別較 i9-12900 提升 50% 與兩倍,也高於 Ryzen 9 5900X 。然而若是在使用 SIMD 的測試項,則效能提升幅度較為受限,大概只高出 4%-6% ,不過也別忘了這是在工程版降頻的條件得到的結果;然而 i9-13900K 由於取消 AVX-512 指令集的關係, Ryzen 7000 卻由於 Zen 4 架構將具備 AVX-512 指令集,這也表示 Raptor Lake 在指定項目將被 Ryzen 7000 大幅拉開。
ES
— APISAK (@TUM_APISAK) June 13, 2022
Intel(R) 0000
(8C + 16c 32T 3.75GHz + 2.76GHz, 8x 2MB + 4x 4MB L2, 36MB L3)
i9-13900 Preview & Benchmarkshttps://t.co/pEyhjFY8cJ pic.twitter.com/5ajt73k7T1
SiSoftware 當前給予 Raptor Lake 的評論是受到架構更迭,可在傳統 ALU / FPU 有顯著的效能增長,不過在向量與 SIMD 測試目前提升幅度有限,雖然快取容量較過往提高,但除了 Ryzen 7000 預期也將搭載更大的快取、後續還將推出 3D V-Cache 版本,恐怕對 Raptor Lake 還是一場硬戰。
▲在架構設計部分, Raptor Lake 採用新架構 P Core 、 E Core 數量增加同時增加快取容量
i9-13900 所隸屬的 Raptor Lake 世代是 Intel 第二代混合架構產物,將採用 Intel 7+ 製程,其中 P Core 架構將使用 Raptor Cove 架構取代 Alder Lake 的 Golden Cove , E Core 則維持使用 Gracemount ,但 E Core 數量進一步擴充到 16 核心(推估為 4 個 Cluster 模組);另外 Raptor Lake 將支援 DDR-5600 ,並將 L3 提高 20% ,同時 E-Core 也具備 AVX/AVX2 指令集支援,但徹底拿掉 AVX-512 指令。
4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