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今日一舉推出兩款採用 APS-C 片幅的 EOS R 系統新機,分別是搭載 32.5MP 、具備 15fps 連拍的中高階機 EOS R7 ,以及搭載 24,2MP 的主流級機種 EOS R10 , EOS R7 與 EOS R5 除了畫素、電子性能差異外, EOS R7 也具備機身 5 軸防手振, EOS R10 則未有機身防手振機制; EOS R7 與 EOS R10 的問世,也同時宣布 EOS R 接環成為 Canon 自 APS-C 至 35mm 全片幅系統的主力,也變相暗示僅止於 APS-C 片幅的 EOS M 系統將邁入歷史。
EOS R7 單機身預估 198,000 日幣,預計 6 月下旬在日本推出, EOS R10 單機身預估 128,000 日幣,預計 7 月在日本推出
APS-C 的 EOS R 登場、 EOS M 準備退場
對可交換鏡頭相機品牌而言,提供多種接環系統原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現在相機市場萎縮,多數的相機品牌也逐漸將資源轉移到無反光鏡系統,然而對於 Canon 還有一個在無反光鏡摸索期的錯誤決策產物 EOS M 系統, EOS M 倒也不是不好,但 Canon 為了避免無反光鏡系統影響原本的 EOS 無反系統,將無反光鏡系統設定在小型化優先,並刻意在卡口設計使用較小的口徑,也限制 EOS M 系統使用更大元件的可能性。
目前包括 Canon 、 Nkon 與 Sony 皆同時利用單一卡口提供 APS-C 與全片幅的無反光鏡機身與鏡頭。
EOS R7
▲ EOS R7 搭載新開發的 32.5MP APS-C 元件
▲後方設計與傳統反光鏡系統大為不同,位於觀景窗右側的轉盤與方向桿為特色
EOS R7 搭載全新開發的 32.5MP APS-C 元件,號稱是 Canon APS-C EOS 由史以來最高畫質元件,同樣維持 Canon 獨有的等效 1.6x 裁切倍率而非其他品牌的 x1.5 倍率; EOS R7 的元件具備 ISO 100- ISO 32,000 感光度,可擴展至 ISO 51,200 ,並配有 DIGIC X 引擎,並具備 0.5 秒預拍與全畫素 30 張連續寫入,另外在進行 4K UHD 拍攝時,可選擇藉由 4K 超取樣進行錄製。
EOS R7 搭載的機械快門使其則以在機械快門實現 15fps 的 AF/AE 連拍,電子快門則可進行最高 30fps 的 AF/ AE 連拍,但可能由於電子快門產生果凍效應且無法使用頻閃與無閃爍閃光燈功能,且狀況比起 EOS R3 、 EOS R5 與 EOS R6 明顯,故官方建議使用機械快門進行連拍。
這張 32.5MP 元件採用雙像素 CMOS AF II ,對焦演算法號稱為 EOS R3 同級的 EOS iTR AF X ,具備人物、動物與車輛優先,不過由於電子快門技術不同,對焦性能也會有所差異。
EOS R7 具備機身五軸防手振,搭配指定鏡頭時可實現等同 8 級的補償,另外也活用防手振機構提供自動水平校正功能,無論是水平或是垂直拍攝、拍照或是錄影都可啟用。相較同級的 EOS 7 除了取消反光鏡外,另一個改變是把原本的後轉盤與搖桿合一變成複合轉盤,位置也自偏向右下方挪到觀景窗右側,便於拇指以更短的移動距離操作。
另外, EOS R7 搭載 236 萬畫素、 1.15 倍放大倍率的電子觀景窗,並具備 HDR 技術模擬光學觀景窗的效果,後方的 3 吋 LCD 則採用外翻轉 162 萬畫素的觸控螢幕;此外作為一款中高階的 APS-C 準專業機身, EOS R7 配有雙 UHS-II 插槽,機身骨架採用鎂合金與部分鋁合金,外殼體為強固塑料,防塵滴表現號稱與 EOS 90D 同級;另外據沝劉的 Wi-Fi 、藍牙與 USB Type-C 等介面,單機身搭配電池與記憶卡約 612 克。
EOS R10
▲ EOS R10 搭載 24.2MP 元件,但無機身防手振機構
▲相較 EOS R7 , EOS R10 並無後方轉盤設計
EOS R10 將作為 EOS R 的入門級機型,搭載新開發的 24.2MP APS-C CMOS 元件,配有 DIGIC X ,最大感光度為 ISO 32,000 (可擴展至 51,200 ),號稱相較 EOS 90D 與 EOS M6 Mark II 的低照度拍攝有更佳的表現;雖是入門機身,不過 EOS R10 的機械快門仍與 EOS R7 看齊,能達到 15fps 的 AF / AE 連拍,而電子快門模式則為 23fps AF/AE 連拍,另外短片錄製可透過 6K 超取樣錄製 4K 短片。
EOS R6 的整體設計為偏向入門機型,相較準專業的 EOS R7 , EOS R10 具備內建閃光燈設計,最大亮度為 GN 6,另外後方的按鍵則拿掉複合轉盤,僅在觀景窗右側提供方向桿,此外也僅配有單一 SD 卡槽; EOS R10 同樣配有 236 萬畫素的 1.15x 倍率電子觀景窗,後方也具備多角度 3 吋 104 萬畫素觸控螢幕。 EOS R10 機身含電池與記憶卡約 429 克。
RF-S18-45mm F4.5-6.3 IS STM 與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兩款 APS-C 專用鏡頭
除了 EOS R7 與 EOS R10 兩款 APS-C 級 EOS R 機身外, Canon 也推出兩款針對 APS-C 片幅的標準鏡頭,分別為 RF-S18-45mm F4.5-6.3 IS STM 標準變焦鏡與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高倍旅遊變焦鏡。
▲ RF-S18-45mm F4.5-6.3 IS STM 僅 130 克
RF-S18-45mm F4.5-6.3 IS STM 採用沉胴結構,使用時須旋開變焦環的卡扣,為 7 片 7 群結構,等效 29-72mm ,自動對焦最短拍攝距離為 20 公分、手動為 18 公分,鏡頭具備光學防手振,搭配 EOS R10 可達 4 級補償,搭配 EOS R7 則可達 6.5 級,如同名稱一樣透過 STM 馬達作為對焦驅動,另外機身可開啟變形校正功能,最大的魅力是重量僅 130 克。
▲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搭配 EOS R7 可達 7 級補償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是一款輕型的 APS-C 片幅高倍變焦鏡,以 EF-M18-150mm F3.5-6.3 IS STM 的設計為基礎,具備 13 片 17 群光學,等效 29mm-240mm ,具備 8.3 倍光學焦段,最近拍攝距離為 17 公分,手動對焦則可達 12 公分,另外還具備獨特的「中央對焦微距」模式,犧牲外圈畫質提升微距拍攝能力;鏡頭光學防振達 4.5 級,搭配機身防手振機型則可達 7 倍,另外支援短片拍攝的動態防振功能﹐鏡頭重量僅 31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