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了怎麼辦?COVID-19確診個案、接觸者自主應變QA懶人包 快篩陽性等於確診嗎?

2022.04.19 03:13PM

疫情升溫,防疫措施逐漸轉向降低影響而非清零,因此未來確診的數量可能會持續上升,符合輕症、無症狀等情況之確診者也會以居家隔離為主。而除了聯絡地方衛生局和撥打1922詢問防疫資訊之外,接到確診通知的個案、確診個案的接觸者也可以先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了解到相關注意事項,包括是否該隔離、是否該前往醫院進行篩檢、以及該做哪些事前準備。本篇將以QA問答的方式,介紹COVID-19確診個案、以及確診個案接觸者的注意事項,也提醒接獲確診通知的民眾不需驚慌,配合醫療人員進行後續安排,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確診了怎麼辦?我該做什麼?

如今COVID-19確診個案以輕症或無症狀患者為多,如果是70歲以下,且非洗腎或懷孕等特殊情況之確診者,則會以居家隔離為主,取代送往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後續疫情指揮中心將陸續公布詳細的確診者居家照護指引,未來各縣市政府也會陸續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由關懷中心進一步提供相關的協助。

而在接到相關單位確診通知,卻尚未接到更進一步的居家隔離與照護安排時,民眾必須待在家中,可以事先準備密切接觸者的相關資料,以利後續疫調。密切接觸者指的是「最早出現症狀的發病日,或最早檢驗陽性日之前4天,曾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以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民眾可以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請他們先行隔離並且進行健康監測。

COVID-19確診了該怎麼辦:

  • 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 單獨一人一室,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離開房間。
  • 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
  •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共餐或共用物品。
  • 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
  • 若出現相關症狀,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就醫禁止搭乘大眾運輸。

密切接觸者資格:

  • 最早出現症狀的發病日前4天。如沒有症狀,則為最早檢驗陽性日。
  • 2人以上活動,任一方未佩戴口罩。
  • 面對面接觸達15分鐘以上。

▲民眾在接到確診通知之後,可以先回想密切接觸者與相關資料,協助疫調。

▲除了密切接觸者之外,也需回想時間、地點、交通方式,後續公衛人員疫調時也會一併詢問。

接觸到COVID-19確診者怎麼辦?是不是要居家隔離?

如果是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也就是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4天至隔離前,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的話,那麼需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不要離開住所,且隔離時同樣保持一人一室、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如果有相關症狀可以自行快篩,若陽性則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專線。

但如果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要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0天即可,期間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聚餐、聚會,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場所。在自我健康監測的期間,如果有疑似症狀,可以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則前往鄰近之社區採檢院所進行下一步檢測。前往檢測時不可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過的採檢器材也使用膠袋密封,攜帶至採檢院所交予相關人員。

接觸到COVID-19確診者怎麼辦?如果是密切接觸者:

  • 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4天,有共同用餐、居住、或面對面15分鐘以上接觸者。
  • 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
  • 保持一人一室,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
  • 如有相關症狀可以自行快篩,陽性則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專線。

接觸到COVID-19確診者怎麼辦?如果不是密切接觸者:

  • 自我健康監測10天。
  • 正常生活,但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之場所,也避免群聚型活動。
  • 延後非急迫需求之醫療或檢查。
  • 每日早晚量測體溫。
  • 如有相關症狀可以自行快篩,陽性則前往篩檢站進一步篩檢,不可搭乘大眾運輸。
  • 檢驗陽性之器材使用用塑膠袋密封,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

▲居家隔離者,衛生單位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由相關單位追蹤健康狀況。至於自主健康管理者可以正常生活,如果自行快篩陽性,則需要前往篩檢站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詳細大圖可點此。

▲密切接觸者指引。

▲自主健康管理要點。

居家快篩陽性就是確診嗎?快篩陽性該怎麼辦?

如果是居家隔離者、或是居家檢疫者,也就是COVID-19確診者之密切接觸者,以及具有國外旅遊史的民眾,在居家隔離與檢疫期間,透過居家快篩陽性,則需立刻聯絡地方衛生局或1922防疫專線,並依照指示處理。

但如果民眾不是居家隔離者或是居家檢疫者,是自行採買快篩試劑後檢驗陽性,則居家快篩陽性不代表確定確診,民眾需前往篩檢站進行核酸檢測。因此,一般民眾使用居家快篩陽性之後,需前往篩檢站採檢,過程中不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且將已使用檢測之試劑密封,攜帶至篩檢站交給相關人員處理。

居家快篩陽性怎麼辦:

  •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立刻聯絡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
  • 非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前往社區篩檢站進行採檢,不可搭乘大眾運輸。

▲家用快篩試劑使用須知。如果是一般狀況,民眾自行篩檢後陽性,則須前往篩檢站進行採檢。

接到居家隔離通知該怎麼辦?

如果在不知不覺中成為COVID-19確診者之密切接觸者而被匡列,需要居家隔離,則民眾在接到居家隔離的通知時,必須要立即開始進行隔離。換句話說,居家隔離的效力在民眾接到通知的當下立即生效,不需要等待正式的公文,後續衛生單位也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並且監測健康狀況。

而若是接到居家隔離的通知,但是卻無法立刻進行隔離的民眾,需使用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的方式返回隔離地點,全程需配戴口罩,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在居家隔離期間,禁止外出,需單獨一人一室,但若是無法達成要求,則可以主動聯繫地方衛生局或1922安排協助。

▲在接到居家隔離通知之後,該通知立即生效,民眾需儘速返回隔離地點。

▲居家隔離期間注意事項。

▲指揮中心公告放寬居家隔離規定,並且陸續調整居家隔離之解隔標準。

輕症居家照護逐步實施 解隔離仍需自主健康管理

目前各縣市將開始實施輕症者在家照護措施,凡是符合輕症、無症狀、且無洗腎或懷孕等特殊情況之70歲以下民眾可以在家隔離,不需要送往集中檢疫所。而為了讓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各縣市政府也逐步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並且將配送居家關懷箱等必要物資,民眾可以聯繫各縣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獲得相關協助。

目前輕症者只需在家隔離10天,符合快篩陰性之標準即可解除隔離,不過在解除隔離後仍然要執行為期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另外因疫情升溫,各縣市都出現快篩試劑供不應求的狀況,對此指揮中心表示,「快篩實名制」預計5月上路,將採實名制與市場機制併行的方式推出,民眾不需要大量囤積。

▲符合資格之COVID-19輕症患者可實施居家照護,但仍以一人一室為原則,同住者也需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為了讓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各縣市政府也開始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並且統一配送居家關懷箱等必要物資,減少接觸。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