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精心磨一磚, Sony Walkman NW-WM1ZM2 、 NW-WM1AM2 高音質音樂播放器評測

2022.05.19 02:18PM
照片中提到了メ、5:03 GMGO、✓ 大人になって,跟了索尼、山梨大學有關,包含了索尼愛立信、移動設備、功能手機、手機、蜂窩網絡

Sony 在 2016 年的 IFA 大會宣布作為集團成立 70 周年的 Signature 系列音樂產品,並推出被玩家暱稱為「金磚」與「黑磚」的 NW-WM1Z 與 NW-WM1A ;事隔近 6 年, Sony 終於推出後繼的 NW-WM1ZM2 與 NW-WM1AM2 ,雖在發表之際從外觀到關鍵 DAC 晶片等受到許多燒友熱議,不過在官方技術影片與展示機陸續上架後,消費者的迴響高於預期,此次也自 Sony 借到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的展示機進行評測,親自體驗 6 年來的變化。

因應新需求的功能性升級

照片中提到了SONY、SONY、NW-WM1AM2,跟索尼手機、隨身聽有關,包含了了索尼、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左為 NW-WM1ZM2 盒裝,右為 NW-WM1AM2 盒裝

照片中提到了ANOS,跟索尼手機、科蒂公司有關,包含了框、精裝、筆記本、設計、產品設計

▲兩個盒裝後度相差不少

先前已經多次介紹 Sony 官方對於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的產品理念以及相較第一世代產品的升級,故此次僅簡單針對重點進行;在產品設計理念部分,除了延續前一世代作為 Sony 可攜式播放機巔峰的系列使命進一步提升音質外,也針對當前的趨勢從善如流改為 Android 介面與 USB Type-C 介面,滿足當前串流聆聽與通用充電、傳輸的需求。

照片中提到了SONY、w.、SONY,包含了小工具、產品設計、設計、電子產品、產品

▲兩者的盒裝皆為無塑料包裝

照片中提到了SONY、W.、SONY,包含了小工具、電子配件、產品設計、小工具、設計

▲ NW-WM1ZM2 由於附贈皮套故盒裝多了一層

照片中提到了CONT、മ,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手機、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 NW-WM1ZM2 附贈的原廠皮套, NW-WM1AM2 可額外加購

照片中提到了android,跟隨身聽、隨身聽有關,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手機、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充電孔有被保留

照片中提到了PMU,跟詩歌基金會有關,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產品設計、小工具、設計

▲側面按鍵位置使用浮雕方式區別

照片中提到了BAL,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頂部耳機孔不會干涉

照片中提到了搜尋相關內容、顯示有錄音帶圖示的播放畫面。、詳細歌曲資訊,包含了材料、產品設計、設計、吉恩體育航空中心、字形

▲記憶卡改為側邊抽屜設計

相較第一世代產品,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的整體設計雖然相似,不過尺寸卻大了一圈,主要是因應螢幕提升到 5 吋,並搭載較大型的電池因應耗電較高的 Android 系統,另外機身側邊按鍵除了維持大面積的圓形以外,也將電源鍵位置挪到上方突出的位置,使電源與音樂控制、音量鍵位置隔開,盲按時更不容易誤觸;另外記憶卡擴充槽也自底部不容易插拔的讀卡插槽改為側面如 Xperia 手機的抽屜式設計。

NW-WM1ZM2 純銅機身純度再次提高

照片中提到了4:46 G MGⓇ.、00:09、t,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移動設備、顯示裝置、手機

▲兩者的尺寸完全相同

照片中提到了00:21、Watermelon Sudar、KA,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多媒體、便攜式媒體播放器

▲機身厚度也相同

NW-WM1ZM2 與 NW-WM1AM2 外型雖然酷似,不過由於機身使用的金屬材質不同, Sony 也同樣針對純銅與鋁金屬的特性使用不同的 CNC 切削加工;除了看不到的內部機構外,兩者的背蓋設計線條雖相同,但細節則相去甚遠; NW-WM1ZM2 使用一塊鋁背蓋以螺絲固定,並僅有下半截使用止滑橡膠,而 NW-WM1AM2 的機背幾乎全部是橡膠,也未見固定用的螺絲,僅在上半截有一塊金屬材質。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子機器

