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鳥獸觸電機率 台電擴大電線桿絕緣包覆 小動物不會受傷也不會造成停電

2022.04.11 11:16AM
照片中提到了A1,包含了電力、中央通訊社、行政院、中央社一手新聞、新服務

鳥獸停到電線竿上確實會觸電,不僅讓動物傷亡也會造成短路讓家戶無電可用,台電開始設置防鳥刺和空中線路包覆絕緣工作,降低鳥獸觸電機率。

春天是鳥類引發停電事故高峰期,台電除透過設置刺針型驅鳥網,製造「天堂路」溫和痛感效果等方式,阻止鳥類久留築巢,治本之道是持續擴大空中線路包覆絕緣工作,降低鳥獸觸電機率,「讓動物在電桿上,就跟待在樹上一樣」。

303大停電後,鳥獸引起停電事故成為議論話題,不過,攤開台電事故資料庫,從2012年到2021年,10年下來,配電系統停電事故件數已從2萬1019件降至8999件;其中鳥獸碰觸致停電事故件數,也從2838件降為1780件,降幅近4成。

停電原因包羅萬象,鳥類、蛇、老鼠、松鼠、猴子等都可能成為悲劇主角,因爬上電纜活動或築巢,碰觸裸露帶電設備、破壞絕緣罩造成短路,導致數千家戶燈火瞬息。

台電為避免鳥獸在電纜上築巢,會設置各種機關,台電配電處組長陳垚輝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例如從國外引進音頻驅趕器,或者用廢棄塑膠管等製造高低差平台,甚至設置刺針型驅鳥網,「類似天堂路的效果」,讓牠們沒辦法平穩站著與久留,自然不會成為築巢環境。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鳥類、台北市、中央通訊社、副市長

 

▲台北市內湖日前因鳥巢引起高壓線路故障發生無預警停電,台電加裝防鳥刺(如圖),降低外物碰觸配電設備。

除了布局空中線路障礙賽,地面防範措施不可少,陳垚輝說明,即便電桿地下化,路邊開關變壓器裝置還是會有孔洞,若小動物從縫隙跑進去,碰觸裸露帶電體,便可能感電、造成線路跳脫,因此會進行孔洞封填工作,阻斷老鼠等「入侵」。

此外,台電近年持續執行空中線路包覆絕緣工作,保護動物免於觸電。

陳垚輝指出,過去確實山區較容易發生相關事故,近年因綠化、環境保護意識抬頭,都會地區公園成為動物棲息地,例如大安森林公園非常多鳥類、松鼠,台大校園生存環境更好,空中線路包覆工程也漸漸從山區延伸至都會區。

他特別提到,過去台電觀念是電線嚴禁攀爬,現已慢慢轉型、吸取國外經驗,朝向與動物和平共處,營造友善居住條件,因此致力進行線路包覆絕緣化,「讓動物在電桿上,就跟在樹上一樣」。

全台有314萬根電桿,陳垚輝說,會一步步完成這項浩大工程,只要看見整排電線站滿鴿子,就代表此處已完成絕緣工作。

照片中包含了鐵、台灣電力公司、鳥類、電線桿、電力

 

▲台電在不停電狀況下施工,工程人員將可能觸碰到的高壓電桿包覆絕緣套及絕緣墊,確保工程安全。

照片中提到了TPC、L62013.10、「西東會),包含了起重機、鳥類、電線桿、停電、配電

 

▲台北市內湖日前因鳥巢引起高壓線路故障發生無預警停電,台電工程人員正在加裝防鳥刺,降低鳥獸外物碰觸配電設備。

20 則回應

  • 辛普森家庭
    2022-04-12
  • 辛普森家庭
    2022-04-12
  • 先打預防針耶!!!!!!
    2022-04-12
  • 說謊的最高境界是連自己也騙過去。
    2022-04-12
  • 要圓一個謊,只能說更多的謊…
    老實承認台灣缺電很難?
    2022-04-11
  • 嗯!是騙人沒看過電線上的鳥群嗎?
    2022-04-11
  • 接下來就是貨車勾到之類
    2022-04-11
  • 連壁虎都能讓台灣停電了 🤣
    2022-04-11
  • 癮科技不是講科技? 不接地就不會電到 , 鳥唯一有機會電到的就是一腳踩電線頭,一腳踩電線。
    更何況,台灣又不是這幾年才有高壓電🤣
    2022-04-11
  • 接下來就是貨車勾到之類
    2022-04-11
  • 不是沒有辦法,要做不做而已。但就怕做好後,再停電怎找藉口?
    2022-04-11
  • 所以以後停電要推給大型動物嗎?
    2022-04-11
  • 台電動物園開幕啦
    2022-04-11
  • 很有效率呢ㄏㄏ
    2022-04-11
  • 開始設置?
    這東西我這附近
    六年前就開始裝了
    我當初還跟台電人員聊了一下天
    2022-04-11
  • 這種事就是經費跟邊際效益的雙重考慮。
    以前如果優先把錢花在這個上面,一定很多反對派說台電亂花錢,但是我們從事機電的人都看在眼裡擔心在心裡。
    2022-04-11
  • 嗯 電線何時地下化?
    2022-04-11
  • 完了,以後停電找不到小動物當替死鬼了
    2022-04-11
  • 中共同路鳥
    2022-04-11
  • 觸電真的會壞掉啦 是在酸三小啦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