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份開始,台灣COVID-19疫情逐漸擴散,使得先前推廣的台灣社交距離App更顯重要。指揮中心也表示,若該服務安裝人數達1300萬以上佔人口數60%,將會考慮取消實聯制。台灣社交距離App是利用Apple、Google與藍牙聯盟共同推出的Contact Tracking技術,使用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傳輸,搭配當地政府機關開發的App使用。透過藍牙近距離偵測與資料廣播特性,紀錄去個人化標籤的接觸資訊,可記錄約10公尺內的藍牙資訊。
台灣社交距離App下載:
長時間不需要擔心耗電量 去識別化標籤保隱私
最多人關心的技術問題有2個,首先是手機耗電量,其次是隱私問題。先從耗電量來說,台灣社交距離App使用的是藍牙低功耗技術,極端一點的例子,有些裝置只要安裝鈕扣電池就能使用數月至數年之久。雖然我們很難將單一App的功耗量化,但從去年使用這App至今,在手機耗電量列表上,的確是從未出現過,代表耗電量真的微乎其微。
此外,你只要同意App的使用權限,即便你關閉藍牙功能,App仍會主動定期喚醒藍牙進行資料交換,完成後再使藍牙休眠。不過為了追蹤的正確性,建議還是保持藍牙開啟。
其次在隱私方面,追蹤接觸史的技術並非定位技術,是透過藍牙感測周遭的其他藍牙裝置,並廣播自己的資訊給其他裝置紀錄。且紀錄的資訊都是經過去識別化的資訊,你無法從這些資訊中反推使用者資訊,因此能保護你的隱私,並能提供接觸資訊。
▲日常情況下,藍牙佔電池用量的比例不高,最耗電的仍是螢幕與系統相關服務。
實聯制與App並行 有機會取消實聯制
日前指揮中心表示現仍採實聯制與台灣社交距離App並行模式,台灣社交距離App仍為鼓勵下載性質,實聯制並未停用,然而也表示若未來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戶若達1300萬有機會取消實聯制。多數人也關心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仍被店員要求掃實聯制怎麼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翔表示,台灣社交距離App的特性適合使用在逗留超過2分鐘且無法戴口罩的場所,像是餐廳、演唱會、運動中心、繞境等,如果在超商等短時間停留的地方,仍不建議App取代實聯制。
另外,若家人同行時小朋友沒有手機,足跡以同行大人為準,若有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就不用再為孩童掃實聯制。
▲開啟藍牙、接觸通知才能有效使用該App,從2021年5月使用至今,耗電量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屬於安裝就忘記的App之一。
▲App內可查詢近期的接觸紀錄,並且會每日通知你是否有接觸確診者。
▲接觸通知務必開啟,至於無風險時是否需要通知,可隨使用習慣選擇。
越多人安裝越準確 收到示警也不用過度擔心
若被通知確診,確診者可依意願選擇是否上傳資訊,若願意上傳時,相關單位會給予驗證碼,輸入驗證碼才能上傳確診資訊,同時其他接觸者才會收到示警。如果你收到App示警,也不需要過度擔心,這代表你與確診者曾在近距離接觸,並非代表你已確診,正確的資訊仍需要經過醫療衛生單位確認為準。
13 則回應
這個app不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