▲按鍵分布與前一代稍作調整,電源鍵上挪與控制鍵分開

照片中提到了WOVALKAMA、WO WALKIVAN,包含了錢包、產品設計、設計、電子產品、字形

▲機背設計是兩款機型比較明顯的差異

照片中提到了535、Monar,跟隨身聽有關,包含了手機、手機、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雖然線條相同,但橡膠的面積完全不同

NW-WM1ZM2 與 NW-WM1AM2 延續第一世代分別使用無氧銅與鋁合金作為外殼體, NW-WM1AM2 在鋁合金原料部分沒有改變,不過 NW-WM1ZM2 所使用的無氧銅自 99.96% 提升到 99.99% ,使純度進一步提高,據稱有助使音質更為純淨。

音響關鍵組件全面提升

▲兩機型的電路板與關鍵零件相同,僅在機身材質、機內線不同

對一部分音響玩家而言,可能難以接受 NW-WM1ZM2 與 NW-WM1AM2 在六年後仍沿用當時的 S-MASTER HX 整合晶片,並未導入升級版的整合晶片;不過 DAC 影響的只是音質的一部分,在音響產業也不乏看到在萬元內設備使用與十萬元級設備相同的 DAC 晶片,但兩者的表現卻天差地遠,因為包括主板佈線、被動元件、機內線、供電設計等都會對音質有顯著的變化,但也不是把所有的元件都提升到最高規格就會出好聲。

照片中提到了WM1ZM2的高品質音質部件、f、開發音質部件,包含了材料、了索尼、索尼 NW WM1AM2 隨身聽、索尼公司、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

▲用料較前一代再提升

Sony 此次在兩款產品除了維持 PCB 板數位、類比線路的隔離設計,也同步升級 FTCAP3 電容、時鐘(石英震盪器)、焊錫等,其中此次也在借助開發 DMP-Z1 的經驗強化電源的緩衝電容容量,特別向工廠定製一顆大容量的長腳音響電容,藉由彎折 90 度的方式使大電容能裝入機身內,此外在時鐘元件加以鍍金,並使用全新的含金音響無鉛銲錫連接主板與相關元件。

照片中提到了S-Master HX、高傳真數位音質擴大技術、INE,包含了軟件、索尼隨身聽、電子產品、S大師、軟件

▲主要 DAC 與擴大仍由 S-Master HX 負責

不過對比第一代黑磚與金磚的元件差異化配置, NW-WM1ZM2 與 NW-WM1AM2 則縮減關鍵零組件的差異,兩者的電路板上的元件扣除儲存記憶體容量以外完全相同,不像上一代 NW-WM1A 在電容與電阻的配置較為弱化,兩者電路的關鍵差異僅有在主機板連接到耳機插孔的連接線:  NW-WM1AM2 維持與上一代相同的高品質 OFC ,而 NW-WM1Z2 則使用與耳機升級線相同線徑的 KIMBER KABLE 。

回歸 Android 但從善如流加回 USB DAC 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3:06、關於裝置、裝置名稱,包含了apn kuota 貝拉哈爾、移動電話、安卓系統、數模轉換器、接入點名稱

▲採用 Android 11 系統

照片中提到了3:06、《、e,包含了apn telkomsel 凱門迪克布德、接入點名稱、互聯網、安卓系統、手機

▲要提醒的是若使用第三方 app ,記得要把系統主音量一併開到最大

照片中提到了3:06、《、高解析串流,包含了屏幕截圖、字形、屏幕截圖、多媒體、數

▲使用或關閉高解析串流需重新開機

照片中提到了3:02、程式庫、搜尋,跟模擬設備、模擬設備有關,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了索尼、索尼 NW-ZX507 隨身聽播放器、索尼公司

