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疫情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8日公布了「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未來符合資格條件之COVID-19患者,可以居家照顧隔離,不需要收送至防疫相關單位,舒緩醫療院所的防疫資源。「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以輕症、無症狀之患者為適用對象,除了規範確診者之居家照護條件之外,也公布了同住未確診者之注意事項和隔離規範。目前COVID-19輕症居家照護指引內容為原則與草案,後續將會再和地方政府討論並且進一步修訂至可實行範圍,至於何時會正式實施,則會視疫情變化於後續公告。
輕症、無症狀、65歲以下之確診者適用居家照護
根據指揮中心公告資訊,COVID-19確診個案、以及同住之未確診者都必須要符合一定健康條件才能夠適用居家照護。健康條件包括65歲以下、不能夠有懷孕或洗腎的狀況,因此除非有必要的照護情況,不然確診者不能與懷孕或洗腎之未確診者同住隔離。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適用條件:
- 確診者:年齡65歲以下,無洗腎或懷孕狀況。
- 未確診之同住者:年齡65歲以下,無洗腎或懷孕狀況。
▲確診者居家照護原則。以1人1室隔離為準,確診者與非確診者必須分開隔離,但若是夫婦或照顧小孩則可以同室隔離。
本土感染以1人1室為原則 同住未確診者不超過4人
目前社區感染的狀況以發生在家庭居多,為此指揮中心放寬規定,符合1人1室的狀況可適用居家照護。1人1室的狀況以擁有獨立衛浴的空間,也就是個人套房最佳,但如果在使用後可以進行清消,則可以共用衛浴,其餘時間確診者在專用房間隔離。
至於同住的未確診者,為了減少群聚風險,同住之未確診者原則上不得超過4人。同住之未確診者必須使用其他房間進行隔離,時間持續到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後10天,也就是同住者之中最後出現確診者的10天後才可以解除隔離。此外,同住之未確診者在隔離期間也必須要進行快篩,分別為隔離的第5天、第10天,若同住者有新增確診個案,則快篩時間會縮短至每3天進行。
本土感染個案之居家照護原則(確診者):
- 以1人1室,擁有獨立衛浴之房間為原則。
- 若無獨立衛浴,則公用衛浴需執行清消,且確診者必須有專用的隔離房間。
本土感染個案之居家照護原則(同住之未確診者):
- 人數不超過4人。
- 使用其他房間進行隔離。
- 隔離期間第5天、第10天進行快篩。有新增確診者則改為每3天快篩1次。
- 解除隔離:同住者之中,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後10天。
- 解除隔離後仍需進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天、第7天進行快篩。
▲若有多人確診的情況,則確診者可以多人1室。至於境外移入之確診個案,以1人1戶為原則。
以電子圍籬進行管制、雙向簡訊追蹤關懷
符合居家隔離資格者,在居家照護期間將收到由地方政府開立的「電子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將會應用電子圍籬、雙向簡訊的方式進行個案的追蹤關懷。未來,地方政府也將成立「COVID-19個案關懷服務中心」,進行健康評估、定期關懷及發送快篩試劑,必要時也會提供血氧機或安排遠距醫療、後送就醫等事宜。
而在居家隔離期間,如果有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等狀況,需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是撥打1922防疫專線。屆時防疫單位會提供「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
項」,包括「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由個案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由個案自我篩檢、自我健康監測10天。
確診者居家隔離注意事項:
- 將使用電子圍籬、雙向簡訊的方式進行追蹤。
- 地方政府成立「COVID-19個案關懷服務中心」安排健康評估與快篩發放。
- 居家隔離期間,需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回報健康狀況。
- 居家隔離期間,若出現特定狀況,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
- 有其他症狀或醫療諮詢需求,以指定手機App或電話聯繫遠距醫療團隊。
- 確診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
同住之非確診者隔離注意事項:
- 注意健康狀況,監測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感染症狀。
- 單獨1人1室,儘量和他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 家中共用空間保持空氣流通。
- 如需共用衛浴設備,每次使用後使用稀釋漂白水、酒精進行消毒。
- 每天使用稀釋漂白水、酒精清潔常觸摸的物體。
- 因必要之照顧需求,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執行手部衛生。
- 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
▲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確診者,將由地方政府開立通知書,通知個案在家隔離。
▲確診者如果在隔離期間健康狀況發生變化,需立即聯繫相關單位尋求援助。
▲如果是同住之未確診者,則盡量不共用衛浴設備、也盡量不離開房間。和確診者接觸時也必須配戴口罩、完成手部和環境消毒。
解除隔離標準:10天後快篩陰性或Ct值大於30
在隔離10天之後,符合家用快篩陰性、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且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後,可以解除隔離。不過在解除隔離後仍然要執行為期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
至於同住之未確診者,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10天,且所有同戶隔離者快篩都是陰
性的時候,同戶隔離之未確診者可以全數解除隔離。在解除隔離後,未確診者也同樣要進行7天的自主管理,並且加強追蹤健康狀態,於自主管理期間的第3天、第7天進行快篩檢測。
確診者居家隔離解除條件:
- 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
- 距發病日或採檢日第10天以上之家用快篩陰性,或前述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30。
- 解除隔離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同住之未確診者隔離解除條件:
- 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10天。
- 且所有同戶隔離者,含尚未解隔之確診者,快篩均陰性。
- 解除隔離後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於第3天、第7天快篩。
▲居家隔離照顧個案解隔條件。
居家照護將有說明書、將和地方政府討論試辦
本次公告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目前以草案的方式預告,後續將會和地方政府討論,並且先從小規模試辦開始,逐步公告確定的實施細則。至於居家照護相關規定,屆時執行居家照護之確診者、未確診之同住者都會有手冊參考,而快篩試劑目前也在討論是否由政府徵收發放,以利民眾順利完成相關隔離事宜。
▲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記者會。
1 則回應
台灣一天才驗2~4萬人,
韓國一天驗40~60萬人.........
台灣的每日檢驗數跟實際確診數,還差地遠哩!!!!