▲ W.Music 的介面與先前的封閉系統介面相似

照片中提到了3:01、Hi-Res 高解析音質、歌曲,跟華爾街英語、維基解密有關,包含了ストリーミング amazon music hd ウォークマン ハイレゾ、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索尼 NW-ZX507 隨身聽播放器、亞馬遜音樂、了索尼

▲高解析選單內還分為無損音質、 Hi-Res 等項目

Sony 並非首次在 Walkman 使用 Android 系統,早在 2011 年 Sony 就嘗試在當時的旗艦機 NW-Z1000 至 NW-ZX2 期間使用 Android ,不過自 2016 年推出金磚與黑磚後則以追求高音質為由使用封閉式系統,直至 2019 年推出 NW-ZX500 後,才再度回歸 Android 系統;此次 NW-WM1ZM2 與 NW-WM1AM2 採用 Android 系統的理由不難理解,是以符合現代音樂愛好者的串流聆聽習慣做出的決策。

照片中提到了3:03、設定、音帶圖示。,包含了屏幕截圖、了索尼、索尼公司、多媒體、索尼Xperia 10

▲選單內關於 DSD 檔案的項目

照片中提到了3:03、設定、資料庫,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索尼公司、便攜式音頻播放器、黑白M

▲ W.Music 還會統計單端與平衡的使用時間、但重製後會歸零,筆者手邊的展示機實際上已超過 200 小時

有了兩年前所推出的 NW-ZX500 為基礎, NW-WM1ZM2 與 NW-WM1AM2 在系統的架構也是延續在 NW-ZX500 一路更新的成果上,針對音樂播放器 app 不僅加入 Bit-Perfect 功能,同時 Sony 自軟體底層著手,也能相較使用其它音樂播放器 app 具更長的續航力,再加上 NW-WM1ZM2 與 NW-WM1AM2  體型大於 NW-ZX500 ,搭載的電池容量也大了許多,自然也有助使續航力不遜於封閉系統的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3:03、01:43、(7,包含了理想家居秀、平面設計、理想家居秀、字形、多媒體

▲播放介面也與先前相似

照片中提到了3:04、01:55、Q,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了索尼、移動設備、便攜式音頻播放器

▲顯示有錄音帶圖示的播放畫面是延續 A100 與 ZX500 的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NY、INDEX DON'T BOTHER NONE 2020、SEATBELTS,包含了電子產品、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了索尼、索尼公司、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

▲依據檔案格式會出現不同風格的錄音帶效果

照片中提到了ロマンスの血、アイナ・ジ・エンド、A,包含了電子產品、磁帶、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了索尼、索尼公司

▲此為 CD 音質的效果

照片中提到了INDEX、SUPER DUPER LOVE、JOSS STONE,跟索尼手機、本田利沃有關,包含了索尼 40 週年隨身聽、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了索尼、索尼公司、磁帶

▲此為 320K AAC 格式的效果

在軟體功能面,不同於中國品牌的 Android 音樂播放器未正式取得 Google GMS 核准, NW-WM1ZM2 與 NW-WM1AM2 是經過 Google 正式 GMS 認證設備,故也不用擔心 Play Store 有一天可能會由於 Google 政策調整而失效的情況,但通過 GMS 認證也有令人發笑的地方,像是首次開機設定過程會提示設定 Google Assistant 、搭載 Google 地圖等與音樂播放器功能扯不上關係的服務,但這就是 GMS 認證必備的完整套裝軟體與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3:04、直接來源: 開啟、]]]]],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索尼公司、S大師、直接流數字

▲若想要原汁原味,當然是使用「直接來源」

照片中提到了3:05、黑膠唱片處理器、OFF,包含了索尼隨身聽、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索尼 NW WM1AM2 隨身聽、索尼Walkman NW-A100系列、索尼 NW-ZX507 隨身聽播放器

▲也具備黑膠唱片處理器模式

也由於系統採用經過 GMS 認證的 Android 11 ,故在介面也不得不合乎 Google 標準規範,故無法如先前的封閉式系統使用自行規劃的主界面,仍須依循標準 Android UI 風格,所以像是聲學處理器相關功能也只能透過 app 方式呈現,無法如封閉系統借助十字型 UI 進行直覺性操作;在聲學處理器則包括等化器、 DC 相位線性器、動態等化器、黑膠處理器等既有功能,以及將 DSEE 版本提升到新一代的 DSEE Ultimate ,還有加入 DSD 重置引擎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3:04、DSD 重新錄製、OFF,包含了dsd、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了索尼、電子電氣設備、索尼公司

▲ DSD 重置引擎同樣會禁止使用其它音訊處理功能

上述多數的聲學處理功能皆可套用在有線、藍牙與第三方 app 上,唯獨黑膠處理器無法搭配藍牙、 DSD 重製引擎則僅限於 W.Music 音樂播放 app 與耳機輸出使用;其中開啟 Direct 模式或是 DSD 重製引擎皆無法與其它聲學處理功能併用,且縱使是無法套用 DSD 重置引擎的在第三方 app 也同樣無法設定,應該是屬於介面設計的問題。

照片中提到了為了高音質客製化的Android系統、WM1Z NEW、WM1A NEW,包含了軟件、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電子產品、軟件、了索尼

▲ W.Music 為 Bit-Perfect 模式,但高解析串流貌似不是

此外,在 NW-ZX500 後續透過更新加入的 Hi-Res 串流功能也同樣搭載在 NW-WM1ZM2 與 NW-WM1AM2 上,可將第三方 app 選擇以 48kHz 或是 192kHz 的方式進行播放,在選擇後須重新開機才可使用,筆者推測此模式應該不是 Bit-Perfect ,而是強制系統把預設的音訊共用模式輸出改為 192kHz 。

照片中提到了Windows Update > 進階選項,選用更新、驅動程式更新 (1)、如果您有特定的問題,這些驅動程式也許能提供協助,否則自動更新將使您的驅動程式保持為最新狀態。,包含了屏幕截圖、多媒體、計算機程序、屏幕截圖、電腦

▲ Windows 使用者記得透過 Windows Update 安裝 Sony 官方版驅動發揮完整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2:08、Im、USB DAC,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 NW WM1AM2 隨身聽、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索尼公司、了索尼

▲沒有訊號輸入時會出現這樣的畫面

照片中提到了2:09 AMG、Im、USB DAC,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 NW WM1AM2 隨身聽、索尼Walkman NW-WM1系列、索尼公司、了索尼

▲可顯示輸入的訊號

在 NW-ZX500 推出時, Sony 曾表示由於使用 Android 系統能夠單機使用各式串流服務,故相較封閉系統取消藍牙輸入與 USB DAC 功能,不過此次 NW-WM1ZM2 與 NW-WM1AM2 雖未提供藍牙輸入功能,但卻加入 USB 數位輸出與輸入功能,簡單的說就是 NW-WM1ZM2 與 NW-WM1AM2 也能做為數位轉盤或是 USB DAC 使用,不過須在連接到電腦等裝置時於介面選擇作為 USB DAC 模式,並在 W.Music app 啟用,筆者簡單在電腦搭配 YouTube 聆聽,沒有感覺到明顯的不同步感,也是較先前進步之處。

相較前一世代音質再提升、兩機音色不同但體質更相近

照片中提到了SONY、w.、w.,跟了索尼、索尼手機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手機、頭戴式耳機、索尼 TA-ZH1ES 耳機放大器與 DA 混合放大器電路 TAZH1ES、索尼公司

▲第一代金磚與黑磚由於用量差距較大,兩者風格有明顯的不同

在 NW-WM1Z 與 NW-WM1A 推出之時,兩款播放機的表現確實相較 NW-ZX1 、 NW-ZX2 有顛覆性的提升,尤其是借助 4.4mm 平衡端子輸出帶來對行動設備充裕的驅動力與純淨度,不過畢竟也是六年前所推出的產品,至今雖仍算出色,卻也有越來越多競爭對手具備更出色的表現,光是 NW-ZX500 在採用新元件後的表現,已與 NW-WM1A 相去不遠。

▲平心而論,筆者並不喜歡第一代金磚 NW-WM1Z 濃郁的調音

NW-WM1ZM2 與 NW-WM1AM2 在與前身差距六年的情況下,雖然核心的 DAC 關鍵元件仍沿用 S-MASTER HX ,不過從電路格局、元件物料、焊錫、供電等皆全面更新後,光是在聲音的純淨度就有明顯的提升,可感受細節的詮釋更為出色、通透度與層次表現較前身更為出色,此次也使用 Sony 所提供的 IER-Z1R 旗艦耳機進行測試,並以回憶中的上一代機種特質進行比對。

照片中提到了4:49 GM GO.、00:04、11,包含了索尼愛立信 w 715、移動設備、功能手機、顯示裝置、手機

▲比起前一代金磚, NW-WM1AM2 三頻更為均衡且低頻具能量感

扣除細節資訊的改變,第二代黑磚與金磚在升級後也與前一世代黑磚與金磚有顯著不同;在以著重解析與低頻能樣的前後世代黑磚對決部分,筆者認為 NW-WM1AM2 相較 NW-WM1A 最大的改善是把原本中偏低頻的凹陷補齊,使三頻更為平衡,不會有乍聽下低頻凹陷導致人聲偏瘦與中低頻偏少的問題;至於強調空氣感與華麗感的金磚對決, NW-WM1ZM2 相較 NW-WM1Z 則在承襲前一代輝煌華麗的特質,不至於過於濃郁偏暖。

照片中提到了02:49、17、SONY,包含了索尼愛立信、功能手機、移動設備、手機、顯示裝置

▲ NW-WM1ZM2 比起一代金磚聲音更細緻,更容易搭配不同風格的耳機

若以 NW-WM1ZM2 與 NW-WM1AM2 兩者直接比較,筆者認為兩者相較前一代雖縮減如解析力、空間感等差異,但只待聆聽一兩首歌曲即可發現差異仍在,且甫以 IER-Z1R 高解析、著重空間感的特性,能使兩者的差距一覽無遺; NW-WM1AM2 的聲音相對下沉、冷靜,音色呈現中性偏冷,而 NW-WM1ZM2 則帶有上揚、活潑且音色相對溫潤柔和的特質。

照片中提到了月 0、5:03 GMGⓇ.、> 大人になって,跟了索尼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移動設備、電子產品、手機、功能手機

▲ NW-WM1ZM2 對於現場、人聲獨唱能夠詮釋更細緻的音色變化與空氣感

不過若以現場演出或是以人聲為主的錄音,例如演唱會或是 The First Take 的單曲專輯, NW-WM1ZM2 則進一步可展現優於 NW-WM1AM2 的飄逸空氣感與人聲密度,可說 NW-WM1ZM2 不僅只在調音與 NW-WM1AM2 有所區隔,具備更細膩、通透,也具備與第一代金磚相似的絢麗感,然而不會有過於濃稠難以劃開的厚重,相對之下也較容易與各類耳機進行搭配。

照片中提到了HiFi、16bit/48kHz、ful World - Da Capo Version,跟隨身聽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電子配件、手機、功能手機、蜂窩網絡

▲ NW-WM1AM2 的表現已經顯著超越第一代產品

另外,開啟 DSD 重置引擎後,聲音的表現會更為綿密,尤其人聲的密度還會更為提升,不過中低頻的顆粒感也會變得比較柔和,筆者本身並不喜歡這樣的風格,但若喜歡聲音有更高綿密性與密度的玩家會偏好這樣的聲音特質。

升級有感、但身為消費者還想更貪心一些

照片中提到了ARC,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索尼隨身聽、索尼 DMP-Z1、了索尼

▲雖然 Sony 工程師表示追求更大驅動力可以選擇 DMP-Z1 ,不過怎麼看 DMP-Z1 都跳脫隨身播放機的範疇...

NW-WM1ZM2 與 NW-WM1AM2 與前一代相比,確實整體的表現更為出色,同時無論是採用 USB Type-C 設計或是能擴充 app 的 Android 系統等都更符合現在音樂愛好者的使用習慣,同時也保有 USB 數位輸出與作為 USB DAC 的雙向數位連接功能,增大的螢幕雖使體積增加,但若搭配 YouTube 觀看現場演出雖不及手機但也還算舒適。

不過畢竟消費者總是貪心的,若要說對於 NW-WM1ZM2 與 NW-WM1AM2 有甚麼覺得還不滿足的,應該就是驅動力若能再提升一階就更好了,雖然 Sony 提到若想追求更大的驅動力建議選擇 DMP-Z1 ,不過那已經遠超過行動播放器的範疇、而是可攜式播放器的尺寸;雖可推測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的驅動力維持不變可能有包括 S-Master HX 功率最佳化等考量,然而若考慮到當前高階耳機市場的搭配需求,還是會希望功率能再增加些許。

NW-WM1AM2 具絕佳性價比, NW-WM1ZM2 鎖定追求極致的金字塔頂尖玩家

照片中提到了H16bit/48kHz、autiful World - Da Capo Version、宇多田ヒカル,跟山梨大學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手機、產品設計

▲筆者認為 NW-WM1AM2 的表現已經相當出色,基於理性並不會考慮 NW-WM1ZM2

NW-WM1ZM2 與 NW-WM1AM2 與前一世代黑磚、金磚仍保有相近的產品定位,價格僅有 NW-WM1ZM2 不到一半的 NW-WM1AM2 有著絕佳的價格性能比,不僅解析表現較 NW-WM1A 提升許多,調音也更為平衡,且其表現遠超過 NWWM1ZM2 的一半以上,筆者認為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不到兩成,同時若不吹毛求疵要求空氣感與綿密性,筆者認為兩者的調音差異應該是可使用耳機的線材調整回來的。

▲追求聲音的極致原本就不能用理性去解釋,而是感性的行為

至於 NW-WM1ZM2 則是再度說明追求類比感官的極致絕對是沒有性價比可言的,筆者認為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的落差比起 NW-WM1Z 與 NW-WM1A 落差更小,然而兩款孿生產品仍有決定性的差異存在, NW-WM1ZM2 的密度與空氣飄逸感是 NW-WM1AM2 難以呈現的,但卻也僅在專注的情況之下才能感受差異。

照片中提到了ww、Wo,跟隨身聽有關,包含了隨身聽、移動設備、便攜式媒體播放器、多媒體、功能手機

▲這年頭還會投資音樂播放器的玩家早已無法以 CP 值說服,真愛是沒有 CP 值可言的

筆者認為,單就欣賞音樂, NW-WM1AM2 已經相當出色,且顯著超越 NW-WM1A 當年為近三萬元播放機市場帶來的衝擊,同時整體表現也與 NW-WMZM2 的落差不遠,只是若為了追求相同調音基礎之下的再上一層樓,就要付出遠超過一倍的代價選擇 NW-WM1ZM2 ,從理性的角度也沒有花了一倍的錢獲得一倍的提升,但從音樂發燒友的觀點卻是可理解的代價。

但平心而論,隨著智慧手機、藍牙耳機蔚為主流,就如同隨身相機榮景不再、專業相機轉戰金字塔頂端客群一樣,目前還會購買獨立音樂播放機的使用者,勢必也是對音質有所要求的玩家,對這些客群最優先的條件還是聲音的表現是否滿足他們需求,其次才是評估價格是否能夠接受,但這些評量的基準因人而異而無法量化,只要功能性與調音能滿足他們喜好,他們自然就會願意掏出錢購買。

2 則回應

  • 我想妳不懂我這台的價值
    2022-05-19
  • 我想妳不懂我這台的價值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